分享

绝密 | 你不知道的南科大创校史(下)

 名师说 2020-09-15

核心提示:我在汇报时谈到,深圳筹办南科大有地利、人和,无天时:本、硕、博同时起步,政策制度有障碍,所以筹办南科大是很困难的。吴启迪回应说,深大申请博士点,硕士点4年以上变为两年以上这一条件,政策是作了调整的。

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当时,自深圳正式启动南科大筹建工作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创办南科大,纷纷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展开热烈讨论,为筹建南科大建言献策。

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大学校长杨福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叶先杨教授,加拿大刑法改革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杨诚教授(叶先杨、杨诚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海外列席代表)也通过各种方式,专门写信、发来电子邮件或前来深圳,为深圳创办南方科技大学提出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些意见和建议,和省教育厅、专家论证会专家们的建议意见一样,为我们修改完善办学方案和做好南科大筹办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可以说,南科大整个初创时期都得到了包括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也曾率教育部调研组到深圳,就深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考察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城,在五洲宾馆召开筹建南科大论证专家座谈会,听取了筹备办关于南科大筹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在汇报时谈到,深圳筹办南科大有地利: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有需要有条件建设一所高水平科技大学;有人和:各方都支持深圳筹办南科大;无天时:本、硕、博同时起步,政策制度有障碍,所以筹办南科大是很困难的。

时吴启迪回应说,深大申请博士点,硕士点4年以上变为两年以上这一条件,政策是作了调整的。

研组成员有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前党委书记李延保,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高教司副司长刘桔,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巡视员梁国雄,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巡视员徐永吉,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王战军,科技司副司长(挂职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朝滋,学位办处长林晓青。

研组一行对深圳筹办南方科技大学给予了指导支持。其后,2010年5月教育部考评组到深圳考察评审南科大筹设时,吴启迪就是考评组组长,李延保是成员之一,宋德民随考评组工作。

《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明确提出:南方科技大学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标杆,以高水平办学定位来推进筹建工作,配置资源、引进人才、创新发展,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办成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力争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办学规模为全日制1.5万人,研究生与本科生各占50%,以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为三大支柱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兼顾其他应用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工学约占30%,理学占20%,管理学占15%,人文社会学科占5%,交叉学科占30%。

2007年8月20日,市政府四届六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了筹备办提交的办学方案,原则批准《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同意按程序报省政府,要求市各有关部门要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作为全市重大工作,加快推进落实。8月31日,市政府将筹建南科大申报材料呈报省政府。9月29日,省政府发文提请教育部批准深圳筹建南科大。

核心提示:关于南科大选址,市规划局提出5个方案,除了南山西丽大学城,还有龙岗、光明、南澳、大鹏等地

(二)校园规划建设。按照教育部教发[2006]17号文的安排,2007年对民办高校、2008年对西部地区、2009年对中东部地区申请设立高校进行考察评议。校园规划建设是考察评议的重要内容,因此,2008和2009这两年是深圳准备迎接教育部考察评议,争取2010年获批筹建南科大的关键两年。筹备办成立不久就着手协调推进校园规划建设有关工作。这项工作筹备办分工由张晓菲具体负责统筹。

2007年6月6日,闫小培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市规划局关于南方科技大学选址方案汇报,黄国强、张宝泉、王芃(市规划局局长)、唐绍杰(建设用地处处长)、还有我,参加了会议。市规划局提出了西丽大学城地区、龙岗龙西地区、光明楼村地区、南澳新大地区、大鹏迭福地区等5个选址方案。会议研究初步确定首选西丽大学城地区,光明楼村地区为备选方案。后经反复研究,再加南山区政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南科大选址西丽大学城地区(塘朗片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

园选址确定后,就要进行选址片区的拆迁安置、编制项目建议书、进行校园蓝图规划设计、办理校园用地审批手续,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详规和环评报告,开展校园建筑工程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做好初勘详勘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项目概算、施工图设计,完成校园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审批及招标工作。按工作时限,上述工作要求在2009年9月前全部完成,分别由南山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市征地拆迁办)、规划局、工务署、教育局、财政局、环保局、民防办、公安消防局、水务局、建设局和筹备办负责。

备办除了参与协调推进上述各项工作外,还作为校园建设方(甲方)担负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的编制和办理校园用地审批手续等工作。筹备办编制的《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发出的对当时实行的1992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征求意见稿的标准,按照建成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和1.5万人的办学规模(按本、硕、博比例5:3:2考虑),对南科大校园建设工程的各类建筑面积、项目建设经费进行了测算,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61.99万平方米,总投资29.69亿元。

了按分工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筹备办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计划,制定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方案(2008年9月-2009年9月)》,由市政府审定后发各有关单位落实。南山区早在2007年8月20日南科大明确选址西丽大学城地区后,就成立了以时任区长刘庆生为组长的拆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常务副区长王克力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区长王东等带领5个组进驻拆迁安置范围内的长源、田寮、福兴三个自然村,进村入户,提前部署并全面推进拆迁安置工作。负责校园规划建设的各有关单位指定了专人专职专门负责相关工作。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南科大校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全面铺开,并按计划如期完成。

核心提示: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和校长招聘工作小组,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穗明任校长遴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校长招聘工作小组组长,闫小培任校长遴选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三)校长选聘。2007年11月,筹备办启动调研起草南科大人才招聘工作方案,目的是按照南科大的办学目标定位,尽快引进一位在海内外有崇高声望的教育家担任筹校校长,引进一批一流拔尖人才投身学校建设工作。这项工作筹备办分工由韩蔚具体负责统筹。

过近四个月的调研,筹备办起草形成了人才招聘工作的初步方案,提出第一批拟招聘校长、副校长、主要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共36名,并提出了人才招聘的工作目标、招聘方式、工作机构、工作安排和经费预算,拟定了各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

2008年2月29日,市政府四届八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筹备办提交的《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工作方案》,会议要求,人才招聘应以校长招聘为核心,先确定校长,再会同校长商定其他人才的招聘方案,市人事局、筹备办据此对人才招聘工作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市政府呈市委常委会研究。

后,由市人事局牵头与筹备办对招聘方案进行了修改,提出校长招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猎头公司代理。4月15日,闫小培召集市人事局、筹备办研究修改方案,决定采用"委托猎头公司代理和同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校长初步人选名单。

2008年6月27日,市人事局、筹备办向市政府提交《关于提请审定<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方案(修改稿)》的请示。

才招聘方案修改稿提出成立由高校教育专家和南科大筹建领导小组部分成员组成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负责校长人选资质标准、候选人测评筛选等专业评审工作;成立由市人事局、筹备办组成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招聘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招聘工作小组")。同时,提出了遴选委员会和招聘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

聘工作拟分三步进行:

一是制定标准,招聘工作小组以本方案拟定的校长任职资格条件为基础草拟具体的校长人选资质标准,提交校长遴选委员会审定;

二是委托招聘与同行推荐同步进行,通过邀标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猎头公司,以合同方式交付校长人选资质标准,并明确有关要求,猎头公司面向全球搜寻候选人。与此同时,招聘工作小组邀请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知名人士及相关同行专家推荐候选人,并接受个人自荐。同行专家推荐及个人自荐委托猎头公司受理;

三是层层筛选,猎头公司提交人选评议报告,校长遴选委员会评选及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市委审定。

具体工作步骤是:猎头公司提供候选人的国际同行评价报告,依据学术成果指标对候选人进行专业测评和综合排序;

校长遴选委员会对排序前10名的候选人采用面试、测评等合适的方式选出3至5名人选并排序;

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拟任校长人选报市委审定。

人才招聘方案修改稿还拟定了拟任校长的基本资格条件、职责与职权、任期与待遇以及关于其他人员招聘等条款。

2008年7月23日,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市政府党组7月7日提交的《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方案(送审稿)》,原则同意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和校长招聘工作小组,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穗明任校长遴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校长招聘工作小组组长,闫小培任校长遴选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核心提示:王穗明带队专程赴中科大拜访朱清时。校长遴选委员会各位委员对5名候选人提出了书面评议意见,并进行了集中审议。经无记名打分投票,遴选朱清时为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

在王穗明的直接领导下,南科大校长选聘工作正式展开。经四次会议反复研究,11月10日校长招聘工作小组印发《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方案》。

方案除了对校长选聘工作作出一系列规定和安排外,同时还明确了招聘工作小组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

组长王穗明,常务副组长王敏(市人事局局长),副组长赖育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尹耀堂(市人事局副局长)、梁北汉,成员邱浩航(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郑国彪(市人事局职员处处长)、彭静(市人事局职员处主任科员)、许建领、韩蔚、邓耀彩。

11月21日,王穗明第五次主持召开招聘工作小组会议,听取与光辉国际、海德思哲国际咨询、罗盛咨询3家猎头公司商谈情况汇报,同意将罗盛咨询公司作为校长选聘的首选拟邀标公司。

议对进一步与猎头公司谈判有关问题提出6条意见,涉及拟任校长的有3条:一是要求猎头公司提交的人选数量由10人减小为5人,二是要求猎头公司提交的5名人选中非中国国籍的人选不多于1名,三是5名人选中最多可有2人年龄可以放宽至63周岁(条件是必须具有两院院士或相当身份、身体健康)。会议还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2009年3月16日,王穗明第六次主持召开招聘工作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召开校长遴选委员会评审拟任校长候选人的有关工作,闫小培出席了会议。

319-20日,王穗明带队专程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市委市政府拜访朱清时,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3月26-27日,筹备办组织在深圳麒麟山庄召开校长遴选委员会会议,评审遴选拟任校长候选人。会议由王穗明主持,左铁镛、潘懋元、刘盛纲、钟秉林、谈松华、宋永华、陈国良(中科院院士)、谢维信等市内外专家委员,来自境外的吴家玮、叶先杨委员出席会议,魏中林、唐杰(副市长,与当时因病住院的闫小培互为A、B角)、王敏、张宝泉、梁北汉以委员身份与会,出席会议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共16人。校长遴选委员会26日晚召开预备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评审票决拟任校长候选人办法》,27日全天对罗盛咨询公司提出的5名校长候选人进行了遴选评审。

位委员对5名候选人提出了书面评议意见,并进行了集中审议。经无记名打分投票,遴选朱清时为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

2009年4月20日和6月20日,朱清时两次应邀专程来到深圳,与深圳就南科大的办学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现场考察了解南科大校园规划及拆迁安置工作,提出有关暂用过渡校区、校园规划建设要节能环保等建议意见。同时向深圳提交了《关于如何办好南方科技大学的一些建议(汇报提纲)》。

照《南方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方案》,深圳采取委托猎头公司搜寻、校长遴选委员会评议评审、按照干部任命程序确定的方式聘任南方科技大学(筹)校长。

王穗明和唐杰的领导和黄国强的协调下,在完成了一系列程序和工作后,包括回应朱清时提交的"一些建议"、暂用过渡校区安排和朱清时到位工作涉及的工资待遇、办公场所以及住房用车等具体问题。

2009年9月10日,市政府在深圳五洲宾馆颁发聘书,聘请朱清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筹)校长。以此为标志,筹办南科大的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领导和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加速推进。

2009年12月29日印发的《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621)号:"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公室为事业法人机构,主任不再由梁北汉担任,改由朱清时兼任,法人代表作相应变更登记"。

际上,朱清时9月10日到深圳受聘南科大(筹)校长后就马上投入工作负起了筹备办主任的责任,我也在相近的时间里主动写了"法人委托书"交朱清时。

这段初创时期,我与抽调到筹备办工作的其他同志本着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竭尽全力、埋头苦干的精神,带着问题筹建,在筹建中解决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受到挫折委屈,都坚定信心、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落实推进南科大筹建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市政府(621)号办公会议纪要印发的前后时间里,根据深编[2008]20号"所承担任务完成后回原单位工作,符合交流或选聘条件的,也可以在南科大需要的情况经双向选择调入"的精神,我与许建领、张晓菲、邓耀彩、颜辉、陈春红先后返回原单位工作,韩蔚、刘粤宁、李丕懿继续留在筹备办工作。

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8月从中山大学选调参与创办深圳大学,1997年3月调深圳市教育局、6月任高教处处长、2001年8月任市教育局副局长,2006年9月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副院长,2009年5月调市教育局至2015年10月到龄办理退休。期间,抽调担任筹备办主任参与南方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工作二年五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我职业生涯中既富有意义又难以忘怀的工作。(全文完)

二〇一七年四月于南方科技大学筹创十周年之际

文 | 梁北汉

编辑 | 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