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列“九宗罪”后,从教20多年教师“被下课”

 名师说 2020-09-15

名师说

公众号ID:mingshishuo

关注

莱芜师范附属小学

国庆节前一天,山东莱芜一位从教20多年的语文老师发文,说她“被下课”了。究其原因,是她执教班级的20多名家长对其课堂教学提出9大投诉,“强烈要求换掉语文老师”!经沟通无果,9月25日,校方同意家长要求,通知当事人“你别教了”。

在这位名为郭坤的老师的回应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陈列的“九宗罪”包括:

1、一家长:净让我家孩子预习、自学,不行!

2、一家长:我家孩子书上太干净,孩子说“老师不让做笔记”!

3、一家长说:老师整天迟到并拖堂!

4、一家长说:老师坐在桌子上讲课、玩手机!

5、家长:让学生单独坐在对着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听课。

6、一家长说: 课文不讲,光讲外面的(拓展知识),我们只要成绩,只讲课文中的就行。

7、一家长说:老师在考试时漏题,竟然给学生讲答案;练习册讲了再做,不行!

8、一家长说:上课竟然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就下课了。不行!

9、一家长说:给我家孩子看作业看错了一个字,太不负责任

逐一复制家长们的投诉,以及当事老师详尽的回复,已无太多意义,是非曲折也并非一篇文章可以说清。但此事的缘起、结局以及郭老师的回应,却有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从教20多年的郭坤老师,曾获得诸多荣誉、头衔,也赢得诸多同行的认可。她是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工作者、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获得者。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评价她是一个专注于教育研究、有良好素养、有强烈职业认同感的老师。

针对“老师不让做笔记”的质疑,郭老师说,她接手班级后,发现一个现象——老师讲课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埋头记笔记,而且很多时候是事无巨细地记录。讲课精彩之处,不是看到的孩子们灵动的眼神,而是一个个低着的、黑色头发的小脑壳。她让学生抬起头来,并说:“知道吗同学们,记录很重要,但是有一种东西比记录更重要,那就是‘倾听’,带着思考的倾听!”

针对“课文不讲,光讲外面的”这一质疑,她说:

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媒介,是一种载体,从课文为起点,拓展开去,可涉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构建与细化……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涉及到学科的整合。语文素养不提升,思维能力不培养,可持续的能力与成绩从何而来?既不让人好好种地,还要有好收成,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事实上,类似家长“群起攻之”,强势要求校方撤换老师的案例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年前陕西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杨林柯遭遇家长“上访”,并写下轰动全国的万言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了什么?》

2012年初,语文老师杨林柯被学校领导找去“谈话”,说一些家长对他有意见,主要是学生上了他的课后,变得爱怀疑了,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还说他上课讲了批判性的话,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利……

杨林柯

在《万言信》中,杨林柯反问: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那种把生活与幸福不断滞后的教育是骗人的教育,因为生命是不能保存的,一切也都是有保质期的,六十岁时你能回到十六岁吗?用什么呵护生命的快乐与生存的质量?

他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端:我们的教育让孩子读书很少,训练很多,孩子们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做题训练上,很少顾及生命里面。有些家长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也不希望教师讲所谓“课外”的东西,只讲与考试有关的。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恰恰表现在能够突破课本及课堂限制,让学生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让孩子的心灵更宽广,精神更强大,防止成为“单向度的人”。

六年后,同为语文老师的郭坤,遭遇了类似的投诉,而她的回应竟与杨林柯老师“不谋而合”!在今日发表的文章中,她写下自己对教育管理与家校关系中“界限”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

学校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个别教育管理者,缺乏对“教育专业的认识”与“教育专业的勇气”,因此日常的工作管理,无法做到从教育专业的视角出发看问题,而是仅仅从一个政治管理者的角度解决问题,导致“教育”让位于“管理”,最后做的不是教育,仅仅达成的是“管理”。

思考二

正是因为缺乏“专业素养”与“专业勇气”,因此无法建立“专业领域”的这种概念与界限,更无法清晰地看到——哪些是家长的私域,哪些是学校的私域,而中间他们可以沟通的共有的空间领域是什么。

在郭老师看来,家校领域的界限是:

A、学校无权干涉家庭教育,但是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权利和责任。

B、家长无权干预正常教学,但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最后,她还提出自己的追问:对于类似事件,特别是此次事件,开学时间之短,家长误解之深,情绪之烈,家长组织之齐,作为学校是否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是否应该给出一个客观的调查报告,从而给家长和老师一份相对属实、客观、公正的回应?是否应该给老师和家长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平台?

作为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这种非理性的、暴力倾向的倒逼学校的诉求方式?学校的责任在哪?社会的责任在哪?体制的责任在哪?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又在哪?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立场与担当,长此以往,个人的代价是什么?每个家庭的代价是什么?教育的代价是什么?国家的代价是什么?都希望这个社会更好一些,这个国家更好一些,那么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

落款称“于病中”的郭坤老师最后写道: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够保有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希望,带着爱继续走下去。这是给予我自己的一份美好的人生礼物。

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

近年来,我们看到、听到太多学生、家长、社会与学校对立乃至冲突的案例。诚然,教育系统里也有坏蛋和蛀虫,万千学校中也有奇葩和牢笼,但更值得反思的问题是:

  • 我们——千千万万的学生、家长以及或多或少与教育相关联的人们,是否将教育看成与医疗、法律、金融等相似的高度专业化行业?

  • 是否认同教师在学生人生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方面所发挥的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 我们是否做好了与孩子的导师们同行、合作,共同培养未来公民的准备?

  • 我们是否以一种理智、客观、建设性的态度评判学校并与之沟通?

  • 当我们批判学校落后、僵化甚至腐败堕落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学校围墙外的功利、焦躁乃至暴戾,正如威力越来越大的暴风雨,裹挟着这个本应弥漫着真善美,本应被称为“象牙塔”的地方?

郭坤/老卡资料:

  • 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工作者

  • 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 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

  • 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获得者

  • 山东省语言文字录像课一等奖

  • 多次获莱芜市优质课一等奖

  • 莱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莱芜市思达公益读书会发起人

  • 教育教学文章散见于

  • 《教师博览》《班主任杂志》《江苏家庭教育》《山东教育》等报刊

  • 参编《<奶蜜盐>分阶实践手册》

  • 2010~2015所带班级“思达班”获莱芜市“完美教室”“莱城区优秀少先队”称号

  • 班级课程“星光课程”被评为莱芜市“卓越课程”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卡卡老师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