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怕缺乏独立思考,就怕全是标准答案

 qly_ 2020-09-16

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君主。

——叔本华

1

缺乏独立思考的人

不易沟通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读书不多、见识有限、阅历不广、平时却又缺乏思考,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其实不少。

他们通常缺乏独立思考,不善于接收新事物、新思想,或任何自己未知的领域,有点像契诃夫小说《套中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可能未必会像别里科夫那么夸张,但内心本质与他无异,都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厚厚的外壳,你跟他讲道理、讲理论、做分析,论逻辑,他都不理会你,甚至讲多了他还会冲你发脾气。

或许他们唯一的独立思考,

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思想。

2

全是标准答案的人

很难沟通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在与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更难沟通的,往往不是书读得不多、没有什么思想的人;反而是那些:书读得不少、但全都是“标准答案”的人。

这一类人:书读得也不少、也有一定的阅历,头脑中却尽是“标准答案”。无论你跟他讲道理、讲理论,还是谈常识、谈逻辑、分析具体事例,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调出头脑中的“标准答案”来做回应。

他们像一个没有弧度、棱角分明的方块,又像一只刺猬,牢牢地把自己套进了自己的所知当中,在这一点上:他们同样也很像《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

我们会发现,即便有些人缺乏独立思考,但我们若能换一种沟通方式,跟他讲讲常识、讲讲故事,剖析一下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他们还是可以沟通的。

可是,那些头脑中充满“标准答案”的人,

就真的很难沟通。

3

只有标准答案

其实就是没有独立思考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可以通过我们的屏幕输入到我们的大脑。

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些事时,只要到网上一搜,就都有了,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要么自己苦思冥想、要么向人请教、或自己查书。

也正是因为现如今信息的廉价,让许多人甚至不愿意再花时间去自主思考了。

当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如果我们吸收的都是二手的、现成的,别人思考过的结果,本质上,就和那些“只会吃别人做好的饭,自己却不会下厨的人”没什么区别。

可是:

会吃和会做是两回事,

会吃的人不一定会做,

有标准答案,不一定会思考。

你全然不去思考,只会在别人已经做好的菜里去评价“好,还是不好”,不去看看人家做饭时食材、调料、火候、厨具、环境、经验等一系列问题,而只是按照某一种“你以为的标准”去判断。

可是,

你的“标准”答案,

真的有够“”吗?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旦这些东西被植入大脑,从此,他的大脑,便不再属于他了!

所以,头脑中充满标准答案,

其实就是没有了独立思考。

4

阅读,只是

思考的代替品

大量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

这其实就是一种“勤奋”的懒惰。

阅读,不等于思考,

叔本华说: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

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着,因为我们所阅读的是别人的思想,是在用别人的、而非自己的头脑来思考,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而这种不思考的阅读如果长此以往,

只会让我们的“标准”答案越来越多。

不过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标准答案本身,而是:总想把自己的标准答案,强加到他人身上,想把主观的,变成客观的。

和有标准的人沟通不难,

难就难在:

我不是和他这个“”沟通,

而是和这个“标准”在沟通。

要知道:你的“标准”答案,

不一定是别人的标准答案。

我并不是否定这些,

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标准答案,

而且你的答案,也确实有可能比他人的答案更高明、更高效,

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客观的标准,

因为在你的标准之上,

还会出现更高的标准,

更高明、高效的答案。

你可以分享你的答案、可以引导、可以启发,但你若要把它强加到他人身上,不异于:你在用这个叫做“标准”的刺,去扎人家,这时候,你就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刺猬。

试想:

如果更高标准的人,

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你能接受吗?

我想是接受不了的,

就像那个套中人,固执又死板。

你有你的标准,他有他的标准,

如果能够合并,还能叫标准吗?

5

试着放下你的标准吧

头脑中充满标准的人生,

可以说是苦不堪言的。

因为,

既然有标准答案,那么除此标准之外的答案,在你这里,就都是“不符合标准”的,只有一种是对,其余全错,能不苦吗?

而大部分情况下,符合你标准的会是少数,不符合你标准的会是多数,估计很多人达不到你的标准,事实上,人家也不需要达到你的标准,不是吗?

还是那句话,有标准可以,拿来勉励自己就好,然后示现、影响、启发,但是别用来“”别人,看到别人“不符合”你的标准,也别生气,试着扩大自己标准的“边界”,兼容更多的答案,或者直接放下标准。

很难,但很值得一试,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

自己的标准都有哪些?

往细了说:

茶一定要这么泡、饭一定要这么做、文一定要这么写、书一定要这么读、衣一定要这么穿……

再向外延伸一些:

孩子一定要这么养、家人一定要这么待、团队一定要这么带、员工一定要这么管、上司一定要具备某些能力、这件事一定要这么处理……

再发展呢?就会越来越严重了,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人生层面,会以自己那有限的认知,去要求他人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若不合你的标准,就好像人家的一生都在虚度一样。

这样的人,只会喂养内心的自以为是,

既不懂得何谓尊重,更无慈悲可言,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可悯的事。

托尔斯泰说:“再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片面的,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条件、起点、视角、认知、皆有不同,

因此,在我们内心还没有达到一尘不染的境界之前,放下那些“标准”,放下那些:“应该、一定、必须、绝对”等等“标准式”的观念。

相信这会让我们的进步,

更加迅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