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听错话会错意作错诗流传千古,日啖荔枝三百颗

 荔枝点盐水 2020-09-16

说苏东坡“骚”是因为他交友不慎,看见朋友张先的小妾年轻,就整天去和张先鬼混吹水侃大山车大炮探讨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

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听到,吃不到葡萄就酸酸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与张先意思相同。“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

喝酒吟诗谈女人,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大老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东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初来岭南,经过贵地,太阳又大,口又渴,正在摘荔枝的老农看见他一表人才又那么可怜,就送了一些荔枝给他吃。苏东坡之前在其他地方就没有怎么吃过荔枝。入口一尝,感觉真不错!撸起衣袖,就准备放开来吃。老农跟他说:一啖荔枝三把火啊,很容易上火的。带有地方音的古粤语,苏东坡听得不是很清楚。就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

岭南人都知道吃荔枝会上火,吃多荔枝上火两个脸庞会火红。荔枝三百颗,大约有二十余斤,吃了会死人的。

所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一个千古的吃货错误。

吃货的世界里,只有能不能吃?好不好吃?还有没有吃的?

错有错着,由此,文人大骚客苏东坡那首诗就流传了下来。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说起荔枝,就不可不了解一下产地很品种。荔枝产于中国南方,它在中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

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

广东:是中国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多个县市,重点产区为广州市郊的从化、增城、花县及新会、东莞、中山等,其次为新兴、惠东、深圳、惠来、普宁、高州、电白、琼山等县市。

荔枝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淮枝、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