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哥“俗人读史”之——也说战犯管理所的相互称谓

 金色年华554 2020-09-16

#历史回眸# #历史杂谈# 人与人之间交流有名字、有尊称、有官称、有谐称,或许还有更多俗雅不一的其他称谓,那么在战犯管理所这样一个严肃的地方,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称的呢。

一哥“俗人读史”之——也说战犯管理所的相互称谓

其一、他们是如何称呼管理人员的。其实这事在开始时各地也是不同的,并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规范,比如重庆松林坡战犯管理所开始有战犯称管理人员为“同志”,后来双方都觉得不妥,而改口叫“先生”后得到了管理所的默认,甚至还有郭仲容喊前来看望其的延安来人为“男先生”、“女先生”的笑话,当然也有喊“某(姓)所长”、“某领导”、“某政府”、“某管理员”的。邱行湘在山西战犯管理所(当时叫国民党被俘人员学习班之类,也有直接叫监狱的,各地叫法也不统一)享受的待遇要好一些,可以直接叫所长为“老某”,也有人给所长开玩笑叫“老头”的,管理人员并不在意,而战犯称一般管理人员多为“某管理(员)”的。溥仪所在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和杜聿明所在的山东管理所则要严厉一些,是上刑具的,叫管理人员一律为“政府”。

其二、管理人员是如何称谓战犯的。各地战犯管理所一开始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有的直接用编号称谓而不叫名字,如溥仪的编号为“581”,直呼其号码而不叫名字,有的是编号后面加名字,如“002号杜聿明”,也有编号后基本不用而直呼其名的,也有叫“老某”的。后来功德林集中管理后是叫“某某号学员”或者“某某某学员”的。更多的是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一哥“俗人读史”之——也说战犯管理所的相互称谓

其三、战犯之间相互的称谓。正式场合这些人多是按照管理所的规定相互称“某某学员”、“某某同学”或者直呼其名、其号的。但私下里却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还有按过去称谓称呼的,有人叫傅仪为“皇上”而惹得这位曾经的皇帝十分恼火的;也有人称杜聿明为“杜副总司令”而遭到杜聿明纠正的;但也有叫王耀武的字为“王佐公”、叫杜聿明的字“光亭”的,这种叫法也没有见到管理人员的纠正,基本上是默认的;当然也有私下里的叫法的,如叫傅仪“笨蛋”的,有叫宋希濂、钟彬为“送终将军”的,有叫邱行湘为“小蒋介石(原本的外号)”的,有叫王陵基为“老爷子”的,有叫周养浩等人为“狗特务”的,这些或许是他们闲聊解闷时的相互诙谐的叫法吧。

一哥“俗人读史”之——也说战犯管理所的相互称谓

从这些尊重而不乏风趣的称谓中,我们可以窥见新中国对待战犯改造政策中不失人情之一斑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