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助听器验配的五大误区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0-09-16
听障儿童由于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心理状态、视觉、智力、反应能力等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听力康复必须依靠听力师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为听障儿童选配、调试和评估助听器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专业的儿童助听器验配师才可能胜任。然而,目前国内儿童助听器验配的现实情况令人担忧。特别是以下五种典型误区:

误区一:

按照客观测听结果判断听损程度


儿童检查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儿童没有很好的配合能力,一般的机构检查都是通过客观检查来获得儿童的听力情况,比如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多频稳态测试。然而,助听器验配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听损情况,只有客观检查是不够的,主客观检查相结合才能获得更真实听力情况。行为测听结果儿童听力损失程度判断的“金标准”。6岁以下儿童可采用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视觉强化和游戏测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误区二:

戴上助听器就能听懂说话


许多家长在孩子戴上助听器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让孩子叫“爸爸妈妈”。如果孩子不能做到,甚至完全听不懂,家长往往非常失望,认为助听器效果不好。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听损儿童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即可听度。先“听得到”,才能“听得懂”,最后才能“开口说”。“听得到”是一个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声学过程:只要声音响度足够儿童即可听见,但是“听得懂”需要长期的聆听和康复训练,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求听损儿童刚戴上助听器便能听懂说话,并做出反应,是不现实的。  

误区三:

助听器补偿在“香蕉图”里效果就很好

“香蕉图”指在听力图上正常人讲话时言语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范围,形似香蕉,称“言语香蕉图”。助听听阈补偿进入“香蕉图”内说明可以听到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言语声,但并不是绝对的。小龄儿童助听听阈往往比真实阈值高,所以如果按照助听听阈来判断听力补偿是否准确是不科学的。儿童助听器选配的原则是安全、舒适、可听,所以验配时增益补偿宜小不宜大。助听后的评估还需要结合真耳分析、言语评估等综合评估儿童听力补偿情况。


误区四:

沿袭成人验配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儿童助听器验配基本沿袭成人的方法。大部分助听器验配中心缺乏儿童助听器验配所需的条件。包括硬件设备:儿童行为测听设备,真耳分析仪等,还包括专业儿童验配师,儿童助听器调试及评估技巧等。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严格地讲,是无法有效开展儿童助听器验配工作的。儿童听力康复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严格挑选合格的助听器验配师和服务中心是康复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误区五:

一次性验配,忽视听能管理

婴幼儿的耳朵从出生后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两年发育最快,到7岁后逐渐定形,10岁后才停止。在此期间,耳廓大小、外耳道粗细、硬度、方向等都会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助听器验配常用的耳道声学参数以成年人的平均数据为基础。研究显示,儿童的耳道共振及真耳耦合腔差值和成人均有很大差距。用成人数据为儿童助听器验配计算目标增益等显然有误。另外,验配还需考虑小儿的外耳道发育特点选择较柔软的耳模并定期更换,以适应其外耳道发育、避免声反馈等问题。

通过了解以上几个选配误区,相信听损儿童家长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儿童助听器选配后定期的复查评估和调试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辅助器具都会影响孩子的听觉能力发挥,因此听损儿童还需要持续综合的全面听能管理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