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性不孕症针灸辨证治疗详解

 爱好传统中医 2020-09-16

男性不孕症针灸辨证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同居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具体来说,它是指由于精子产生、成熟、运输或射精能力缺陷等所引起的不能生育。男性不育可分为绝对不育和相对不育。绝对不育是指完全没有生育能力者,例如无睾症。相对不育是指有一定的生育能力,但低于达到女方怀孕的临界值,例如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等。根据男性不育的发病过程,又可分为原发性不育和继发性不育,前者是指从未使女方受孕,后者是指夫妇曾有生育史,或女方曾有怀孕、流产史,但以后由于各种因素干扰了生殖过程的某些环节,导致连续1年以上仍不能受孕者。本章主要介绍相对不育的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不育症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为中医男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早记载了男子先天、后天因素引起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的表现,并将不育症称为“无子”,并提到了精少、精时自下、阴萎、五迟等与不育相关病症。中医学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不育症有着丰富的记载,历代医书如《针灸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黄帝明堂灸经》《子午流注针经》《灸膏肓腧穴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集成》《医宗金鉴》《金针梅花诗钞》等都记载了针灸治疗不育证的取穴、操作方法、禁忌证等。男性不育症归属于中医“无子”“绝育”“少精”“失精”“乏嗣”“不育”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1. 肾精不足 
禀赋不足,天癸不充;或房劳内伤,纵欲过度,频繁手淫,耗伤肾精;或温病后期热伤阴精,或增龄等而致肾精不足,精液异常。 
2. 气血亏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化生无源;或营养不良,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生化无源;或失血过多,久病体虚,气血虚少,精血同源,气血不足以化精,故精液异常。 
3. 邪聚精室 
感受外邪,循经下注,聚留精宫,生精阻滞;或房事不洁,湿毒内侵,秽浊流注,内留精宫,生精受阻,甚或成瘀,阻塞精道,精出无路。 
4. 肝气郁结 
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不和,木克脾土,化源不足,日久筋痿,不能阳勃;或久举不射,难以授精,肾精受累而致精液异常。 
5. 瘀血内阻 
先天禀赋异常,脉络失畅,血滞囊中,血瘀气滞,精失所养;或跌仆外伤,手术误伤,肝络瘀滞;或邪热下注,伤及精室,久而化瘀,精失其养,而致精液异常,或瘀阻精道,无精不育。 
6. 痰浊内阻 
嗜食膏粱厚味,聚湿成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内阻,痰浊内聚,凝滞精宫而致精子化生不良。 
7. 寒滞经脉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下注外肾;或素体阳虚,脾肾两虚,寒湿内生,郁遏阳气,气不化精,精生不足。 
8. 命门火衰 
禀赋不足,真元亏虚,肾精虚少;或房事不节,纵欲过度,耗精伤阳,或年老久病,气血虚少,精生乏源。 
9. 肝肾阴虚 
酒色无度,房事不节,耗损肾阳;劳心太过,心阳不足;虚火亢盛,煎熬阴精,精稠不化;或五志过极,阴虚火旺,内灼精室,精液凝结。 

二、治疗 
1. 首选针灸疗法 
本病的主要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灸法与挑治疗法。 
(1)毫针疗法 
1)辨证取穴与操作 
[主穴]
第一组 关元 归来 足三里 三阴交 
第二组 气海 大赫 太溪 地机 
第三组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昆仑 
第四组 气海俞 关元俞 中髎 交信 
4组穴位交替使用,结合配穴,每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30分钟,30天为一个疗程。 

①肾精不足 
[主症]婚后不育,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只见精液分析结果异常,重者见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健忘恍惚,两足痿软,发脱齿摇,性欲下降,遗精、滑精或早泄、阳痿,常见于特发性少、弱、畸性精子症、先天发育迟缓、慢性附睾炎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阴培元,补肾强精。 
[配穴]复溜、经渠或阴谷、中注。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补法合青龙摆尾、导气法。 

②肾阳不振 
[主症]婚后不育,头目眩晕,面白无华,精神萎靡、形寒畏冷,神疲思睡,夜尿频数,性欲淡漠,举而不坚、早泄,滑精,常见于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附睾炎、性交或射精功能障碍、年老等。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则]培元补虚,温肾强精。 
[配穴]命门、阴交或腰阳关、横骨。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补法或灸法或温针灸合烧山火。 

③肾阴亏虚 
[主症]婚后不育,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口干咽燥,颧红面赤,面易烘热,心烦不寐,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
膝酸软,甚或欲念时起,阳事易举,早泄、遗精。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益肾填精。 
[配穴]曲泉、悬钟或复溜、至阴。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导气法合青龙摆尾。 

④气血亏虚 
[主症]少气懒言,疲乏自汗,形体虚弱,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爪甲不荣,面色淡白,日久萎黄,甚或食少体衰,健忘多梦、性欲淡漠、举而不坚。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生精。 
[配穴]脾俞、章门或膈俞、大都。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补法合青龙摆尾或烧山火灸法或温针灸。 

⑤肝郁气滞 
[主症]婚后不育,情志抑郁,寡言少欢,烦躁易怒,胁胀不舒,胸闷多叹,嗳气不舒,食少纳呆,便溏或结,久举不射,性欲下降,不思行房。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通精。 
[配穴]肝俞、期门或大敦、足临泣、脾俞。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脾俞用补法,其余穴位用导气法或泻法合青龙摆尾。 

⑥瘀血阻滞 
[主症]婚后不育,阴囊下坠,睾丸或腹股沟疼痛胀闷,少腹、会阴牵引疼痛,甚或刺痛,青筋暴露,盘曲甚者触之蚯蚓团,或局部有肿块,触之疼痛,多见于精索静脉曲张、慢性附睾炎。舌黯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治则]活血行气,化瘀通精。 
[配穴]膈俞、血海或太冲、阴廉。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泻法合赤凤迎源或白虎摇头。 

⑦痰浊凝滞 
[主症]婚后不育,形体肥胖,面部虚浮,眩晕昏冒,咽中梗阻,纳呆食少,泛恶欲吐,胸闷心悸,甚或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多见于肥胖、内分泌异常者。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细或濡缓。 
[治则]祛湿化浊,涤痰生精。 
[配穴]太白、丰隆或胃俞、中脘。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泻法合白虎摇头。

⑧精室湿热 
[主症]婚后不育,口苦乏味,小便频数,甚或赤涩、余沥不净,肛周灼热,大便干结或溏泄,阴囊潮湿,瘙痒不止,时见滴白,会阴胀闷,甚或疼痛,遗精或阳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炎症者常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泄浊清精。 
[配穴]阴陵泉、小肠俞或蠡沟、曲骨。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泻法合透天凉或白虎摇头。 

⑨寒滞肝脉 
[主症]婚后不育,面色青白,形寒肢冷,阴囊挛缩,睾丸坠胀,少腹拘挛,疼痛不已,得热缓解,受寒加重。舌淡或青、舌苔白滑,脉沉伏或弦紧而迟。 
[治则]暖肝散寒,温肾生精。 
[配穴]神阙、横骨或然谷、大敦。 
[操作]四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选2个,补法,烧山火或灸法或温针灸。 

2)辨治释义: 
关元穴为任、脾、肝、肾脉四经之交会穴,为元气所蕴藏,肾气所生发,有培元固本、补肾壮阳之功,为治疗诸虚百损、元阳不足之要穴,实证或阴虚火旺可平补平泻,虚证宜灸宜补,培补肾中阳气,所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所入之合土穴、下合穴,四总穴之一、马丹阳十二穴之一、回阳九针穴之一,胃经多气多血,故此穴经气充沛如海纳百川,补之主升,培元扶正,益血补气,升阳举陷,调理脾胃壮元阳,培补虚损益脏腑泻之主降,导浊行滞,运化水谷,行气通经,升提清阳降浊阴,腐熟水谷助胃气,为强壮要穴。
关元合用足三里,关元能调先天之元气,足三里可运后天之枢机,补之则温肾健脾,益气养血,养阴生精,平补平泻或泻之则清热利湿,行气调血,泄浊清精。
归来为胃经穴,主调和,功善补益冲任,益肾生精,为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要穴。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经交会穴,犹如中药之当归,补之既能健脾生血、滋肾生精、柔肝养阴,功专直补三阴、补血活血,善守而不走,泻之能运化积滞、疏理下焦、调护精室,功擅通达三经,祛邪生新,善走而不守,为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常用穴。
归来合用三阴交,补之则养阴生血、补肾益精力强,泻之则行气调血、祛湿导滞之力专。

故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四穴合用,补之既可温肾壮阳,益肾生精,又可健脾养胃,柔肝养血,泻之可行气化瘀,利湿导浊。 

气海为任脉穴,先天元气聚会之处,具有补肾固精、补益元气、调理气机之功。可补一身元气,又能调和下焦气机,为男子生气之海,补之如釜底添薪,使肾气蒸腾,精津输布全身,浊阴自排,可调节心、脾、肺、肾脏气之虚弱以强壮全身;主治元气亏虚、宗气衰惫、久治不瘥之疾,为补虚要穴。
大赫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发,冲脉与肾经交会穴,内应精室,是下焦元阳升提之穴,水中之火穴,功善补肾升阳,温寒补虚,通调下焦,是治疗肾阳虚弱、阴寒下盛所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要穴。
气海与大赫相配,补之则可温肾健脾,升阳生精,平补平泻或泻之则可行气导滞,调理精室。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注之输土穴,亦为本经之原穴。补太溪能滋肾补虚,养阴生髓,滋阴降火,为滋阴之要穴。地机为足太阴脾经气血之所聚之郄穴,功善疏调,活血理血,健脾化湿,长于治疗血证。刺灸脾郄,可化瘀生新,活血而不伤正、利湿运化、健脾而旺气血,主治血证和脾失健运之中焦诸证。太溪与地机相合,补之则补肾滋阴而生精,健脾养血兼补气,平补平泻或泻之则活血化瘀生新血,利湿泻浊健脾胃。

故气海、大赫、太溪与地机四穴合用补之既可温肾壮阳,濡养真元,又可补肾生精,益气养血,泻之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 

肾俞是肾脏之精气输注之处,肾为生殖发育之本,男子以藏精,既可滋肾养阴,益精生髓,又可温肾补阳,壮火培元,为治下元诸虚,精冷无子之要穴。大肠俞与肾俞同属足太阳膀胱经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气转输之背俞穴,既能清热利湿,理气通腑,又能行气活血,强腰健膝。
肾俞与大肠俞合用,虚证补之可温阳补气,强腰生髓益精,实证泻之可活血通经,理气通腑化气。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泌尿生殖系统与大、小肠分野之处,与肾、肝、脾、胆及督脉等诸脉相通,泻之能活血通经,疏调下焦,补之能滋肾养精、涩精止遗,为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要穴。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所行之经火穴,性善疏通气血,功主通经活络。
次髎与昆仑合用,补之可滋肾养精,强肾涩精,泻之可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故肾俞、大肠俞、次髎与昆仑四穴合用,补之既可摄精补肾,生髓益精,濡养气血,泻之既可调理冲任,行气活血,清腑泄浊。 

气海俞位于腰部,为元气转输于腰背部之处,性善疏调,能补肾培元,助肾纳气、调和气血,常用于肾虚血瘀之前后二阴疾病。
关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之关元穴相呼应,为元阳元气交汇之处,其性善温补,功能温肾壮阳,疏调下焦,通利小便,常用于肾阳虚衰、下焦虚寒所致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中髎为膀胱经与胆经、肝经交汇之处,功能调补冲任,补肾通络,常用于治疗前后阴疾病。
交信为足少阴肾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处,为阴跷脉气血深聚之郄穴,主血证,补之能补肾调血,平补平泻能调理冲任,摄护精宫,是治疗肾虚血瘀所致二阴疾病要穴。

故气海俞、关元俞、中髎与交信合用,补之既可温肾强精,培元益气,养血生精,补肾生精,泻之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祛湿导浊。 

四组主穴随证而调,可交替使用,补泻相兼。补之可培补元阳、温肾强精、益气养血、养阴生精,泻之可疏肝理气、清热化瘀、祛湿化痰、散寒通络,适用各证型不育症治疗。
 
复溜为足少阴肾经所行之经金穴,为本经母穴。
经渠为手太阴肺经所行之经金穴,肾经之母经母穴,由于肾为水火之脏,金生水,补灸复溜、经渠属补母法。
复溜和经渠合用,可使金水相生,滋养肾水、濡养肝木、调补心肾。
阴谷为肾经脉气所入之合水穴,既能滋补肾阴,又能温补肾阳,阴阳双补,常用于治疗前阴疾病。
中注为肾经与冲脉交会之处,肾之精水由此注入胞中,取此穴可促精气内注而旺盛。
故阴谷与中注同用,补之可补肾强精,养阴培元,适用于不育症肾精不足证的配用。 

命门穴属督脉,督脉为诸阳之海,“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系元气之所在,真阳之所存,命门为脏腑之根,十二经脉之源,补之灸之能培补元阳,振奋阳气,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穴。
阴交为任脉经穴,为任脉、冲脉、足少阴肾之会,三脉皆属阴,补之可培补下元,灸之温阳散寒。
腰阳关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阴膀胱经交通之关,阳气通行之处,督脉主一身阳气,又其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功善温肾壮阳,强腰振痿。
横骨穴属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会,内应精宫而温肾阳、暖下焦,内连膀胱主促气化、通癃闭。
故针灸命门穴、阴交穴、腰阳关、腰阳关四穴可温肾强精,培元补虚,适用于不育症肾阳不振的配用。 

曲泉穴为足厥阴肝经所入之合水穴,肝肾同源,补之可益肝肾,精血互化,养血填精。
悬钟为足少阳胆经穴,足三阳之大络,八会穴之髓会,血乃髓生,精血互根,取之功善壮骨生髓,补血生精。
复溜为本经母穴,补其母可金水相生,滋肾养精,滋阴降火。
至阴为膀胱经所出之井金穴,亦为经气交接足少阴经之处,泻之可清泄肾中虚火。
故针灸曲泉穴、悬钟穴、复溜穴、至阴穴四穴可益肾填精,滋阴降火,适用于不育症肾阴亏虚证的配用。 

脾俞为脾脏精气输注之背俞穴,内应于脾,功善守而长于升,故补之灸之能补脾益气,温中培土,是治疗气血亏虚之要穴。
章门穴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又是足太阴脾经精气汇聚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可调中补虚,调和气血。
章门与脾俞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气,养血生精。
大都为脾经所溜之荥火穴,乃本经之母穴,功善温补,能健脾和中,益气生血。
膈俞位于背部,邻近膈膜,为血之会穴,临床善治诸血症,可和血理血。
故取大都与膈俞穴合用可健脾益气,养血生精,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的配用。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精气汇聚之募穴,足厥阴、太阴与阴维脉之会,性善疏肝以理气,清肝以化湿。
肝俞位于背部,内邻肝脏,是足厥阴肝脉之气输注腰背之处,取本穴能行气疏肝而开郁结,清肝利胆而泻湿热。
期门与肝俞为俞募配穴法,合而刺之而疏肝理气之力强。
大敦为足厥阴肝经所出之井木穴,脉气所发,接于胆经,应于肝木,可主厥阴风木之病以及经脉所过之阴器小腹之疾,泻之可泻肝行气,灸之疼痛立止。足临泣属本经流注之输木穴。

故针刺大敦与足临泣可疏肝解郁;

补脾俞,则为防肝疏泄太过,横逆犯脾,故补脾以达未病先防,适用于不育症肝郁气滞证的配用。 
膈俞为血会穴,可活血调血。
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主治血分疾病,刺之可引血归脾,活血通络。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所注之输土穴、原穴,其性善疏导,通经活血,化瘀散结。
阴廉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肝藏血,刺之可活血通脉,调理下焦。

诸穴合用,可行气活血,化瘀生新,与主穴合用更行气通精,适用于不育症瘀血阻滞证的配用。 

太白属足太阴脾经之输土穴、原穴,故刺之可健脾和中,化湿祛浊。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太阴,能够沟通脾胃二经,故能行气化痰,而脾能散精,上归于肺,胃之大络贯膈络肺,肺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见胃络联系脾、胃和肺三脏。
太白、丰隆二穴合用能够行气化湿,涤痰泄浊。
胃俞为胃之精气输注之处,内应于胃,功在于“降纳”,有调中和胃,化湿消滞之功。
中脘为足阳明胃经经气汇聚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足阳明胃经与任脉、手太阳、少阳经之交会穴,性主调和,功善调理脾胃,平补平泻则能理气和胃,升清降浊。
中脘与胃俞协同应用,俞募配穴,可和胃降逆,祛湿化浊。

故丰隆、太白、胃俞、中脘合用而刺之可健脾和胃,祛湿化浊,涤痰生精,适用于不育症痰浊内阻证的配用。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水穴,能健脾利湿。
小肠俞是手太阳小肠之气输注之处,与小肠内外相应,能分清泌浊,清热利湿。
蠡沟为肝经之络穴,泻之可清肝利湿、疏肝理气。
曲骨属任脉与肝经之会所,由于任脉、冲脉、督脉皆起于胞中,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而抵腹,泻之可清利湿热,
故刺阴陵泉、小肠俞、蠡沟、曲骨四穴可清热利湿,通利三焦,清利精室,适用于不育症湿热下注证的配用。 

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温补元阳,温经散寒。
横骨位于下腹部,横骨联合外侧,属少阴、冲脉之会,灸之能温肾散寒。
然谷为足少阴肾经所溜之荥火穴,肾主生殖发育而司前后阴,灸之可温补肾火。
大敦为足厥阴肝经所出之井木穴,为肝经脉气所发,灸之可散肝寒而止疼痛。
故神阙、大敦、横骨、然谷合用,补之可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温肾生精,适用于不育症寒滞肝脉证的配用。 

(2)挑治法 
1)取穴:4组穴位按顺序循环使用,并加用2个阳性反应点。 
①据中医辨证取穴 
[主穴]
第一组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第二组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第三组 上髎 次髎 中髎 
第四组 归来 大赫 关元 气海 
②阳性反应点:根据中医辨证,观察各相关经脉(督脉、任脉、肾经、膀胱经、胃经等)腰骶部、下腹部及下肢穴位的隆起、凹陷变化和其他病理反应,所谓病理反应是指压痛明显或有皮疹的阳性反应点,疹点的特征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肤,似针帽大小或粟粒样大小,颜色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压之不褪色。如在同一部位,出现2个以上的反应点,应选其明显者,每次只挑1~2个,反应点与痣色素斑应鉴别。 

2)操作方法: 
挑筋法或挑点法,每周2组穴。挑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虚证用勾、提法轻刺激,实证用摇、旋法强刺激。每隔5天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 

2. 其他针灸疗法 
(1)子午流注针法: 
适用于男性不育症各证型的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取穴或按患者辨证分型,按时选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 

(2)艾灸疗法: 
适用于男性不育症肾阳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两虚或寒滞肝脉等证型。可选用直接灸或隔姜、隔附子灸、或悬灸、电子艾灸。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脉、健脾益气、温经散寒等功效。取穴按体针疗法辨证取穴,治疗时间为每日一次,每次20~60分钟,30天为一个疗程。 

(3)穴位注射: 
按照辨证分型选用相应药物和穴位。 
①肾精不足及肾阳不振证: 胎盘组织液、高丽参注射液、鹿茸注射液等。 
②肾阴虚损证: 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③气血亏虚证: 黄芪注射液、胎盘组织液、高丽参注射液等。 
④肝郁气滞证: 柴胡注射液等。 
⑤瘀血阻滞及痰浊内阻证: 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⑥精室湿热证: 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 
⑦寒滞肝脉证: 高丽参注射液、鹿茸注射液等。 
肾精不足、肾阳不振及肾阴虚损证选肾俞、大肠俞、志室或任脉下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气血亏虚证选足三里、气海俞、胃经下腹部穴位交替使用;肝郁气滞证选肝俞与胆俞交替使用;瘀血内阻及痰浊内阻证选三阴交和丰隆交替使用;精室湿热证选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交替使用;寒滞肝脉证选关元俞与肝俞交替使用。药物用量可为肌肉注射常用量的1/4~1/2,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3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 

(4)耳针: 
适用于男性不育症各证型的治疗。以辨证选穴为主,辅以对症选穴、按病选穴或根据经验选穴。常用穴位有交感、神门、肝、脾、肾、胆、肾上腺、精宫、内分泌、皮质下、内外生殖器等。常用治疗方法有:压王不留行、莱菔子、磁珠法,或毫针法,每次2~4穴,每3天1次。 

(5)穴位贴敷: 
按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处方。 
①肾阳不振: 壮阳方。 
②肾阳不振、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寒滞肝脉: 温化方。 
③瘀血阻滞、肝郁气滞证: 活血止痛方。 
每次贴敷30分钟~1小时,反应强烈者可提前揭下,过敏者禁用,每3天1次,每次选4个穴位。 

(6)刮痧疗法: 
适用于男性不育症实证的治疗,尤其是精室湿热、痰浊凝滞、瘀血阻滞及肝郁气滞型者。每周1次,每次10~15分钟。刮痧部位:膀胱经背部循行部位,以刮至深红起痧为止,不要损伤皮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