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湾】宇辉|忆家书●我家好家风&专题征文㊶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总编审助理:焦龙宇


进入信息社会,通信这么发达,现代人很少提笔写信了。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农村不通电话,沟通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今年7月,我的电子邮箱里突然看到一期家庭电子杂志《马家大院》,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感到耳目一新,很见功力,操盘手(主编)是大哥的长子吉兆。杂志刊载大家的诗、信、文章和图片,主要在家庭成员间传看。逝去的老人与生龙活虎的子孙之文章难得地相聚于此,有现实生活的颂扬,过去岁月的记述,亲情友情的眷恋,人生的励志感悟。看家庭电子杂志比看其他读物认真,一字不漏,细细品味,每篇作品都是美文,每篇作品都打动我心,有时还被感动出泪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看到这么珍贵的读物,实在是太难得了。
电子杂志登载的家信,引起我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从1976年三哥当兵和1978年四哥考上省会的大学,一直到1990年代的15年间,是家信往来最多的时期。“家信”开始成为那个寂寞孤独年代的一个热切企盼、一顿精神会餐、一盏指路明灯。其间,四哥、姐也曾办过家乡新闻小报,引得三哥多年后仍难以忘怀。那个时候,在家里的油灯下、母亲的纺线车旁,盼家信、写家信、读家信成为极其幸福的事。父母生前常说,经历过社会动荡,深感有国才有家。咱们家是随着党的兴旺、国家的发展一步步好起来的,永远要热爱党、忠诚于祖国。几十年的家史可以概括出三个难忘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年父亲参加工作至1976年的25年,这一阶段是弟兄们的长成期,缺劳力缺粮食缺钱花,是相当艰难困苦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976年至1990年的15年,这一阶段是破茧而出的发展期,大家相继外出创业,不断有好消息传来,父母喜上眉梢、津津乐道。第三阶段,是1997年至2012年的15年,这一阶段是厚积薄发期,经过多年的积累,事业上开始有所收获,引来诸多羡慕和赞誉。在这个过程中,家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魂是家国情、本是亲人爱、果是进取心,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我在景县和石家庄上学以及在衡水工作实习期间,父亲、四个兄长和姐给我写了大量家信,我也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写了不少书信。这些家书陪我度过十年寒窗,扶我走上工作征程,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对成长进步发挥了不可言喻的效用。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过去的家信,现在都有珍藏。这些家信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交流工作学习情况、互相激励奋进、教诲为人处事、关心生活情况、通报家乡见闻等方面的内容。从作用方面看,家信是家国情、父子情、兄弟情的“凝合剂”,是执著向前的“发动机”,是成长成才的“加油机”,是认识社会把握人生的“金钥匙”。目前的家庭电子杂志《马家大院》,是家信的发展、是家信的高级形式。   
变的是时事,不变的是真情。


曾发表于《河北日报》《衡水日报》


部份书法作品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欲购《磨合人生》(作家出版社 18元)《与年轻官兵谈人生》(解放军出版社 18元),加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联系即可。
陈地江(凡投稿作者,稿子发表后达500点以上阅读量奖“乌龙先生”一套)
王波(鱼跃集团)
陈言新语
陈爱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