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周学锋:好诗蕴在真情中——梁孝平绝句赏析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134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读孝平先生的诗,让人感到有一溪真情从句中溢出,使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得到享受。
《寒来母唤回家搬花有作》:“老母单居愿种花,邻来每自向人夸。莫言凡卉无情感,我愧陪亲不及它”。这首小诗记述的是天凉后,诗人为母亲搬花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平常事,诗人却在“情”字上下足了功夫,使小诗充满了正能量。首联“老母单居愿种花,邻来每自向人夸”。描绘出母亲虽年老独居,却有着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着热情,把自己精心养的花卉向前来串门的客人夸耀,与邻里共享生活之乐。短短14个字,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一个开明、爽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老人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尾联:“莫言凡卉无情感,我愧陪亲不及它”。诗人把情“正意”“反说”,引出反思。诗人发问:谁说平凡的花卉没有情感?是花天天陪伴着母亲,为她带来了独有的快乐。从孝道角度说,我这个儿子“不及它”。花是植物,是无情感的,诗人巧妙地“赋物以情”,“赋物以生命”,并以此作为参照系与“我”做对比,得出“我不及它”的结论。实际上,诗人是用“我"的反思引发社会的反思,以小博大,将孝道与亲情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诗有诗情,诗中无情就少了灵魂。但情必须是由心而发,心有所动,才出好句,才能打动读者。没有思想的触动,没有心灵的感悟,没有理性的思考,人云亦云的说辞,只能是应景之作。孝平先生深知此道。如他的《元夜情》:“上有高堂下有娃,元宵过后要离家。夫妻共赴先前约,汤圆端起落泪花。” 这是一首写农民工过完春节即将离家的诗,诗圈里同主题的作品很多,要想写出精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有新的立意,这两个条件此诗均具备。首联 “上有高堂下有娃,元宵过后要离家。这是写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打工者生活艰辛的同情与怜悯。但诗人没有仅仅拘泥于以实写实上,而是在转句留下了伏笔:“夫妻共赴先前约”,这个“先前之约”是什么?诗人没有点明。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要盖一栋新房?是要为孩子挣足学费?还是要为父母治病、养老?转句客观上拓展了诗意的空间,留下了咀嚼的余地。这也是诗人所要的效果。无论是哪一种“先前之约”,都是点燃了未来生活的火种,激励着打工者为实现“先前之约”的梦想,执著地砥砺前行,即使暂时“汤圆端起落泪花”也是值得的。诗写打工者是个社会大主题,如何把握好时代特征,写出新意不是每一个诗人都能做得到的。笔者欣赏孝平先生诗的原因也在于此,他的诗总能以情为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思考与启迪,这是十分难得的。



不仅写社会主题的诗作要有情的投入,写景状物的诗尤其要有情的渗透,从审美的角度表达情感,让读者诗句中得到享受。“千年竞诵赠汪伦,泾县桃花岁岁新。骚客今何缘分浅,此潭不复旧时深。”这是孝平先生所写的一首游历诗《 过桃花潭》。大家都熟悉李白的《赠汪伦》,作为诗人行至此地,自然也会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过桃花潭》紧紧扣住这一主题,并由此生发开来,把事、景、理都融入情中,写出了精彩的诗句。“千年竞诵赠汪伦”是用典说缘起;“泾县桃花岁岁新”是说时代的变迁,今时不与古时同。怎么不同呢?“骚客今何缘分浅,此潭不复旧时深。”,按李白所说:桃花潭水千尺之深,也没有我与王伦的感情深。现在潭水变浅了,所以“缘分”也就自然浅了。用一个“浅”字,对李诗的“深”字,却又归在“情”上。整诗起承转合,意脉联动,一气呵成,且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达到了奇妙的效果,这充分表明,孝平先生在诗的造境,表意、与主题的提升上有较深的功力。


(梁孝平:山东即墨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即墨诗词》执行主编)

(作者:周学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会员、红叶诗社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