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任志民:军人吃饭也有讲究●人在军旅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230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这是我来到部队后看到的第一印象,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这么“效仿”着过来的。部队是所大熔炉,百炼成钢,百味生活,我觉得这样总结很真实也很贴切。的确是这样,其中,最简单的吃饭也非常有趣。
新兵来了,老兵离开,讲究的是一个“上车饺子下车面”。每年新兵一到,班长总会先给“生面孔”来碗汤面,饥肠辘辘的“准军人”吃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一路的风尘仆仆都会在这热热乎乎的感觉里烟消云散了,这也算给初进军营的新兵蛋子回到“家”的最高礼仪了。毕竟,部队是军人的第二个家,有家总得有温暖的样子。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当新兵变为老兵时,就该吃“滚蛋饺”的时候了。这时,饺子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肉陷”,而是内容丰富,极其珍贵,有经历、有成长、有奉献,还有那浓浓的战友情谊。总之,关于军旅的五味杂陈都糅杂在这最后一顿的饺子里。吃下这顿饭,也就和曾经的自己做一个最后的告别。
部队是最讲究仪式感的地方,于是,每顿饭前总会有“饭前唱军歌”。根据各个连队的情况,这“军歌”的用途与意义也不尽相同。有的连队比的是歌声宏量,一般的惯例是音量大、气势足的连队优先进入食堂就餐。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一样,即使钢七连只剩下高连长和许三多一官一兵时,两人依然站成一列,这代表着整个连队,也代表着荣誉和精神,即使俩人,唱出的歌声也绝对不含糊。
军歌,能让战士们照亮自己的精气神,并能够在这小小的比试中激发出军人的方刚血气。另一种常见的“军歌”便是由当日的值班员带头领唱,所有等待就餐的战士一同唱响一支歌,大家在这共同的“军歌”里唱出团结、唱出力量。 



从食堂门口走进食堂,并不是马上就可以开始吃饭了,必须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在值班员一声“坐”中,千百人如同一个人般整整齐齐的坐下。不论就餐的官兵有多少,发出的声音都只会有一声。这,就是部队的钢铁纪律。坐下后,一般会按照班排顺序轮流先后打餐,这是规矩,也是作风养成。而现在都是连队派值班员值守,每天为大家服务。过去,我最喜欢干这个差事,因为能够偷懒,还能够多吃的自己想吃的菜。
现在各部队的伙食在强军征程的号角下大有改善,每顿饭都会有肉、菜、还有鸡蛋,为了补充营养还会有奶制品和水果,并且每周的食谱都是经过领导、“兵专家们”讨论得来的,为的就是让广大官兵营养均衡,保障战士们的身体能够跟上日常的训练工作。
吃饭时,整个食堂里除了低低地嚼食声,别无他声。如果此时有雅兴,你会发现即便不看军装新旧,不看肩章、领章,都能清清楚楚的分清楚军官、士兵,老兵、新兵。同一个班排里,最后打饭的一般都是新兵,毕竟新兵为了彰显尊重,一般都会让老兵先打,这是部队不成文的“规矩”,一代代老兵传下来的。
吃饭时新兵与老兵也不大相同,老兵看见日日相似的饭菜大多没啥“感情”,就着还基本合自己口味的菜把饭吃了“图个不饿”。吃饭期间,虽然不允许说话,但并不妨碍士官们昂着头有意无意地“打望四周”;而新兵就不同了,吃饭的时光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休闲时光,拿着餐盘打上饭便“埋头苦吃”,那还管他好吃不好吃,合不合胃口,吃饱了才有力气学习、训练、干活。更何况,在许多管理比较严格的连队是不允许剩饭、倒饭的。作为新兵蛋子,还是不要往纪律的“墙上撞”好,谁撞上就没有好下场。我当初就和老兵班子发生过冲突,被好好地训了一顿,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吃完饭,当日轮值的班级留下来帮忙打扫食堂卫生,其余官兵拿上自己的餐具洗刷干净放进消毒柜中,放置碗筷的位置一定要牢牢记住,因为部队里的每一副碗筷都有固定的“主人”。每人只有一副,没有多余。因此,如果某天找不到自己的餐盘或者筷子时,很有可能就要饿肚子啦。
记得有位战友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小事。一天,他因在基层部队采访,就餐后洗自己碗筷时一不小心筷子掉进了后厨里的下水道。下水道里污秽恶臭,弯腰去捡吧,不一定能捡起来,再说捡起来,这位战友也没有勇气下顿继续使用这双筷子吃饭。不捡吧,又碍于部队“别无他筷”的原则,下顿总不能吃“手抓饭”吧?正在朋友两难时,旁边的一位小战士从容不迫的揭开下水道的盖,捞出那双不堪入目的筷子,并将自己洗干净的筷子递给了朋友。吃下顿饭时,朋友发现那位小战士正在用自己那双曾掉入下水道的筷子吃着饭,而战友手里拿着的是那位小战士干净的筷子。战友说,那一刻让他感动的真是泪流满面,把头埋得低低的吃完了饭。战友还说,这就是战士们的质朴与可爱。
我生活在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里,的确是终生的精神财富。我们部队素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因而部队饭桌上的饭菜并不都是外购的,大部分食材是官兵们自己种养的,可能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连队,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种过庄稼的都知道,种庄稼不能靠天吃饭,因为虫伤苗,不伤“害”庄稼;因为草争肥,不除减地力。因此这部队里的土地不是撒了种子就坐等收获的,也就苦了我的战士们在学习训练工作之余,还要穿着军装把这些农民要做的活一样不落的做了。有时虽然很累,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民以食为天,官兵们要是没吃饱肚子,又哪里来的战斗力呢。



当应季的蔬菜成熟时,炊事班的战士们做饭便又多了一道工序,那便是去菜园子里挑选适宜的蔬菜。换上胶鞋,拿上菜刀,抱着盆子去菜园里摘菜,将蔬菜摘回后还要继续处理,该洗的得洗干净了,该摘的菜得摘好了,该切的切,该剁的剁。因此啊,炊事班里总是忙个不停。
其实,在炊事班里这种非战斗单位也总会有意外发生,比如,自己在炊事班帮厨时,就曾因为削土豆的刀太快把自己的拇指削下一大块皮。记得《雪域雄鹰》里乔二在红二连养猪时炊事班长教导他时说的一样,养猪种菜也是一种战斗力!
说到猪,又有许多好玩的事了。当小猪崽被养大,到了为“革命”奉献自己的时候,炊事班就会联系当地的屠夫到部队里来帮忙杀猪。我初当兵时所在的七连,营房旁边就是猪圈。杀猪是炊事班乃至整个连队的大事,炊事班肯定会全员出动,还有其他班级的战士一起来帮忙、围观,大家的分工也很明确,有负责放猪的,有负责烧水的,有负责按猪的,当然负责“主刀”的便是屠夫了。
每个人当兵的历史不尽相同,但部队里的吃饭二三事,却又是这么的相似。不论军种、不看军衔,大抵都拥有过共同的归属感。我想,这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有些部分就来自于这些五谷杂粮、油盐酱醋。不论自己主观感知的军旅生活如何,但这些在部队才有的“吃饭往事”,我却是历历在目。怨也罢、爱也罢,当脱下军装后,方知尚能再饭否?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作于天津市西青区)

作者:任志民 山西省芮城人 曾是一名军人 现就职于天津市西青区政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