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将轶事】忆父亲刘贤权在东北剿匪的岁月(3)/刘湘源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本文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率部南北进剿包围杏村底村顽匪
涌现出孤胆英雄杨子荣


1946年2月4日,父亲回牡丹江向张闻天汇报工作,先期回来的闫玉森兴奋地对他说:“张(闻天)书记说你提的建议很好,报告上级后,增援的老部队已于2月2日到了牡丹江海林县休整待命。我们组建和扩建的四个团也准备就续了,大围剿指日可待。张书记还接见了2支队,对他们完成小长征赶到牡丹江给予很高评价。”大家都知道2支队是英雄杨子荣所在部队,但对2支队来历却说法不一,根据我的考证,这支部队前身是胶东日伪海军驻刘公岛新兵培训营的600名新兵,1944年11月起义接受我党改编,充实了200名党员干部和进步学生做骨干,胶东军区给其番号叫“海军支队”,鬼子投降后部队进军大连,为组建人民海军定名为“东北人民军海军支队”。该支队在胶东莱西县准备渡海前又有一次增兵,牟平县嵎峡河村的贫苦农民杨宗贵离家出走,到莱西县报名站改名杨子荣加入了海军支队,对其为何改名,一种可信说法是其不让哥哥和媳妇找他,以便全力杀敌。因在东北杨子荣化装成土匪侦察,碰到嵎峡河村闯关东老乡,他不能解释,只能装着不认识,故家乡传说杨子荣跑东北当土匪了,村里无人知道他是全国闻名的英雄,也无任何寻找线索,直到1972年38军党史办和112师杨子荣侦察连派人逐户对比照片调查,才找到其大哥杨宗福,杨子荣老母亲和媳妇早已在思念和病痛中去世,可见杨子荣经历很传奇。海军支队横渡渤海,在辽宁省庄河县登陆,国民党随后登陆大连,支队一路边退边打边扩军,到黑龙江五常县达2000多人,编为2支队辖1、2两个团,谁备划归3纵队,此时接到奔赴牡丹江剿匪任务,部队马不停蹄按时赶到,所以习惯上仍叫海军支队或2支队。
父亲见到张闻天,他们共享2支队到来的喜讯,张闻天和父亲说:“牡丹江剿匪合力已形成,下步你就留在牡丹江剿匪吧,我已向上请示,因牡丹江现有司令(李荆璞),你就任副司令兼参谋长,主抓剿匪。”父亲欣然接受。1946年2月父亲新任职命令就到了。
2支队的到来令父亲对剿匪信心倍增。立即向张闻天提出建议:目前,南方的郑云峰匪帮已成惊弓之鸟,马喜山匪帮也已狗唌残喘,应将军区作战部队整合分工,乘热打铁歼灭之。在张闻天支持下对军区部队进了整编。14、l5团编为1支队;海军支队仍为2支队;17团、警卫团为3支队。随后李荆璞司令按张闻天意见召开战前分工会,以2支队和4团为主攻;3支队为助攻;一支队为预备队。首先向南歼灭郑匪和马匪,再向北寻机歼灭大匪首谢文东在牡丹江东面的有生力量,先让谢匪远离牡丹江,再与合江军区部队合力彻底剿灭谢匪。
2月中旬的进剿不出父亲所料,向南进击部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战果,经三个支队连续多次战斗,共歼敌2000余人,解放了30多个村镇,打通了南到图门的铁路交通,活捉了匪首郑云峰,马喜山带残匪若干人逃进深山老林。
3月中旬开始向北进击,父亲亲自挂帅指挥。亲率2支队2团1营(欠1连、配7连),团机炮连和14团2营,炮校派出一个重炮连支援,合计3000余人。部队于3月中旬出发,重点剿灭谢文东15集团军占据牡丹江东部的张德振、李开江匪部。此时,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率部队向南进剿,为与父亲协调作战,赶到林口与父亲汇合商量,正当他们在火车上研究方案时,合江电报告急,方强只好立即返回合江。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调主力部队参加根据地剿匪的重要,牡丹江是东总根据张闻天建议,第一个派出主力部队剿匪的地区,后来证明,上报后迅速调来主力部队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战果,之后东总才开始往各根据地军区派出主力部队,合江之后派去了359旅一个主力团,最后与牡丹江作战部队合力,很快消灭了谢文东匪首。东总调出的主力部队,不仅很快巩固了根据地,部队也得到锻炼和扩编,之后又纷纷返回野战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大反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后话。方强走后,父亲立即率部急进,于3月21日晨突袭了板院,激战半日,匪军大部被歼。至此,牡丹江南一带只剩杏树底村、柞木台南沟和双河屯3个较大的土匪据点了。
父亲派出的侦察获悉,位于板院西南30余里的杏树底村,处于交通要道上,聚集号称一个团的土匪400余人,且工事坚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父亲意识到,板院战斗结束后必须迅速拿下杏树底村,此战之胜对完成北线剿匪任务将起重要作用。为此,板院战斗结束的傍晚,4月22日父亲即命令部队连夜出发,于拂晓前包围杏树底村,以偷袭方式围歼守敌。但由于在积雪中艰难行军,速度很慢;再加敌十分惊恐警觉,部队行进被敌发现,故决定:23日晨部队由偷袭改强攻。命令2团1营在重炮掩护下从村北实施主功;14团1连在村南实施佯攻,2、3连在东西两侧阻击逃敌,机枪连负责掩护。部队就位后考虑到该村三面是开阔地,易守难攻,如想减少我军伤亡,攻击前必须对敌人进行炮火毁灭性压制。可父亲担心重炮压制,必然重伤百户村民和房屋,故采取了重炮先对外围目标进行定点火力威吓,并喊话促降,但土匪无动于衷。父亲正在焦虑时,随行政治部副主任王希克提出建议,可以试试派人去劝降,王希克介绍说:“这伙土匪是原军区叛变的36团我很熟悉,原团长现匪头张德振(仙洞伪村长,此人力主该团投靠了谢文东匪首),副团长李开江(柳树河伪村长),参谋长高永安(五林伪村长);另外,该村有个大地主,日伪时期的维持会长邱振伦,本身养有看家护院武装,如果他从自身利益考虑不让打,土匪也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劝降有可能。”王希克建议得到父亲赞同,考虑到天黑前必须结束战斗,否则土匪会乘夜色逃窜,父亲规定了劝降不成必须总攻的时间底线。王希克立刻下去着手准备,分别给匪团长和大地主用军区名义写了劝降信。王希克找到率领2团1营来的2团副政委曲波商量,让他从1营找个人来送信。曲波很快带来7连一班班长杨子荣,据曲波回忆:他直接找到七连长栾绍家,栾向全连喊“谁胆大敢去给敌人送信,站出来!”话音刚落,一班长杨子荣应声而出“我敢去!”连长命令副班长刘延普担任机枪掩护。王希克向杨子荣交待了劝降工作重点和总攻时间底线,将两封劝降信交给杨子荣,并告之允许杨子荣打个白旗进村。曲波叮嘱杨子荣“要胆大、谨慎。”杨子荣返回连队没找到白布,只好用枪挑个白毛巾跑向杏树底村。守门土匪以为是来投城,开个门缝放他进去,杨子荣进村就找大地主邱振伦和匪首张德振交信件,并舌战群匪大小头目,向匪兵们宣传我军对投降敌人的优待政策,向群众们宣传我军之所以重兵重炮包围围而不打,就是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和生活。时间在飞速过去,父亲盯着表,焦急的等待着,炮阵地和战壕里已整装待发,在总攻发起的最后时刻劝降成功了!杨子荣劝导敌人全部投降,放下武器,打着白旗,排队走出村子。父亲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一刻现场欢腾了,战友们为杨子荣的成功欢呼。我军收缴轻重机枪10挺,炮3门,掷弹筒8具,长短枪300余支和大批弹药,创造了我军瓦解敌军工作的范倒。”正是这次胜利杨子荣被上报批准为战斗英雄,代表牡丹江军区,参加了上级英模大会。其实在杨子荣剿匪生涯中杏树底村孤胆劝降的胜利,是他最光辉夺目的一幕。曲波写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智取威虎山,主要情节的出处就是杨子荣杏树底村从“受领任务,到孤胆深入匪穴,再到智斗群匪,一网打尽”斗争全过程的演义版。杨子荣从此开始升任2团侦察排长,率部高效优质完成百余次大小侦察和战斗任务,包括智擒座山雕(一次很小的机智侦察抓捕,杨子荣带6名侦察员,抓获座山雕13人)。杨子荣在一次小分队出击中因手枪哑火,中土匪暗枪光荣牺牲,2团侦察排也因此被上级授予“杨子荣侦察排”光荣称号。“杨子荣侦察排”随2团于1947年编入38军112师侦察连,后扩编为“杨子荣侦察连”,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战功卓著,现今中央军委授予该连“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这里要补充王希克对李荆璞司令剿匪的回忆“4月23日分工留守、负责主抓牡丹江市防卫的司令员李荆璞,因对此战很重视,也从市里赶到位于杏树底村(杏树底村距市里很近,现在是牡丹江市阳明区的行政村)的北线剿匪指挥所看望,并对王希克劝降建议表示赞赏,还在劝降信上签了名,之后返回市里。”
这里讲一小插曲:杏树底村战斗的胜利,在心理上给了敌人以很大震撼。我军刚进到柞木台子南沟,警卫排长赵轩和两名警卫战士在行进中,遇上70多名从柞木台子南沟逃跑的匪军,敌人一见我军,放下枪就跑,比兔子还快。这样赵轩3人只抓到18个俘虏,让俘虏帮助背上74支枪,大摇大摆凯旋而归。路上赵轩问俘虏为什么扔下枪跑这么快,俘虏说“我们被逼当兵,家里有老有小,不想丢命,枪对我们没用,不如赶快跑回去种地。”在柞木台子南沟匪军不仅丢枪,连两门日本造150毫米大炮都丢了,成为我军意外收获。
父亲剿匪以第一次不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柞木台子村。随后,他率领部队乘胜出击,一鼓作气打掉了北线最后一个土匪老剿一一双河屯。北线剿匪至此全部结束,一举解放了牡丹江以北1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与合江部队密切配合,重新打通了中断三个月之久的牡丹江至佳木斯(合江)的铁路交通线,为东线剿匪和聚歼謝文东匪首扫平了道路。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