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荐读】谈写作/赵 品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近来抽空读了一本书,书名很直接,就叫作《怎样写文章》,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整理的一本小册子,辑录了近代部分文章名家谈写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其中不乏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孙犁、胡绳等一些文章大家的经典之谈。读毕掩卷,感慨良多,受益匪浅,趁热把体会和收获记录下来,留作纪念!
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写文章这件事,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无足轻重的;也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普遍来看,古今中外的巨擘名家,对写文章都是很重视的,原因无它,在于它关乎思想的表达和现实的反映。哲学家笛卡尔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毛泽东说,"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从本质上说,思想和现实是人赖于生存和前行的"两只脚",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携前行推动着个体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既然写文章关乎思想和现实,它的重要意义自然就不可小觑,对它的重视就不能等闲视之。对此,如果我们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其实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比较少、反映现实的形式是比较窄的,而语言和文字是最主要的两个工具,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是最主要的两种形式。语言表达也就是随处可见的"说话",这种形式最常见、也最常用,但能妙语连珠、把话讲出彩可不是简单的事。相比于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写文章,那就更不简单了,它具有语言表达所不能比拟的很多优势。
——比如,写文章可以停顿、可以深思,写完一段话,可以细细推敲琢磨,不到位的能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也行,而说话一般不允许这样,所谓"一口唾沫一颗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再比如,写文章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作者可以不到场,轻轻几张文稿,就能把厚重的思想承载过来、表达出来,历经岁月更迭依然散发出慑人的思想魅力。就像《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借助文字思想故然。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自从人类创造出文字以来,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智者贤达,在写文章这件事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的文风、文体和学派,像韩愈的文章、桐城派的文风、毛泽东的雄文等等,都是留给我们的思想瑰宝和珍贵成果。
那么,到底好的文章应该怎样写、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是个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事,同时也和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如此,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依然有四个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一是坚守表达思想、反映现实初衷的算是好文章,凡是为文而文、脱实向虚、炫耀技巧的算不得好文章;二是低调谦虚、平等交流、虚怀若谷的算是好文章,凡是自命不凡、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算不得好文章;三是开卷有益、解决问题、有所收获的算是好文章,凡是无病呻吟、空弹虚唱、鸳鸯蝴蝶的算不得好文章;四是笃学深思、联系现实、经世致用的算是好文章,应该提倡"思想家写作,调研者发言"的风气,而凡是两脚不粘泥、嘴尖肚中空、不知以为知的算不得好文章。


(作者系中央国家机关直属工委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