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荐读】一路驰奔向唐山/郭同久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1976年,是我戴上大红花、穿上新军装,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的头一年。
当时,我所在的51040部队--—原38集团军114师340团,是年度的全训团队。在团农场短暂插过几天秧后,团队立刻摩托化行军拉出营房,开始了实战化的野外训练。我们连的驻训地是河北完县山区(今河北省顺平县)。
我们连是营属八二迫击炮连。一、二排6个班,6门迫击炮;三排3个班,3门82无后座力炮。那些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也可能有自身保障条件所限的原因,部队外出驻训生产等,全是住在老百姓家里。保定一带当时的农村家户家,住的基本都是砖土结构的三间平房,东西两间两个土坑,中间一间客厅做饭。按照“号营”同志的分配,班长带我和二炮手住到了一家,副班长和另外两位老兵住到了一起。可能是村里住房紧张的缘故,班长我们三个人,与房东合住在他家的平房里,房东住西间屋,我们住东间屋。
当年野外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从班、到排、到连的战术背景下的实弹射击。当兵的都知道,紧步兵,慢炮兵,吊儿郎当后勤兵。可班长标准高、抓得紧、要求严,我们几个每天扛着炮筒、炮架、座钣和弹药包,在班长指挥下,一次次在陌生的山头沟岭重复完成着抢占阵地、架炮瞄准、装填射击和撤出阵地等动作,以确保班实弹射击时取得好成绩。
极不平凡的1976年,在中国人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亲身经历的人会因其刻骨铭心而铭记,后来者也会为其惊涛骇浪所痴迷。
7月28日凌晨,熟睡中的我突然被地动山摇的震颤所惊醒。等班长和我包括房东都跑到院子里时,一切似乎复又归于了平静……我们重又回屋睡觉……怎么也没有想到,天亮后照常开始的新一天,已经完全变了样……
不等吃过早饭,上级就来了命令。说是立即停止训练,马上返回营房,逐行新的任务。
类似情况,新兵训练时就曾遇到过一次。我们新兵被要求提前结束了新兵训练,立即下到了老兵班。一连几天,连队都是一级战备,打好背包,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那天,营区骤然响起了紧急集合号,不明就里的我,迅速带好行装,随连队一起跑步冲向车场,登车,出发。一辆车紧接着一辆车,从车场疾驰而出……谁知,车队并未出营区大门便又返回了车场……原来是一次实拉演练。紧紧张张了好几天,结果哪儿也没去。
7月28日的情况,又是如此紧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尤其是三排的同志,因为头天晚上实弹射击,子夜之后才回到驻地,睡的太香,甚至对当晚的地动山摇都没点感知,更是被搞的晕头转向。当兵这才几个月,便亲身经历了说干就干、要走便走的阵仗,让我明白了随时准备上战场,于军人而言,真不是说着玩的。
那天的早饭,是在撤离驻训地的车上吃的。回到营房,人都不准下车,枪炮迅速入库,车队便调头而出,向着新的目的地驰奔而去……
盛夏酷暑,骄阳似火。蜿蜒如长龙的解放牌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在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上飞奔向前。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甩开了一片又一片青纱帐,驰奔向前的车队,从早到晚,就那样一路向前、向前……那天,只是草草地吃了一顿早饭,不仅没人再说吃午饭的事,连晚饭好像也被人全然忘记了……直到第二天上午,连队才在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地方路边停下来。炊事班埋锅造饭,指战员稍事休息,开饭后不等吃完,连队便又火速开拔,直到抵达唐山机场。驰奔了近两天的滚滚车流,总算达到了目的地。
是的,唐山发生了损失极其惨重的大地震。部队奉命从训练驻地星夜兼程,直接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唐山机场,成了我们炮二连参加抗震救灾的首个战场。
进入唐山机场的那一刻起,我们头顶蒸笼一样的炙烤,脚踏火球一样的热浪,迎来一架架飞机平稳落地,又目送一架架飞机冲天而起。我们这个不足百人的营属炮连,这像一条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从一架架的飞机上,卸下来一箱箱、一袋袋的药品、食品和其它各种急需的救灾物品。这些救灾物品,是全国各地对唐山人民的紧急支援,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精神。在接机的同时,很快,连队又承担了往飞机上抬送伤员的任务。一个个经过紧急处置的危重伤员,通过我们的双手抬上飞机,被快速运送到各地接受精心治疗。
起初的时日,我们白天在机场卸下运上,晚上,就露天睡在机场的跑道上。清晨起床时,被子几乎都湿透了。好在时间不长,连队就住进了帐篷,我们就睡上了床板,团里还定时派水罐车送生活用水,保障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我班老兵刘体新等还利用专有用途的大塑料袋(专用于装包遇难者同胞尸体),在各班排帐篷前做了几个水缸,既方便了大家用水,也最大限度节约了水,让我倍加敬佩。
那天,我们刚刚卸完一架飞机正坐着休息,一队几个不知什么单位的女兵,迈着整齐的队列步伐,雄赳赳地从我们面前经过。突然,一排长喊了声“立--定”的口令,声音没落地,女兵们就“咔擦”一声,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那儿。排长反应极快,马上又是“稍息”“稍息”,明白被男兵捉弄了的女兵们好气又好笑。女兵们白我们一眼,又气昂昂地向前走去。老排长的幽默打趣,女兵们的令行禁止,把我们逗得哄堂大笑,疲惫之气一扫而去……
在唐山机场,我还亲眼见到了赴唐山慰问抗震救灾军民的华国锋率领的中央代表团,第一次观看了北京军区马玉涛、马子跃、耿莲凤等著名艺术家的精彩演出,第一次知道了还能在野外的防化消防车里痛痛快快地洗上热水澡……
在兄弟连队顶酷暑、刨废墟、救伤员,抗震救灾最紧要三关的时候,我们连担负的是既重要特殊却又相对平稳轻松的任务,没有能直面大地震带来的血腥惨烈。度过抗震救灾最紧张的时段之后,我们连又先后转战市区清理废墟、丰南县参加“三秋”、帮建抗震房等任务。
几个月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进入了初冬。
当时,我们连和整个团队,已经住进了棉帐篷,看样子是要在唐山继续干下去。万万没有想到,又是一道突然而至的命令,让我们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难忘岁月戛然而止。我们连与团队一起,立即从唐山开拔,当天返回保定,连营房都没有回,就开始了一场新的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战斗”……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前夕于津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