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看点

 昵称3989880 2020-09-16

中国古时候,很多诗人总是喜欢聚在一处谈论风花雪月并快意人生,这都是人人称颂的故事。那时的娱乐设施稀少,戏耍之地总在祖国河山,时而日落之时结伴,时而三五成群骑马游行湖畔,相互推心置腹挚友也,我国流传的很多经典著作也因此而来。

在吟诗作对中,对联文化也逐渐成型。经过历史雕刻和文人的运用,在唐宋时期流行一时。对联初期叫桃符,后世人喜欢称之为楹联,楹字其实就是指刻在桃符上的,在运用过程中总是不便,后来人们用纸张取代了桃符,到了明朝的时候人们就将对联贴在门上,以示喜庆。

说起对对联的人,在江山辈有才人出的历朝历代。最有名的莫过于宋朝苏轼,苏东坡擅长诗词歌赋,视为千古第一人。野史曾文苏轼在任龙图阁学士的时候总喜欢去寺庙游玩,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见他身着便服,对他说了一个坐字,又对小和尚说了一个茶字。

苏轼自言是朝廷官员,来此处是为了游玩的,和尚从蒲垫上起身,双手合十恭敬地请苏轼坐下,又吩咐小和尚敬茶。苏轼和和尚相谈甚欢,和尚认为苏轼谈吐不凡,仿佛拥有超出世俗的智慧,便忍不住问苏轼姓名,苏轼答了,倒把和尚吓了一大跳,原来苏轼的盛名早已被当时的人所知悉,是文坛盛极的豪客。

和尚正襟危坐,更恭敬地说,'先生请上座',连忙唤小和尚让他'敬香茶'。苏轼临走之际,直言让其留下墨宝,哈哈大笑后拿笔挥洒,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座,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以一副对联笑和尚趋炎附势,于是这幅对联被人保留下来。

除此之外,明朝也有一个故事,相传一女子年方十五,姿容过人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父母嫁与门当户对的书香世家,两人琴瑟和鸣让人艳羡不已。但是不久丈夫身患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只留下她在世间孤独度日。

家中父母不忍女儿青春守寡,为了让女儿不再以泪洗面忘记前事,便想让这名女子改嫁他人,女子一直心中不愿但见父母两鬓渐衰不忍拒绝,便同意了这件事,于是写了一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不久父母将对联张挂出去,乡间才子听闻此事纷纷前往观看,见对联不禁感叹女子的才华,也有人对过下联可惜无人之联入女子眼,这下女子父母更是心中难过,人人一句却总是没能对上的,两目之间又见衰老了几分。从他乡访亲的一个举人路过,听闻女子故事看到所出之联,心中泛起了涟漪,他让书童拿出笔墨写下一句,'书能香我不需花'。

便让人将笔墨交到府中,女子见下联,似乎见到了那名男子,字迹磅礴,下句意境相当,可谓是一副绝妙的对子。心中忍不住欢喜,世间原来还有懂她的人,满目含羞。女子的父母看见女儿如此表情自是明白了女儿的心意,于是召来管家邀请书生入府,片刻后府中大办筵席,唢呐声阵阵响起,世间又出现了一对佳偶,女子和书生因对联而结缘,最后白头偕老,可谓世间美闻。

这世间因对联喜结良缘之事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对联互通心意,又或用对联讽刺他人,无论是祝贺,还是传达其他的意思,对联简单而优雅,适用于各种场合。

我们在闲暇之余,捧一本书,放下一杯茶,诵读那中华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院中飘逸着茶香,品味着中华语言。 在喧嚣的闹市中,静心看一本书,一副对联,这也是一种享受吧,保持一颗读书的心,看人间百种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