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设计 · 从“对镜贴花黄”开始,“绣爷”把油画技法融入刺绣中

 正午文化 2020-09-16

20年前一幅自绣成就了“绣爷”,如今重绣一幅回归初心。

9月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的2020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展出了一件堪比油画的苏绣作品《神曲》。作品长180cm、宽100cm,是沈德龙与自己的四位绣娘徒弟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的,这也是“古吴绣皇”继《蒙娜丽莎》、《贵妇人》、《沈德龙自绣像》等经典人物肖像后又一副经典之作。作品原型取自画家曾浩的油画作品《神曲》,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而成。据沈德龙介绍,作品除了采用乱针、平针等传统针法之外,在人物面部还采用了自己独创的“三散针法”,让色彩与立体感更为突出。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大老爷们做刺绣?这跟沈德龙第一次接触苏绣时的想法是一样的。事实上,沈德龙的专业并非刺绣。1990年,他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苏绣的花样设计工作。看到苏绣大师任闲用乱针法绣的《齐白石像》让他对苏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任闲问起他要不要试一下时,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一开始的任务是跟着师姐学习绣花,但绣了一个星期却没有任何进展。这一切都被任闲看在眼里,并给他推荐了乱针绣。任闲说沈德龙是学习油画出身,乱针绣最适合表现油画的效果,而且其中需要的技巧也比较少。于是他便开始对着镜子用乱针绣绣自己,颇有点“对镜贴花黄”的韵味。他把油画的技术运用到了刺绣中,用针线来代替画笔,花了足足两个月完成了一幅“沈德龙自绣像”。任闲说这幅作品有点自己师傅作品的感觉,决定收他为关门弟子,成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

第一幅作品的成功给了沈德龙极大的自信,虽然自己没有学过刺绣的技巧,但深厚的油画功底成为他在乱针绣的路上的优势。然而随着接触越来越深入,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自己只是把油画技巧简单的移植到苏绣上,那很容易被别人模拟取代,毕竟有西洋画功底的人成千上万。而且乱针绣的“乱”给绣品带来的欠细腻感也成为了他心头的一块石头。

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了3年,沈德龙依旧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融合平绣细腻的特点,又融合油画技术的绣法,于是他决定辞职,去寻找自己的苏绣之路。1993年,沈德龙创立了“沈式绣坊”,想借助市场来找一些灵感。两年的摸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三散针法”,让刺绣的概念最大限度外延为“绘画”。沈德龙说从技术上来看,“三散针法”其实是属于“平绣”的范畴,只是结合了“绘画”对造型与色彩的挑剔,如果能剔除传统刺绣中的“匠气”、“古板”,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

2002年,沈德龙创办了“古吴绣皇”,也是今年参加“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的品牌。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年近60的他却有着自己的担心:“如今学苏绣的年轻人太少了。苏州10万绣娘如今大概只剩两万。确实太苦了,年轻人对此畏惧也很正常。而且很多家长都觉得绣花算什么事业,并不鼓励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如今三个孩子都在跟着他学刺绣,沈德龙坦言以后孩子们选什么职业自己没办法左右,但能多一个人学习,就多一份技艺的传承。20多年的刺绣生涯,让当初的“绣男”变成了“绣爷”,而这种改变在沈德龙的刺绣之路里又加上了“责任”二字。正如他自己所说:“学的人多了,苏绣艺术才能更好传承下去。

如今的沈德龙每天都会挤出一个小时来自绣,每绣完一个小时,他就在朋友圈即时播报。很多朋友看到后都开玩笑说他老了。不过沈德龙对此却不介意:“20多年前我绣了第一幅自画像,是向油画告别,从此安心做‘绣男’,如今已经变成“绣爷”的我,希望重新绣一幅,回归初心。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