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子之约-手绘北京工业大学建校60周年

 小雨又来袭TSG 2020-09-16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60年,为实现北京“高、精、尖、新”工业发展,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东南郊孕育诞生。在近一个甲子的办学历程中,历代北工大人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抓住了1996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8年承办北京奥运会赛事和2017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三大机遇,推动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开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其中9万余人成长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自诞生之日起,校名从未改变。校园从北校园逐步向南校园、东南校园建设发展,不断壮大。

北校园手绘

北校园的建设发展是以一教、二教、材料学院教学楼群的建设开始的……

西大门和正对的二教是北校区的标志。

一教、二教、材料学院教学楼群正对西大门,以东西轴为对称的格局,建筑空间组合布局手法与建国初期国内很多高校相同,稳重大气。

从南区逸夫图书馆北广场向西北望去,具有历史时代校园建筑风格的楼群扑面而来。

八九十年代的礼堂

九十年代末期,礼堂经过改造提升之后。

礼堂后身(东侧)有个三层小楼,曾做过建筑系办公楼,现为后勤职能部门办公楼。

礼堂广场南侧,应用数理学院办公教学楼。

礼堂广场北侧,北区图书馆,在当年算是比较现代的教学楼,开窗较大,宽敞明亮。

西区的基础楼、机电楼和建工楼,里面还有环化楼,都是重要的教学楼群。

北区西北角的天天餐厅,二层是第二食堂,后面还有回民餐厅。天天餐厅内部可以直接上三层,有个能装十几桌的大宴会厅。

第三、四、五食堂在一个小楼。下图为四食堂南出入口。

大概在2015年左右,这个三四五食堂小楼拆除了,原址建了一座学生综合服务大楼。

北区第二宿舍楼(女舍),据说是校园第一批建设的老建筑。

2000年左右北区建设的第10、11宿舍楼。

第10、11宿舍楼开始设计了开敞阳台,在当时算比较先进的,后来一阵大风吹跑了不少同学晾晒的衣服,后来干脆把开敞阳台给封闭上了。(下图)

北区操场东侧,能源楼和后面的研究生宿舍楼。

南校园手绘

1996年国家211工程建设给北工大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期,校园南区开始建设,最早一批建设的建筑有:计算机楼、经管楼、知心园、逸夫图书馆、研究生宿舍楼等。

下图为逸夫图书馆南立面(第一代)

逸夫图书馆北立面(第一代)

逸夫图书馆南立面(第一代)和南部广场花园,那个思想者雕塑有点怪怪的。

经过多年规划酝酿,2016-2018年逸夫图书馆终于进行了改扩建,何镜堂院士主刀设计,现代化的空间形体焕然一新。

南区知心园办公楼,研究生部曾在里面办公。南区第一代建筑。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办公楼。南区第一代建筑。

研究生公寓7、8、9号楼。南区第一代建筑。

2000-2002年,南区标志性建筑之一综合科学楼建设完成,室内装饰工程2003年底才完成。

楼内除了党政职能部门办公之外,还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当时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也在里面办公。

2004年夏天,综合科学楼南广场之外的南大门终于落成剪彩。校园南北贯通,从此校园正门从西大门变为南大门。

综合科学楼后面还有一个配楼,实际上是独立的,中间有个通道。这便是激光工程研究院,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很牛的。

2003-2006年,知心园北侧的第三教学楼建成。拥有多个宽敞的扇形阶梯教室。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北工大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羽毛球馆在北工大建成,承担了羽毛球和艺术体操两个比赛项目,奥运会后留下了无与伦比的丰厚遗产。

南大门广场东侧的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楼。

南大门广场西侧的国际会议中心建筑群。

国际会议中心外部(对外)形成了北京东南部规格比较高的工大建国饭店。

校园东南区的教学楼群:实训楼,建工东楼,软件楼。俗称 “三面红旗” 楼群。楼群的西侧为月亮广场,有水的时候特别漂亮。

校园东南区的第四教学楼、理科楼、生命楼、环能楼、艺术楼等,多个院系在这里教学办公。

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办公楼,设计现代、新颖别致。

手绘北京工业大学 2021年台历

手绘作者:李国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