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VS商家,零和博弈?| 案例学习

 戴眼镜jason 2020-09-16

导读



流量红利见顶,平台和商家零和博弈,纷争不断。商家亟需运营私域流量,我的流量我做主,不让中间商赚差价。未来平台能否数字化升级赋能中小商家,从根本上解决平台发展的瓶颈?

本期《无边界商学院》邀请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胥正老师,饿了么副总裁郭力,共同探讨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发展。

               















教授胥正川观点










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原来不接受在线购物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开始慢慢转移到线上。在互联网世界,有一个理论制约了所有互联网企业的生死存亡——平台理论。平台理论是指平台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疫情期间虽然很多商家抗议美团提高佣金,但是商家没有反制力,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行为已经转变了,商家不得不依赖平台做生意,佣金就变成敏感问题。

传统的流量模式是计划经济,平台把流量导给谁,谁就能赢,平台制约了商家的发展。平台如果不改变供需匹配的商业模式,始终会收流量费,造成平台和商家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把流量交给商家,就是现在流行的私域流量,商家直接接触消费者,我的流量我做主,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要把公域流量转变为私域流量,就需要阿里这样的企业建立数字化系统,所谓的数字中台,用工具给商家赋能,降低成本,拓宽资源。未来当这套系统成为商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商家越来越离不开它的时候,收费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希望阿里记住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对中小企业高抬贵手,服务费不要收太高。










饿了么副总裁郭力观点










没有一家公司会“高抬贵手”,为了让大家挣钱,自己不挣。佣金是平台主要的商业模式。疫情期间商家抗议佣金高,短期看是因为商家收入锐减,放大了佣金问题;长期看是传统平台流量见顶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商家和平台零和博弈。为了降低佣金商家要把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但如何转化需要工具。我们把做工具作为战略,形成稳定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平台发展瓶颈。

美团和饿了么渗透了中国20%的餐饮行业,剩下80%的餐馆没有上线,因为我们的服务吸引力还不够。我们希望做一套本地生活商家运营中台,创造增量价值。


案例笔记


公域流量是平台所拥有的流量,它服务于众多平台企业,所以称为公域流量,是商家通过京东、饿了么等销售平台所获取的流量。流量属于各个平台,商家入驻后通过搜索优化、参加活动、花费推广费以及使用促销活动等方式来获得客户和成交。公域流量运营的核心是要熟练掌握平台规则,根据平台的发展规律顺势运营。

私域流量是不用付费,可以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私域流量是移动社交电商兴起以后,才逐步成形的概念。它是商家利用多种移动社交手段构建的流量池,包括关键意见消费者(KOC)辐射转化而来的圈层流量。

数字中台是将企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抽象,并打造成平台化、组件化的系统能力,以接口、组件等形式共享给各业务单元使用。使企业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快速灵活地调用资源构建解决方案,为业务的创新和迭代赋能。数字中台主要包含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两类,未来的应用趋势是向中小型企业赋能,围绕特定场景将出现更多SaaS应用,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并推动企业大数据应用向智能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