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有人生不纠结

 运河儿女 2020-09-16


    不知从何时起,纠结这个词成了热搜,一方面是人类语言精炼表达的进步与深刻,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之压力、之选择、之放弃的无奈与不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和心理需求、心态调节相对缓慢的矛盾之产物,是人生事业、爱情、家庭线磨合碰撞的火花。是人性的根本,是对生活态度的考验。

观之当下,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遇见复杂的人和事,性直者快斩立决,不留余地,纠结的过程短,性柔者左右斟酌,思量半天,可谓纠结的辛苦。不管过程长短,纠结已成了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态度,得了芝麻想西瓜,有了西瓜想花花,左右为难,取舍不易,总想把人事做的完满。终究是,选择太多,放手太少诱惑太多,理智太少攀比太多,知足太少。面对冲突,面对困难,面对不如意,心理的权衡必然引来纠结。所以,每天公众号、朋友圈一大罐一大罐的鸡汤,人声鼎沸,好似给迷茫的人类带来了方向,开始喝喝,有味有营养,对身体心灵都进补,日子久了,再鲜美的东西也有倒胃的时候,麻木了,厌烦了,就形成了抗体,不仅无效,还抵触。人是有思想的,骨子里千差万别,鸡汤里的完美与修炼非一日之功,当时说当时记,短期可能有效,日子久了,在世俗的面前,短而快的速学法又被人性的劣根性占据了上方,忽而再看到久违的鸡汤,感觉自已又差许多,不免难过与懊悔,更加纠结起来。所以,满满的鸡汤,满满的正能量,很多人是先爱后恨、爱恨交加。套用电视剧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臣妾做不到啊”!


精神学大师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的精神层面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三者相互统一,平衡协调。本我追求快乐原则,自我追求现实原则,超我追求道德原则。我的理解是,在快乐的阶段做简单的事情,成熟了,成长了,可追求精神道德的进一步升华,莫不可乱了层级,那样就很累。如是说,在本我的阶段非要追求自我的满足,超我的崇高,而内心的调节还没有上升到应付自如的高度,心理自然会产生不协调,痛苦、纠结便产生了。网上有一段很火的金句,谓之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人在撕裂中前行。何为撕裂:一边是入世的成功,一边是出世的向往。一边是想改变世界的热血沸腾,一边是顿悟人生的法师箴言,人生本修行,何必苦相争既想奋斗一次,潇洒走向人生巅峰,又向往田园生活,芜胡不归。你说,人生怎能不纠结?我想,上世纪的大师可能是预料到了未来人性的纠结与痛苦。所以才提出这么著名的论断,是要提醒世人,学会调节三者之关系,掌握平衡,不让心很累吧!


话说回来,也有人遇纠结而少纠结,活的很轻松的。俗语,性格即命运,性格开朗,遇事随心随性,不记长,不挂短,不攀比,不膨胀,知足常乐的,纠结肯定会少些。也许,连他自已也没预料,按精神学的哲学思辨,他已经很好的协调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循序渐进,坦然面对,决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费心费力,在无声胜有声中很好的诠释了人性的本原与向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