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访杨绍桐老人

 运河儿女 2020-09-16

乍暖还寒,但春风毕竟捎来了温暖的气息,我兴致颇高,仿佛很多想做而未做的事等着我,那天便乘兴再访了杨绍桐老人。

杨老的家就在古城鱼市口的巷口,我驱车抵达时,夕阳西沉,斜晖脉脉中的老巷安然伫立着。兴于唐初的鱼市口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中依旧守住了曾经的繁华,至今仍是商铺林立,似一幅生动活泼的市井生活图,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巷窄更显出了人来车往的拥挤,商铺斑驳的墙面印证着老巷的古意。我的心底涌起一阵亲切,到了一定年龄,就突然留恋起旧的一切了。八年前的一天,也是阳光晴好,作为《走遍荷乡》栏目记者,我和77岁的杨老徜徉在老巷石板路上,若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我在倾听一位老人关于古城的种种心声。杨老曾说“鱼市”这两个字绝不能丢,历史上鱼市口曾是鱼虾买卖的集散地,它是古城兴起的见证。是的,有些记忆绝不可丢。一座城,没有历史人文的呈现,便真的成了空城,一条古街,读不懂它的前生,便只是陈旧凋敝而已。

我不禁要想,杨老住在古城里,是偶然中的必然吗?他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在这里吧。再次推开杨老家的门,古城的静与闹再也无关紧要了。这里独有一番天地,干净别致的小院,绿意葱茏的花草,一切收拾得妥帖温馨,充满了生的活力。

见到杨老的刹那,充满了感激,八年后,老人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依旧清晰,让我疑惑时光并非无情,它慈悲地留住了一些。于是我重又回到曾经,与杨老攀谈起来。

二十多万字、耗时近十年的《古城春秋》终于装订成书,对杨老而言,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与使命,生命由此得已圆满。我们就由书谈起,论及自己的书,杨老两眼炯炯有神,闪出一种耀眼的光辉,让人不得不感叹暮年之华彩丝毫不逊于青春之飞扬与中年之壮丽。杨老说:“我算不上著说立说,只是把宝应城的古今之事,进行论证、整理、归纳并以文字记录下来,不希望自己知道的这些跟着我一起离开。”在撰写的过程中,杨老数易其稿,起早贪黑,寻找史料,实地堪查,调研核实,以老年之躯辛劳至此,却丝毫不觉其苦,反倒乐在其中。坐在我对面的杨老开始谈起城市河的历史,八年前他曾领着我和同事走在城市河边,告诉我们是如何推断出城市河当年的宽度。那一幕仿佛依然清晰,我却刹那间从而立越过不惑。今天已不再是记者的我显得极不专业,访谈之中思想迷离着穿越回从前,我们都还是当年我们,谈论这千古不变的古城话题。

老人侃侃而谈,言谈之中透着对古城文化的无比挚爱。“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能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提供一些可作借鉴的参考史料。”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念?杨老曾从事过农业、工业、城建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料,他又是从哪一刻起确立了自己的终生事业与追求?想问很多很多,因为总想从那些流动的文化里领悟历史的沧桑,也想从智者那里得到人生的启示。终究访谈是要结束的,不得不告别杨老,时光尽管匆匆,但却以这样的方式按了暂停,并留存下来。

感谢杨老,那个下午让我慨叹岁月不老;感谢杨老,以自己的精神引领着更多的人传承古城文化!


附《走遍荷乡》第24期《杨绍桐和他的〈古城春秋〉》


《走遍荷乡》第24期

杨绍桐和他的《古城春秋》

宝应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3月20日(周一)21:40,次日13:00

3月27日(周一)21:40,次日13:00

4月03日(周一)21:40,次日13:00

4月10日(周一)21:40,次日13:00

4月17日(周一)21:40,次日13:00


[花絮]主持人正在出现场呢


[文本]

【现场】

【字幕】2017228日 宝应档案馆(局)副主任科员刘英上门接受杨绍桐捐赠《古城春秋》一书

杨绍桐:现在将我写的书赠送给宝应县档案馆收藏。

刘英:谢谢,谢谢,谢谢,这样,我们把个收藏证书给你。

杨:谢谢,谢谢。

【主持】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刚才我们看到的场景,是居住在县城中大街95号的杨绍桐老先生向县档案馆赠送《古城春秋》的画面。杨绍桐编著的《古城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给我们当代宝应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的节目我们就走进杨绍桐和他的《古城春秋》

【字幕】2009年 《走遍荷乡》节目之《古城春秋》

【资料】

    这是县城里一条南北方向的河流,今天的宝应人把它叫作城市河。如今,它变得安静,甚至有些默默无闻了。就像两岸古朴的建筑一样,这条城市河,又隐藏着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呢?

    77岁的杨绍桐住在城市河边,他曾经担任过宝应城建局局长。2004年,退休的杨绍桐开始研究城市河,研究宝应城。他正在编写“古城春秋”,回顾一千多年来,古城宝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变化,为后代留下一点可以借鉴的史料。 

    远古洪荒,宝应城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采访:原宝应城建局局长 杨绍桐

杨:我们宝应七千年前是属于海湾、浅水海湾,宝应江淮水运是由东边的射阳湖跟白马湖,它一条东线,时间很长,有八百年的历史。

【主持】也许是巧合,2009年我们制作的电视片跟杨绍桐的书名一模一样。杨绍桐老先生为什么要下决心写这本《古城春秋》?这本书又记述了哪些内容?接着往下看。

【解说】县城中大街95号是一座雅致的院落,住在这里的杨绍桐老先生今年已经85,现在,老先生思维依然清晰,口齿依然清楚。这些天来,杨老先生最开心的事情当数他独立编著的《古城春秋》已经印刷成书。

采访《古城春秋》编著者 杨绍桐

    要说写这个书花多长时间。我是从04年开始的,一直到15年结束,为什么要写这个书,我这个一生从5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有几十年从事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工作,几十年当 中我积累的资料。如果不留下了,我自己带了走,这就是我的遗憾。所以这十年当中写这个书来讲是几度春秋,数易其稿,我来讲,这个一篇一篇的,写一篇我就存一篇,这个在写作过程当中,还是边找历史资料,还边调研,去核实。就我刚才指的古城河的,这些资料当中都找不到。

动动手指,关注我们!

《走遍荷乡》公众号,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