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记忆

 运河儿女 2020-09-16

端午记忆

青云随笔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转眼明天又是端午了。中午吃完粽子,睡在床上想起四年前曾经写过一篇《端午之魂》,翻出来看看,虽是旧作,却有新意。写此文时父母还都健在,今天再看,便多了几分追忆。

以下便是旧文,时间发生在2013年的端午节:

上午,妈妈电话一声叮咛,快点过来吃饭啊 ,不要让大家等着啊。陪爸爸妈妈过端午,让我遥远的记忆又重新变得清晰了。

小时候的今天,特别对端午有期待。出门上学前,妈妈总会把两个小粽子用一根红线扎起来挂在我的脖子上,手里提着一个网状的小兜,里面存放一粒鸭蛋,然后就挎着书包就去南边找邻家的小伙伴,喊他们一起上学,现在已经有好多年不见了。那时虽然也知道和屈原有关,但还不是为了纪念,也不懂什么是缅怀,只是觉得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有这么一份小小的端午礼物,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口福,和一点小神气。真的非常感谢妈妈,给了那时的我幼小心灵那么一点脆弱的自尊与可爱的虚荣。这是我最初的端午记忆。

一直没有对端午有过太深刻的理解,也许这个节日太古老吧。你理解为一个好端端的午也行,理解为一个良好开端的五月也行。每到这个节日,到了中年,人会感受到对时光的珍惜情结比以前愈发多了,对长辈的依恋愈发重了。其实端午的文化意义和它的生活意义一直悄悄的地在浸蚀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诗人屈原留给了我们对端午的习惯性文化定势,他的精神人格、浪漫气质、爱国情怀、辞章瑰丽的诗句会在每一个端午或多或少地重新洗涤我们的灵魂。

吃罢午饭,独自一人去了我童年生活的老街。走过朱家巷,走过宋泾河,走进了那个童年生活过的南大街,看到了我曾经居住过的旧屋,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条小狗冲我小吠了几声,打断了我如青云般的思绪。我像一个游子似的重新审视着曾经让我印象深刻的记忆,显然,这里已经不再属于我。属于我的,是对这里的回忆,这里,曾经留下我二十回的端午情结。

前几天已经开始吃粽子了。有时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车子停下来,经常看到有买嘉兴粽子的,味口也不错。但还是想着在端午节吃效果更好。平时吃只觉得吃的是一种食物,放在端午节吃,就是品尝一种文化了。此刻,会让我们想起屈原,想起他魂断故国的汨罗江,想起他的离骚,他的天问,他的九歌,他的香草,他的思想光辉。屈原早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屈原了,他和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一样,属于全世界, 属于全人类。

从老街回来,好像应了屈原那些诗句一样,竟莫名地生出一些慨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不然,有时真希望自己长醉不醒。老屈还有一句话,却让我们能拿得起,未必能放得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端午时刻,重温这些诗句,真的别有一番滋味,有一个内在之美志存高远的五月开端,又有一个心静如水淡泊思远的永恒结局。我相信,此刻的祝愿最朴素,这样的人生最美好。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明日,谁会给我赠予,让我心念父母,不忘初心,不忘端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