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记忆小馆

 运河儿女 2020-09-16

说起来有些可笑,这几回去北京,我居然不是喜欢它的风景名胜,也不是一些超级繁华的购物中心。我喜欢的是长在北京的一些大路边上的槐树,在炎热夏天,它洒下一片绿荫,还有与之飘落的一些槐花。

再者在一些路旁连片开张的饭店。拿一瓶二锅头,三五个人,点几个菜,就是最好的夏天,北京的夏天。在京城也有这么随意,自然是一件惬意不过、快意不过的事。

那天就走到了路旁的一家饭店,其实我觉得还是说饭馆好些。店与馆好像是有些区别呢,就像一个人的名与号。说号更飘逸些了。

这家饭馆内外各有几桌食客。我和老季、小陈、学萍大姐进入饭馆。里面有两个服务员,一个略略腼腆,一个略略生涩,都穿着对襟黑布滚红边的工作服。老季说这两个服务员大概十几岁吧。那个腼腆的孩子静静在站在我们面前,偶尔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多言,一双眼睛却左右顾盼。

点上来的菜让老季啧啧称赞,味道不错,份量不少。最后结帐又得到四个字:价廉物美。

在北京三天,在这家记忆小馆吃了三顿。最后一次,老季竟生出了一些留恋的意思。他把那个腼腆的孩子喊到面前,欲言又止,最后问了一句:“你多大了?他多大了?”“我今年20,他19。”

记忆小馆是河北人开的饭馆,我们最后一顿点了一盘油炸花生米,略觉回软,便把那个20岁的男孩子喊过来。他腼腆的说了几句,端到厨房,后来跟我们说,给我们退了。

店里还看到一个穿蓝色连衣裙的女子,她偶尔来去如风的穿堂而过,还有一位中年妇女,默不作声地收拾着餐桌。忙着端菜接单的就是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紧不慢,却有条不紊地应付着饭馆里食客的一切要求。

在京城会住着大批外地来京劳动的人民,他们点缀着首都的风景,同样他们也收藏着首都的经历!于此,我们一行人会记得这个记忆小馆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