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在北京,如果想吃到除了鲁菜之外其他菜系的菜品,那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不知是何种原因,京城的地面上,一直是鲁菜的一统天下,其他菜系的饭菜馆不能说没有,但数量很少,又分散在城八区的各个角落中,为吃一顿饭,走那么远的路非常的不值得,更何况当年的公共交通也不发达呢!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经营其他菜系特色饭菜的饭馆开始遍布京城,最先融入北京人生活的我想大概是东北菜吧。 当年,经营东北菜的饭馆开始流行于京城。那东北菜的味道其实与鲁菜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是以咸鲜为主,吃惯了京味的北京人,对东北饭菜非常容易接受,而且那东北菜以菜量大,价格便宜而著称,吃起来非常的实惠。 特别是东北菜中的一些堪称为经典的菜品,更是好吃不贵的典范。比如:东北大拉皮、酸菜白肉、坛子肉等,均属于百吃不厌的精品,是生活中我非常喜欢吃的菜品。 紧随着东北菜在北京流行的是川菜。几乎一夜之间,曾经很难吃到的川味菜开始遍布于京城,就连那些原本与川菜毫不相干的北京的老饭馆也开始添加了川味菜,比如过去不曾吃到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毛血旺、剁椒鱼头、麻婆豆腐等一下子成为了各家饭店的招牌菜,不论你走到哪儿,随便走进一家饭馆基本上就都能吃到它们。 大约在上世纪的就是年代初,粤菜、潮汕菜开始进入京城,开始流行起来。最先开张的应该是开设在京城里最繁华地带的香港美食城了,之后什么港丽、顺风等的连锁店几乎遍布京城各地。过去北京人很少吃的海鲜也开始在京城内流行了起来。只是那以海鲜为主的潮汕菜的价格一般都较贵,偶尔吃吃还可以,经常去享受的话恐怕荷包有点承受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