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原创】读清代吴瞻淇题王式丹《楼村诗集》序

 运河儿女 2020-09-16

本深末茂 形大声宏
读清代吴瞻淇题王式丹《楼村诗集》序

文/王 平

 【作者简介及简评】吴瞻淇(1668-1735),字漪堂,安徽歙县人。吴苑次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二甲十名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著有《漪堂诗文集》十二卷。

 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号楼村。江苏宝应县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状元,授修撰。参与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分校二十一史诸书。能医善书长于诗,是宝应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吴瞻淇为王式丹《楼村诗集》写的这篇序文,是研究清代宝应状元王式丹诗文、生平的重要材料。序文据《扬州文库·楼村诗集》摘录。

【序文】
余于楼村殿撰为三世交始先子典成均,楼村以上舍来谒。余因得读其制举词赋之文,惮为畏友。与其仲子懿同年,遂不敢以辈行齿。
【笺注】
*殿撰:状元的别称。
*先子:指亡父。这里指吴苑,曾官国子监祭酒。
*典:主持,主管。
*成均: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这里指国子监。
*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
*谒:拜见。
*制举:即“制科”。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畏友:让人敬畏的朋友。
*己卯:指康熙三十八年。
*仲子:排行老二的儿子。
*同年:科举时代同一年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辈行(bèi háng)指辈分、行辈或同辈的人。
【评述】
吴瞻淇在这一段文字讲述了他与楼村状元前后三种不同辈分的交往。最早开始于其先父主管国子监时期,楼村以监生的身份拜谒吴的父亲吴苑(这是第一次吴与楼村同辈身份相识)。吴瞻淇因这次拜谒有幸读到了楼村制举业的文章和词赋。读罢之后使他感到震赫,觉得这是一位令人敬畏的朋友。到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他和楼村的次子懿诵江南乡试一同中式(这是第二次变化。吴与楼村的儿子懿诵又同辈),这时就不敢再与楼村以同辈而叙齿。
癸未之春,余登楼村榜共入禁林,楼村复降而平交。盖十年之间交谊凡三变焉。然余在馆阁日浅虽间联吟花底心维尚不能探楼村之藏也。
【笺注】
*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有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
【评述】
等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的春天,吴瞻淇以二甲十名进士列入楼村状元一榜,两人一起进入翰林院共事,以平辈交往(这是第三次变化,又变成吴与楼村同辈)。十年之间,他们相互间的辈行竟有了三次变化。吴瞻淇在翰林院时间短(吴瞻淇选为庶吉士不足两个月,即因母亲生病而请假归养,母亲去世后,即不复仕出),虽然也曾有过联吟酬唱,心里面挂念,但对楼村的为人和渊博的学识并不完全了解。
阅一纪,楼村以事留滞周南主余吴趋客舍殷忧恐惧余数解之。楼村贻余诗曰“仗剑几能逢剧孟绣丝端合为平原则又成患难之交矣!
【笺注】
*阅:经过。
*一纪:十二年。
*留滞周南:《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指司马谈)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后因以“周南留滞”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这里借指楼村无故被牵连进赵晋案。
*吴趋:吴门或吴地,现在的苏州市所在地。
*殷忧(yīn yōu):严重的忧患。
*剧孟:洛阳人,西汉著名游侠,誉满诸侯。吴楚叛乱时,周亚夫由京城去河南,得剧孟,十分喜悦,认为剧孟的能力可顶一个侯国,后因用其事为喻大将能威之典。
*绣丝: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后以“绣丝”为对人表示崇敬之典。
【评述】
又过了十二年,到了康熙五十三年(1714),楼村遇事难以脱身(指王式丹无故被牵连进赵晋案,应诉吴门),几陷不测。楼村主动请吴瞻淇去吴门客舍,把吴瞻淇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将自己的担心、恐惧、不安详细地讲给他听。吴瞻淇一一为之安慰、化解。楼村当时还写了很长的诗赠送给吴瞻淇,其中有:“仗剑几能逢剧孟,绣丝端合为平原”的句子。大意是世上像“剧孟”那样能得到人们崇敬的人有几个(《赠吴漪堂同年三首》见《楼村诗集》二十三卷)。从那时起,他俩则又成了患难之交!
然酒酣耳热辄纵谈其学之根柢,主客数番而始得楼村之为人与其诗之邃蕴,固各有本也。昌黎答尉迟生曰:“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移此数言以论楼村之诗斯知楼村者也。
【笺注】
*根柢: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这里指学问高深。
*邃蕴:幽深积聚。
*昌黎:指韩愈。
【评述】
然后数番主宾,经过多次的酒酣耳热、畅谈交往,吴瞻淇才真正了解到楼村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诗学来源。就象韩愈告诉尉迟先生的“为文之道”那样:好的文章必定有好的思想内容。树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钟形体庞大,声音就洪亮;写文章的人行为高洁,言辞就严肃;心地醇厚,则文气就和蔼”。吴瞻淇认为借用韩愈的这几句话作为评价楼村的诗是非常合适的,从楼村的诗中就能了解楼村的为人。
夫以楼村之才之行将六十而始达,而能以第一人高其名于天下。而卒不能竟其所遭以施于天下,则亦命之穷也。宜其诗之传也必矣久之。以龙竿诸集属余编次授之剞氏凡如干卷。
【评述】
吴瞻淇认为楼村在将近六十岁时才高中状元,名扬天下,但楼村有志于天下的抱负,最后竟没有得到施展,这是很可惜的。但楼村的诗必将永久地传承下去。所以,很高兴懿诵将楼村《龙竿》等诸集嘱咐他来整理编辑。最后请人雕刻,一共得25卷。
余尝以谓吴芾刻李端叔姑溪集为同好也,陆簴刻剑南诗为父也。今懿不忍没其父之诗,而余以同好得参于其间,义虽不同而要归于寿。楼村之传则一而已,故述其缘起如此。至其诗之品第则有山、沧洲、悔余三先生之言在,不烦覙缕也。时雍正三年乙季冬新安吴瞻淇拜题于吴门冰壶秋月斋
【笺注】
*吴芾(fú):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后任监察御史。
*李端叔:名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著《姑溪集》。
*同好:志趣相同。
*陆簴(jù):陆游儿子。
*山姜:田雯(1635—1704)字紫纶,一字子纶,亦字纶霞,号漪亭,自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士。曾官提督江南学政、江苏巡抚。诗与王士禛、施闰章同具盛名。著有《山姜诗选》、《古欢堂集》等。
*沧洲:陈鹏年(1663—1723)字北溟,又字沧州,湖南湘潭人,康熙三十年进士。曾官苏州知府、河道总督。著有《道荣堂文集》等。
*悔余:查慎行(1650年—1727年),杭州府海宁花溪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又称查初白。著有《敬业堂诗集》等。
*覙(zhěn):古同“诊”,察看。
*冰壶秋月: 出自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评述】
吴瞻淇说他参于《楼村诗集》的编辑就跟吴芾刻李端叔《姑溪集》是一样的情况。陆簴刻《剑南诗》为了其父的诗能传承下来,如今懿诵不忍心他父亲的诗渐渐湮灭。吴瞻淇参于其中是因为志趣相同而为。意义虽然有所不同,而将来都会百年归寿,所幸的是《楼村诗集》能永远传存于世。所以他叙述了和楼村有缘相知并成患难之交的经过。至于楼村诗在诗坛中的地位之高已经有田雯、陈鹏年、查慎行三位先生在前面评价了,他就不再一一地赘述了。时雍正三年乙已季冬新安吴瞻淇拜题于吴门冰壶秋月斋。


王式丹像


全文如下:

余于楼村殿撰为三世交。始先子典成均,楼村以上舍来谒。余因得读其制举、词赋之文,惮为畏友。及己卯,与其仲子懿诵同年,遂不敢以辈行齿。
逮癸未之春,余登楼村榜,共入禁林,楼村复降而平交。盖十年之间交谊凡三变焉。然余在馆阁日浅,虽间联吟花底,口咏心维,尚不能探楼村之藏也。
阅一纪,楼村以事留滞周南,主余吴趋客舍。殷忧恐惧,余数解之。楼村贻余诗曰:“仗剑几能逢剧孟,绣丝端合为平原”。则又成患难之交矣!
然酒酣耳热,辄纵谈其学之根柢,主客数番,而始得楼村之为人与其诗之邃蕴,固各有本也。昌黎答尉迟生曰:“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移此数言以论楼村之诗,斯知楼村者也。
夫以楼村之才之行将六十而始达,而能以第一人高其名于天下。而卒不能竟其所遭以施于天下,则亦命之穷也。宜其诗之传也,必矣久之。懿诵以龙竿诸集属余编次,授之剞氏,凡如干卷。
余尝以谓吴芾刻李端叔姑溪集为同好也,陆簴刻剑南诗为父也。今懿诵不忍没其父之诗,而余以同好得参于其间,义虽不同而要归于寿。楼村之传则一而已,故述其缘起如此。至其诗之品第,则有山姜、沧洲、悔余三先生之言在,不烦覙缕也。时雍正三年乙己季冬新安吴瞻淇拜题于吴门冰壶秋月斋。
 
从这篇序文中可以看出,吴瞻淇对《楼村诗集》的评价用词是惜墨如金的少。仅仅引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一段话“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作为点晴之笔。却不惜笔墨详细地记述了他与王式丹从相识到最终成为患难之交的缘由和过程。说明吴瞻淇对王式丹的了解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他自已的思想和慎重的判断,并非人云亦云。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江南科场舞弊案发,赵晋成为钦犯之时,王式丹、赵晋和吴瞻淇三人均是同榜进士,赵晋所有的朋友为了自保唯恐避之不及。而楼村却念及同年之情,不顾嫌疑,多次尝试入狱探望赵晋。王式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吴瞻淇。
从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式丹入国子监深造与吴瞻淇相识成为畏友,到康熙五十三年(1713)王式丹因赵晋自缢而亡缠讼三年多,前后历经二十年,两人终成为倾心相交的知己、知音。王式丹在吴门应诉期间,吴瞻淇多次上门探望,王式丹的种种担心和不安,吴瞻淇都一一为之安慰化解,帮助楼村度过最危难的时刻,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皇帝亲自下诏结案,王式丹一案才得以澄清。应该说,王式丹是非常感谢吴瞻淇这位朋友的,才会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赠诗三首给吴瞻淇。现将全诗分享如下:
“犹记回舟溯去津,今来襥被住逡巡。谁怜屈首为羁客,翻喜论心得故人。呼应马牛凭世态,往还风雨共天真。东坡旧句应重唱,正结平生未了因。
十年京国飞书远,一月吴门倒屣多。帘卷花香浮几研,庭喧鸟语入烟萝。鱼龙曼衍都成戏,盘涧逍遥自和歌。尘梦觉来吾辈在,眼边风景未蹉跎。
此生啸傲付东轩,怪雾盲风不可论。仗敛几能逢剧孟,绣丝端合为平原。青山有路云千叠,碧汉无尘月一痕。乌鹊南飞此何夕,沉吟谈宴正相存”。
除此以外,王式丹还写有《送吴漪堂同年返吴门》诗:“隋堤迢迢,杨柳条条。我友来思,风雨潇潇。长雨阑风,去雁来鸿。雁去吴天,曰维閼逢。鸿来邗水,曰维旃蒙(余以甲午留吴门,漪堂以乙未游广陵)。苏台有麋,谁张之罗,雁则罹之。斯晨斯夕,子惠贻之。零雨瀼瀼,康山其荒。眷尔鸿飞,于焉回翔。此邦之人兮,谁谋稻梁。相送于野兮,踟蹰颉颃”(见《楼村诗集》二十四卷)。
从这些赠诗中,我们既可以读出王式丹与吴漪堂“高山流水”、“去雁来鸿”的“知音相惜”,更可以读出王式丹坦荡高洁的君子胸怀。“怪雾盲风”终将散去,“碧汉无尘”中一轮明月必将还楼村“洁白无瑕”之清白,那些误认为王式丹因赵晋案牵连入狱的说法可以休矣。
关于田雯、陈鹏年、查慎行三位著名诗人对《楼村诗集》之评价,现摘要如下,以飨同好。
田雯《楼村诗集》序:“方若齿壮于彦来,则以学力胜。平日读书,得力于左丘明、檀弓、屈原、庄周、司马迁、相如、枚乘以及唐韩、柳氏。故其为诗如终南、大华之峻拔沉雄,虎豹龙蛇之腾攫变化。元虞集自比汉廷老吏,方若有焉。至于精能之极,间造平淡,则又停云渊泉,朱弦清越,如伯牙学琴于成连,引至海上,窅然以深,悠然以远,方若固无所不该也。”
陈鹏年《楼村诗集》序:“宝应王楼村殿撰以诗文名海内,下笔不能自休,著述之富等身。每一篇出,人相传诵,…其诗排奡陡健,能盘硬语,一洗吴音。然亢而不激,险而不踬,疏荡而不凌越。盖以昌黎为宗,而泛滥于庐陵、宛陵、眉山、剑南之间。至其征材之奥博,使事之精核,则如大匠挥斤,巨杗细桷,施之各适其用也。如身入宝肆,光怪荡潏,而火齐木难之错陈也。少陵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子瞻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观于先生之诗而益信矣。先生绩学嗜古,久困名场,其成进士已及暮年,卒能以第一人自奋,天下荣之,然先生之所传者仍不在彼而在此也。”
查慎行《楼村诗集》序:“余充京兆乡贡时年已四十有四。又十年,奏名礼部,顾瞻汇进,英英皆少年。其间頫(俯)首下心,夙昔所爱敬而兄事者,癸酉则慈谿姜西溟,癸未则宝应王方若而已。两先生咸负当代重名,差池晚达,先后以高第入史馆,一时称风雅者兼归焉…。方若宽和弘蔼,与人交必尽其忻欢,发为饮咏,极笔墨之淋漓,而一泽于古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