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记】海鲜历鲜记/朱志宏

 运河儿女 2020-09-16

文/朱志宏

海鲜历鲜记

我是大运河边生长起来的孩子

说到吃海鲜真是经历贫乏

2001年由日照经青岛、烟台到大连

才第一次跟大海有了亲密接触

第一次在青岛街头吃铁板鱿鱼

第一次在大连老虎滩吃烤生蚝

《美食记》尊重每一味美食

这次就说说我的海鲜历鲜记吧

小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

逢年过节母亲总会拎一捆带鱼回来

这种银白色的细长条海鱼

应该就是我认识的最初的海产品

从严格意义上讲

这些冰冻带鱼已不能称之为海鲜了

因为依我现在所理解的海鲜

既要滋味鲜美,还应生猛鲜活

比起肉肥刺少的糖醋带鱼

后来越来越常见的是白灼对虾

对虾作为真正的海鲜走上宝应餐桌

一开始还是蛮有身价的

但是宝应人河虾湖虾嘴都吃刁了

所以软塌塌的对虾并不怎么受欢迎

无论油焖红烧还是椒盐酥炸

我女儿几乎都不爱吃

她倒是对个大肉紧的罗氏沼虾颇感兴趣

更有气势的澳龙是镇席之物

我往往在影视上见到它用来撑排面

没想到近些年竟也能偶遇

我自然是不敢有多高的期望值的

一尝之下,果然与主人的身份很相衬

2016年再到青岛之前

我吃过的海鲜都未能真正征服我

充其量我顶多只能算是

吃过了清蒸石斑鱼或者海参刺身而已

有些吃海鲜的记忆还很不爽

比如某次在连云港连岛景区小酒馆

一盘炒花蛤一盘炒蛏子再加一条大黄鱼

结果付账500多块,感觉被宰了

但是2016年青岛之行的最后一天

晚上我们坐到了海边的大排档

自己从水族箱里各种捞

然后一扎一扎黑啤边喝边等老板上菜

别的不说,单说这10元一只的梭子蟹

就清水一煮,什么佐料都不加

那才是活蟹鲜甜的正宗原味

以前多伦多自助餐厅我嗦过的蟹钳

与之一比,简直就跟大海没什么关系

最后一段说几句题外话

宝应老县委书记朱国良有个儿子

叫朱文,是苏童同时期作家

他有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叫《海鲜》

讲了三顿海鲜与100块钱的故事

2001年在威尼斯和南特获奖后即被禁

直到2015年才流出数码转制资源

我是在网上找了下载看的

说实话就像海鲜冰冻得太久就不够味

我觉得时隔十多年时代已然翻篇了

清蒸石斑鱼

油泼蛏子

清水梭子蟹

海参刺身

澳龙

糖醋带鱼

主编会客厅
千年运河一直奔腾着她青春活力的浪花,《运河儿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天文章:

1、【美食记】海鲜历鲜记(作者:朱志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