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节十天是新年(逸野 村庄记忆之八)wind 朗诵

 逸野诗画 2020-09-16
村庄记忆之八
冬节十天是新年
作者:逸野
朗诵:wind



冬节十天是新年,八九不离十。乡亲们说,大米一贵谷子就浮价,绝对准。在村里,元旦就是提醒春节快到了,要做的事情赶紧做,田头地尾的农活,不能拖。检视一下年头的计划,哪些达成了,哪些还留着手尾,也差不多是总结的时候了。过日子要有计划,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



乡间有很多俗语,代代相传。勉励后生勤快的“早睡早起,存谷堆米;晚睡晚起,锅头吊起。”太阳晒屁股也不见下地,老人教训说:“学勤三年,学懒三天。”没有永远贫穷的人,只有一世懒惰的人,“穷鬼无奈勤鬼何”,贫穷也是暂时的,“人穷志不穷,蟒蛇脱壳变成龙。”



客家人崇尚读书,自古以来,晴耕雨读蔚然成风。“家有千金,不如藏书万卷”“刀不磨生锈,人不学愚钝”“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补漏趁天晴,读书赶少年”等等,这一类的俗语很多 。我小时候,父亲就常常对我说:“读书明理,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好奇地问:“有什么不一样呢?不都在这村子里吗?”父亲笑笑,意味深长地说:“终究是不一样的,以后你就知道了。”事实证明了我父亲的先见之明。
“前人种树,后人遮荫。前人种竹,后人享福。”奉献和牺牲,如此平常。“田螺为子死”,穷其一生的努力,为的是给后人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自古如此,天性使然,也是责任担当。



有矛盾了,闹别扭了,会说话的叔婆好言相劝:“一碗水端平”不容易哩,一家人一个屋檐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冲撞也难免,你看“洗碗还会磕碰”,“手指伸出有长短,莲花出水有高低”,哪有绝对公平公正的呢?
劝解大姑娘会说:“男人就怕投错行,女人就怕嫁错郎”,可要慎重了。开导后生哥会说:“男人走四方,不到长城非好汉”。无论是女儿嫁了个好人家,还是男儿加官进禄风光体面,都要常回来看看,“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再怎么样,也是生身父母骨肉至亲。



如果不尽人意,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寒过后是立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家,永远是你最后的退路。
对我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句话是:“除死无大灾”。这是在我遭遇困境的时候,母亲对我说的。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活着,就有希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准“摔跤捡个金元宝”,好运气说来就来了。



就像这2019年的新年,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就是来了。我代表全村人民,对您道一声:新年新喜,万事大吉!合家欢乐,幸福安康!


逸野 2018年12月29日



赏析(首席评论员自然得天真):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符号,是相互交流、传递感情的重要工具。而谚语则是语言长河里的珍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说理性强,真正具有一字千金的作用。
      逸野发来《村庄记忆》第八篇《冬节十天是新年》,我称它为“语言篇”。里面就引用了大量的客家谚语,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格外亲切,不觉间就用客家话念了起来,因为,这些谚语确实是用客家话来读才会更有韵味,更加吊味。我相信逸野在写的时候为照顾普通话的原因,应该是省去了许多用普通话读来不太顺口的客家谚语,否则真的是要洋洋大观了!
       记得去年去梅州党校参加培训的时候,党校的古国清副校长曾骄傲地说:“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用客家话念唐诗最押韵”,为了证明这个理论,古校长现场点了三个母语分别为广州话、潮汕话和客家话的同学念了同一首唐诗《静夜思》,其中,我则是代表客家话的那位同学,也许是离家久了,又或是兴宁话与梅县话的差别,古校长自己又用标准的梅县松口客语加念了一遍,结果客家话胜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客家谚语有多好听了!
       对于客家方言,历代的客家人都是用性命在坚守的,我们常说:“宁卖祖公田,莫忘祖公言”!事实上,作为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它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客家人的起码标准!比如,当得知对方也是客家人时,通常大家就会自动转入到客家话的语境中来,乡音起处,情自浓时,再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我们之间“食一条水”的感情了!只是,随着围屋的畅开,大量的客家后人正源源不断从大山走出,散落世界各地,客家话正成为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许多像我这种成家在外的游子,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后代不会讲客家话,每每想起,都有愧对祖先的感觉!只是事到如今,也是“屈尾牛——矛法了”(断了尾巴的牛,摆不起来,意为没有办法)!还好,客家方言的传承还有庞大的群居基础,以及有一大批客学家的热心保护,相信它仍将绵延不绝,继世流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