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听不厌的苏联名曲《灯光》,曾让多少人难以忘怀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9-17

《灯光》是前苏联著名抒情诗人伊萨柯夫斯基(1900-1973)的作品,他的诗歌清新纯朴,语言平白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灯光》最初发表在1943年4月19日的真理报上,诗刊出后不久,许多专业和业余的作曲家竞相为之谱曲,并在音乐会上和广播里演唱。听这首歌曲,依然被那般情怀所感染。在那严酷的战争岁月里,窗前的灯光意味着生离死别的思念,更是将个人悲欢和祖国的存亡紧密相连。我们能从这旋律中,体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伟大情怀。

好大圣,唿哨一声,纵筋斗云,跳上高峰。扳藤负葛,平山观看,那山里静悄无人。忽失声道:“错了,错了!不该放这金星老儿去了。他原来恐唬我。这里那有个甚么妖精!他就出来跳风顽耍,必定拈枪弄棒,操演武艺;如何没有一个?”正自家揣度,只听得山背后,叮叮当当,辟辟剥剥,梆铃之声。急回头看处,原来是个小妖儿,掮着一杆“令”字旗,腰间悬着铃子,手里敲着梆子,从北向南而走。仔细看他,有一丈二尺的身子。行者暗笑道:“他必是个铺兵。想是送公文下报帖的。且等我去听他一听,看他说些甚话。”

俄语版《灯光》

最终,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的却是佚名作者(一说为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所谱写的版本。在 卫国战争期间,人们还借用这曲调另填新词,版本不下20种。

好大圣!你道他怎么去问:跳下他的帽子来,钉在树头上,让那小妖先行几步,急转身腾那,也变做个小妖儿,照依他敲着梆,摇着铃,掮着旗,一般衣服,只是比他略长了三五寸,口里也那般念着,赶上前叫道:“走路的,等我一等。”那小妖回头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笑道:“好人呀,一家人也不认得!”小妖道:“我家没你呀。”行者道:“怎的没我?你认认看。”小妖道:“面生,认不得,认不得。”行者道:“可知道面生。我是烧火的,你会得我少。”小妖摇头道:“没有,没有,我洞里就是烧火的那些兄弟,也没有这个嘴尖的。”行者暗想道:“这个嘴好的变尖了些了。”即低头

《灯光》(影片剪辑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