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第一艘零排放推船设计完备;用于燃料电池的新型云母膜被研发;日本帝人与上海恩捷合作研发锂电子电池隔膜业务!

 前沿材料 2020-09-17

动态导航

1.全球第一艘零排放推船设计完备

2.波士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软体机器人平台

3.日本三家公司从废水中提取氢气,用于燃料电池发电

4.一种用于有机EL面板照明的新型材料被开发

5.日本帝人与上海恩捷签署协议,共同开发锂离子电池隔膜业务

6.三菱化学收购ASB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业务

7.日本NSK开发新一代轮毂电机,可边行驶边充电

8.中英研究团队制备出用于燃料电池的新型云母膜

9.松下宣布退出半导体业务

10.爱立信发布5G预测数据

1.全球第一艘零排放推船设计完备

根据11月28日外媒报道,德国的一艘名叫“艾丽卡”(Elektra)的运河推船已设计完备,预计明年起航,它将用于柏林和汉堡之间的货物运输。该推船由德国物流公司BEHALA所持有,柏林科技大学设计研发,采用氢燃料电池、蓄电池、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驱动。氢燃料电池的氢源通过风力发电来电解制备。氢燃料电池为推船提供主要动力,在峰值负载时,额外所需能量由蓄电池提供。该船最高时速可达10公里/小时,负载1400吨。它将成为全球第一艘零排放的推船,对航运领域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波士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软体机器人平台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软体机器人平台,通过将刚性组件嵌入到机器人的腿中来提高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利用腿部运动在移动时抓住物体。目前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中,如何在承载负荷的条件下实现同时运动与抓握并实时调整重心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此项研究成果中,机器人具有13个独立可控的自由角度,可以自主变换不同的运动和抓握策略,并且通过嵌入一种被动的加固方法,使机器人主体静态承受高达其体重的7.7倍的负荷,步行时承载高达其体重的一倍的有效载荷。该研究是软体机器人与周围环境交互方式的重要转变。

3.日本三家公司从废水中提取氢气,用于燃料电池发电

经泽藤电机股份公司、木村化工机股份公司和岐阜大学共同研究,成功从工厂废水所含的低浓度氨水中生产出高纯度氢气,并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在此研究中,工厂废水经木村化工机股份公司的氨回收装置处理之后浓缩成高浓度氨气,将该氨气的一部分提供给泽藤电机的制氢装置,可实现燃料电池成功发电。未来可有效利用废水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一种用于有机EL面板照明的新型材料被开发

石油巨头出光兴产股份公司25日宣布,与东丽公司共同开发出用于有机EL面板照明的新型材料。该材料是粉末状,可在面板上发出红光。原料采用了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与使用稀有金属的现有产品相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色彩强度。随着石油需求减少,出光兴产股份公司将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业务,用于有机EL面板照明的新型材料就是主打产品之一。目前该材料在静冈县和韩国生产,预计2020年也会投入中国。

5.日本帝人与上海恩捷签署协议,共同开发锂离子电池隔膜业务

日本帝人股份公司与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授权协议,开展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业务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性能优越、高安全性的溶剂型隔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预计未来该隔膜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特别是软包以及方型锂离子电池中的使用比例将大幅度提升,市场前景良好。

6.三菱化学收购ASB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业务

三菱化学公司宣布将通过三菱化学性能聚合物公司收购美国AdvanSourc Biomaterials(ASB)公司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业务。ASB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三菱化学性能聚合物公司,作为三菱化学在美国的一家从事高性能业务的子公司,计划在2020年1月完成这次收购。


ASB公司在美国拥有优质的TPU业务,其产品主要用于心血管导管等医疗设备。他们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多年来一直在扩大。TPU的特性(如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和柔韧性)使该产品在诸如心血管导管和其他用于人体插入的设备的使用和应用中必不可少。医疗设备的TPU市场有望在未来实现高增长。


三菱化学的高性能聚合物业务通过并购和其他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目前提供各种类型的弹性体解决方案。通过此次收购,它将进一步将其产品组合扩展到TPU技术,并通过获得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材料认证和销售渠道来加速现有业务的市场开发。

7.日本NSK开发新一代轮毂电机,可边行驶边充电

近日,日本零部件企业NSK研发出了可直接从布置充电线圈的道路上获取电力的“第三代行驶中无线充电的轮毂电机(IWM)”技术,并成功进行了实车验证。相较于2017年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本次发布的第三代产品将无线功率传输能力从单个车轮10kW提升到20kW。只需在交通信号灯前的区域内安装具备此性能的无线充电系统,电动汽车用户便可解决充电问题而安心出行。若拥有此系统的智慧城市得以实现,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也就大大提高。

相较于2017年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本次发布的第三代产品将无线功率传输能力从单个车轮10kW提升到20kW。只需在交通信号灯前的区域内安装具备此性能的无线充电系统,电动汽车用户便可解决充电问题而安心出行。若拥有此系统的智慧城市得以实现,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也就大大提高。

8.中英研究团队制备出用于燃料电池的新型云母膜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生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等人合作,证实了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中氢离子传输的选择性为100%,并发现云母可以用作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这两项研究成果有望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制备大尺度云母膜,利用其高效的质子传导性和优良的耐热性,用于改进现有燃料电池技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和完善。此外,该膜材料还可用于液流电池、太阳能光解水、海洋蓝色能源提取,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转化成甲酸、乙醇、乙烯等清洁能源技术。

9.松下宣布退出半导体业务


日本松下公司(Panasonic)将从半导体业务退出。松下将把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的股份出售给台湾半导体厂商新唐科技。继本月决定退出的液晶面板生产之后,松下将出售持续亏损的半导体业务。松下将把经营资源集中投资于发展领域,推进彻底的结构性改革。松下还将卖掉与以色列半导体厂商TowerJazz的合资公司“松下TowerJazz半导体”等。松下1952年与荷兰飞利浦成立半导体业务合资公司,一度取得全球排名靠前的销售收入,而近年来业绩恶化,规模缩小。

10.爱立信发布5G预测数据

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Ericsson)周一表示,预期5G用户数量将从2019年的1,300万成长至2025年底时的26亿,5G网络将覆盖全球65%的人口。爱立信指出,从当前动能来看,5G获得采用的速度将比长期演进技术(LTE)快上许多。该公司称,2025年时5G用户数将会占所有移动通讯用户的29%。爱立信认为,以用户数量来看,在2019-2025年期间LTE(4G)仍将是主流的移动网接入技术,2022年用户数料为54亿,2025年底料为48亿。

本文作者:材料委天津院

本文责编:王宁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