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金庸时代,有人曾用“金庸新”的笔名,两部书蹭出了百万销量

 青史如烟 2020-09-17

1972年9月23日,在《明报》连载了两年零十一个月的长篇武侠小说《鹿鼎记》最终宣告完结,与此同时,金庸先生对外宣布,这将是其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从此之后他将挂剑封笔,退出江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自此成为了江湖绝响,但此时,在港台地区的武侠迷们纷纷感慨叹息之际,大陆这边却很少有人知道金庸这个名字。

六年之后,大陆施行了改革开放,人们在打开窗口看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了那片近在咫尺、绚烂瑰丽的武侠世界,虽然当时金庸先生已经封笔,但其先前的那些成名小说,在流入大陆之后,顿时便掀起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武侠潮。

这股热潮在给大家带来精神盛宴的同时,也给众人带来了不小的遗憾,那就是和六年前港台武侠迷们一样,当众多武侠爱好者们追完金庸小说之后,同样产生了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你说为啥金庸就不能再接再厉,继续往下写了呢?

这恐怕是当时不少人内心的遗憾和抱怨。

初遇“金庸新”

以后该看啥呢?许多金庸迷在书荒面前,不禁抱怨着、渴望着,其中也包括我。

以至于后来,当我在书摊上无意间看到标有金庸新著的小说之时,便毫不犹豫地捧起了那本叫做《九阴九阳》的小说,想要赶紧一睹为快,虽然当时读时的感觉有些奇怪,这本书和以前那种写法好像有些不一样,但在当时那种饥不择食的时期,只要是金庸写的就成呀。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人们获知信息的途径落后,以至于十几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当年自己看的那本书,竟然是个“李鬼”所著,这位起名叫“金庸新”的作者着实蹭了一波金庸的热度,蹭的实实在在,而且蹭的还相当成功。

因为,实在是没有想到,金庸著和金庸新著,竟然会是两个作者,这本书,恐怕是我第一次上交的智商税。

当然,估计我买的那本盗版书最后的利润也落不到这位叫金庸新的作者手中。

后金庸时代的乱象

比起后来起名叫“令狐庸”、“金庸巨”、“全庸”、“金康”、“全康”的那些作者,“金庸新”的辨识度非常低,隐秘性强,而且“金庸新”这三个字,新字还和金庸两个字空开了,与著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误解成金庸的新著。

误买的读者非常多,毕竟是,盼望着,盼望着,金庸又来了,在金庸大师的名气之下,这位化名“金庸新”的作者成功地窃取到了一大波流量。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人家当时选材也是确实非常具有迷惑性,如同金庸小说的番外篇,这本《九阴九阳》本身就是射雕三部曲中的成名武功秘籍,这种名字一出来,让人第一反应也就是金庸来了。

不过《九阴九阳》之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段子羽,被刻画成了一个杀人如麻、喜怒无常的魔头,这种武侠创作精神明显与金庸先生之前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相违背。

因此,这种脱胎于金庸小说的番外篇,虽然满足了不少人一探究竟、后事如何的渴求,但依旧不能将其归为金庸武侠小说集合里的一个衍伸,金庸小说本身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金庸新的作品与之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即便文章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却不代表人家金庸新那时没有成功,在当年,单靠这个打着擦边球的名字,最终为其收获了第一桶金。

九十年代的作家富豪

金庸新有两部作品,一部是《九阴九阳》,另一部是《大侠风清扬》,单单第一部作品在内陆创下了销量超过四百万册的奇迹,在九十年代,靠着这两本书,金庸新也最终跻身成为了一名作家富豪,收入千万之多。

不过, 随着后来网络的普及,加上人们对蹭金庸先生名字的这些作家的了解,再想靠名字蹭热度越来越难了,因此,后来金庸新开始改写历史题材类的小说,并改用其本名,即便后来偶尔也写一两部武侠小说,也用阳朔此名,再也不用金庸新这个名字了。

有时候,也是时势造英雄,后金庸时代,群魔乱舞,金庸新不捞一把,恐怕金庸巨、全庸他们就把这一把给捞走了。

谁让金庸这个大IP,当时的流量那么海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