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讲故事——银河补习班

 乐儿小筑 2020-09-17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一部好的电影,故事性是最重要的,就像一篇好文章,得重点突出,立意鲜明。《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父子深情,补习这事就发生在父与子之间。导演对应试教育持了批判态度,背道而行,以解放孩子天性,唤起学习热情为主,狠狠挑战了一番传统。这类题材被演绎了数十年,邓导像背了作文范本一样,没有任何新意。我看完之后,只觉得这家孩子就是天才,原本就是被误判的白天鹅,在鸭群中理所当然承包了最闪耀。至于电影应该给予的反思,我还没想到。

邓超第一次做导演,心很大,他选择的时间段里发生的大情小事都想拉扯进去,以达到与时代同步的目的,从而推高自己作品的高度。可惜的是,写故事的人只有看图说话的能力,强行把那几个点联系到一起,又没进行深层次的表现,非但没能让主线人物丰满,还冲散了故事的主线。像《我和我的祖国》里《夺冠》那环节,看到冬冬披着床单扶着天线,看到他哭着说家里电视太破了,我们会会心的笑,认同这是徐峥的风格。像《影》中太极图案的应用,那些黑白的水墨画面,我们会感叹张艺谋到底是摄像出身。《银河补习班》则完全没让我找着属于邓超的符号,全片没有任何特点。所以,并不是演而优则导都能成功,虽然片子票房还不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抱着儿子,自己设计的大桥在面前轰然倒塌,这是一个说故事行家的起头,但是后来的一切就模式化了,再也没有吸引我的地方。而作为一个与父亲相濡以沫若干年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为了自己的事业,会对父亲说出那样冰冷的话,真的很不合情理。父亲是代人受过入的狱,因此改变了整个人生,甚至包括儿子的人生,这个点无疑得是父子俩的心结,听着儿子那样轻松的叫父亲放弃寻找真相,还说这件事也只有你一个在意,难怪父亲会说对儿子的教育失败了。这样的情节很突兀,不知道导演想把我们引到哪里去。

剧中对教导主任的设定很让我反感。虽然教导主任这一职在大多数关于学校的影视剧中都是反面人物担当,但这里的显示过于苛刻,包括他的服装造型,居然是穿着西装短裤的,哪里有半点精英学校精英教师的样子?关于校门外徘徊的疯子原来就是主任养子的情节,更加荒唐。导演只顾着要以此来说明教导主任传统教育方式的错误,却忽视了一个师者仁心的定义,这样一个人性欠缺的人,能够置一手扶养长大的疯了的养子于不顾,又怎么会有耐心去厚德载物?这样的人如何能在精英中校教导主任的位置上数十年?

父亲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主要在于口头,引经据典的,自己亲身教育儿子时却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方式,只一味的强调唤起孩子的天性。我就想问如果孩子智商平平,在他这套开放式教育观念之下,会怎样?郑渊洁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女儿和儿子,结果两个孩子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未来,所以,《银河补习班》呈现的对传统教育的这点挑战,并没有代表性,甚至是不可取的。这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而每一个孩子所谓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也不会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因为出发的那个点(含基因)不同。

至于片中的那些宿在大桥底下呀,最讲义气的徒弟是大桥垮塌的始作俑者呀,为了给儿子买电脑去卖血呀……这些既落了俗套又经不起推敲烂大街的片段,看了有些不耐烦。倒是继父的塑造很讨喜,人们也乐意看到这样重新排列组合后的融洽。邓超终究还没学会讲故事,也或者那故事本身就没打动他自己,所以才会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得没有共鸣。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