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粮草运输延误事件,没有令刘禅心生怀疑,却使一位重臣被废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司马懿、苟安和刘禅。原文如下: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喝令推出斩之。长史杨仪曰:“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

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在战场上再度击败老对手司马懿,但在回营之后得知都尉苟安因为好酒贪杯而耽误了粮草运输。诸葛亮大怒,下令将其处斩。后被长史杨仪劝阻,改为杖责八十。苟安怀恨在心,逃往司马懿答应投降。司马懿命其返回成都散布谣言,企图令诸葛亮大军撤回汉中。于是,苟安回到成都,在宦官面前谎称诸葛亮即将篡国。宦官又将此事告诉后主刘禅。刘禅大惊,在宦官的怂恿下,下诏命诸葛亮班师回朝。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如之奈何”意为怎么办。

小说中提到的都尉苟安投降司马懿之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不过,诸葛亮北伐大军粮草供应经常出现短缺的情况,却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张郃传》载,早在诸葛亮第二次发动北伐、攻打陈仓时,曹魏名将张郃就对诸葛亮北伐大军的这一致命缺陷有所掌握。

该传称,张郃曾对魏明帝曹睿表示:“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时所带粮草不超过十日,此后就全凭后方进行运输供应。而在此后的数次北伐中,诸葛亮也经常因为粮草供应困难而不得不放弃攻势撤回汉中。

小说中提到的刘禅听信谗言让诸葛亮撤军的故事情节,也只是作者的虚构。据《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载,后主刘禅继位后,曾经公开表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放心大胆地让诸葛亮管理朝政,其间并未对诸葛亮有过任何的怀疑。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亮有过一次因粮草供应问题而撤军的特殊事件,这便是李严被废一事。据《三国志·李严传》载:“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李严运粮不力。此后,李严谎称军粮运输并无问题,指责诸葛亮无辜退军,有在后主刘禅面前谎称诸葛亮退军是为了更好地歼灭敌人。诸葛亮回到汉中后,很快便将事情调查清楚,李严也因此被罢职为民。

不过,这一事件充满了疑点,令人难以置信。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整个事件并非像史料中描述的那样,而是诸葛亮精心设计的一个局,目的是为了铲除李严势力。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