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太狭小,“战争”已经打到天上了?“太空”+时代正在到来!

 德培论道 2020-09-17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自然界决不像圆和椭圆那样单纯的不断反复循环的东西。自然在不断产生着新因素,完成着所谓创造,同时在流动着。         


导读:太空早已不只是用于“仰望星空”,而是实打实的经济资源。从国际上紧张的竞赛中就可以管中窥斑。

小西

地球资源已不够用,有什么办法可以发掘新能源吗?

大师

去太空吧!

小A

你上次讲的生物医药我很感兴趣,有什么科技可以美容、延寿、少手术?

大师

去太空吧!

小新

现在创业几乎都是找死;不创业,赚钱太少。哪里还有赚钱的机会?

大师

去太空吧!

上面的对话虽然纯属虚构,却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太空早已不只是用于“仰望星空”,而是实打实的经济资源。从国际上紧张的竞赛中就可以管中窥斑。



福 卡 智 库


 01


 国际太空赛:军事战备区



上世纪,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虽然当时是针对苏联的导弹防御系统,但是如今其字面意味更加值得玩味。

实际上,从美国组建太空军到升级网络司令部为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从日本成立“宇宙作战队”到英国准备进军太空赛,从印度完成反卫星导弹试验到北约构建太空防御体系,从俄罗斯开展“断网”演练测试到中国北斗组网成功,从去年到今年,太空战的热身赛一直进行着

然而,随着疫情与中美摩擦加深,太空竟成“作战区”。美国近日公布太空军军旗,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太空军事化成为全球新战略,各国也纷纷擦拳磨掌,日本、英国等国均表示要发展太空军事实力;2020年04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

此外,太空实力前两强的美俄分歧也不断扩大。近日,在太空领域准备了数月的俄美太空论坛仍未达成协议:美国不断地指责俄罗斯在太空测试新式武器,并且认为俄罗斯这样的行为在威胁美国和其盟友的卫星;俄罗斯则希望在太空领域实现完全的非军事化,但是美国却将此束之高阁。

国际太空赛之所以如此激烈,很重要的原因是太空对于各国的军事势力影响重大。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太空战首先会对对手的卫星发起攻击,使对手丧失太空侦察与通信能力,使其地面军事力量处于瘫痪状态。目前各国军事指挥和通信都极其依赖军事卫星,从导弹发射到使用核武器的命令都要通过卫星来完成。如果真的发展到太空战,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全方位的:互联网中断、通信受影响、GPS无法使用、金融市场崩溃、社会秩序受到影响。俄罗斯的断网试验就旨在模拟此种情况。

另外,目前大国的太空博弈点在卫星互联网。这与各国的地面网络技术的优势相关,其核心技术是5G。目前中美在5G方面的明争暗斗不断,卫星互联网将成为中美争夺未来技术优势的一项前沿技术。

此外,在卫星互联网发展中,轨道和频率是今后的稀缺资源,抢占资源将是大国未来的重要手段。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其核心利益就在于抢占轨道和频率,其背后是美国的NASA。



福 卡 智 库


 02


 太空经济



除了军事影响,太空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小觑:

一、太空经济区


对于与太空经济区的建设,各国都不遗余力:

据报道,中国将在太空中建立10万亿美元经济区新区域,并将覆盖地球、月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其基本技术预计将在2030年完成,而关键交通技术有望在2040年实现,按此推算,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可以成功地建立太空经济区。

美国也有类似计划:NASA提出了2050地月空间经济圈概念,美国大型航天公司ULA持续推动其2046地月空间-1000计划,该计划的基础是火神火箭和ACES上面级等产品。

此外,对于地月空间市场的探索,各国都很积极:欧洲提出了Space4.0,虽然其技术不到位,但直接参与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也都加入了探月热潮,并设计各自的重返月球计划。国际宇航科学院相关研究表明到2045年进入太空空间规模将达到17万吨/年,其中97%集中在地月空间。

对此,美国已有200多个企业瞄准地月空间市场,并针对其中的空间资源开发、高端制造方向。

二、产业经济


1、地球航天产业

从产业角度来看,太空产业非常有“钱景”。根据美银美林测算,到2045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亿美元。据摩根斯坦利和Haver Analytics的预测,到2040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达到10530亿美元,由于航天产业的风险相当高,因此预期区间将在6000亿到1.75万亿美元之间。

太空产业主要有三大部分:产品与服务(55%)、基础设施(25%)和政府部门(20%)。

产品与服务:包括各种太空活动及其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等,如卫星通信和电视、卫星气象监测、GPS定位、灾害预测、遥感探测等相关产业。

基础设施:各种航空航天的基础设施,包括运载火箭的制造及发射,以及火箭、卫星与地面设备的制造等,地面和空间观测站以及通讯接收器。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年卫星产业总收入达到了2774亿美元。

政府部门:各国政府的太空布局,包括监测和跟踪太空活动,以及为民用和军用领域提供相关资源和服务。

2、太空能源产业

太阳能

以光辐射的形态出现的太阳能,不但丰富而且容易获得。

月球资源

月球表面的氦3资源,将来可能成为可控核聚变的头号燃料。氦3是几亿年、几十亿年的时间太阳风吹到月球表面沉积下来的,月球表面氦3十分丰富。

小行星资源

据相关统计,在近地轨道上,已探明的小行星数量就高达9千多颗,其中,部分小行星内部含有不可估量的水和贵金属资源。而小行星矿藏的结构基本就暴露在外面。比如,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所蕴含的矿石总量巨大,足够地球使用。而且,其矿藏丰富度、可探测性比地壳矿产好很多。

有些小行星,可能只有喜马拉雅山大小,它的物质成分4%是金属铂,如果可以利用,将极大地缓解地球资源短缺的问题。

美国和卢森堡利用《外层空间条约》等国际公约的漏洞推出了各自的太空采矿计划。2015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鼓励美国公司对小行星资源进行商业勘探和利用;2016年2月,卢森堡就颁布《太空资源法案》,鼓励企业探索太空资源的商业化。目前已有超过10家太空采矿公司在卢森堡进行注册,并获得了约2.2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太空中还有太阳风高能粒子、宇宙射线等资源。其中,太阳风高能粒子可用于诱导基因突变育种、替代加速器的核试验方案。

3、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直到2001年,美国商人Dennis Tito才成为第一个太空游客,为此他花了2000万美元。world space flight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7月,全球大约有560人去过太空,其中游客只有8人。高昂的费用是太空旅游的瓶颈。然而,维珍银河声称将推出90分钟亚轨道飞行旅游,预售票价只有25万美元,这让太空旅行离部分人更近了一步。

此外,谷歌的临近空间的计划,带游客到2万多米甚至是3万米高的大气层边缘,感受临近太空,看到地平线被拉成一道弯线的感觉;马斯克的环月旅行计划更是希望让更多人可以感受月球。相信未来,太空旅行成本会不断降低。

4、美容

变年轻、变漂亮,永葆青春是多少人的梦想,但是除了医美似乎目前的科技难以达到。但医美又让人觉得不天然、太假。不用急,太空可以给你新的希望。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在 2016 年曾开启了 “ 双胞胎 ”研究计划,即利用同卵双胞胎 100% 的相同基因,进行对比在太空与地球上生活的区别。

其中,有对参与的双胞胎是 Scott Kelly 和 Mark Kelly 俩兄弟。Scott在太空中呆了 340 天,而 Mark 一直在地球上。

当近一年的太空生活结束后,Scott 回到地球,神奇的是,他看上去年轻了不少。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Scott 的端粒在太空中竟然变长了。所谓的端粒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 DNA-蛋白质复合体,它的长度能反应人体细胞复制的潜能,细胞磨损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在地球上,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端粒会自然变短。然而,太空中的Scott 的端粒却是反常的。令人遗憾的是,回到地球之后的六个月,Scott 的端粒恢复到了原来状态。NASA 的研究人员认为,Scott 如果在太空中生活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然而,长期的太空生活,也会影响人体健康。比如,在失重状态下生活 10 天,人体骨骼中钙的流逝率就会达到3.2% 。

5、生命医疗

太空治疗或许可以医治人类脑部疾病等在地球上还无法医治的疾病。

美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国联合开展一个项目,他们对去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进行大脑监控。结果发现进入太空之后,这些宇航员们的脑部的灰质有所减少,其他部位的灰质反而增多了。这表明在太空中可治疗大脑疾病。令人兴奋的是,测试还表明,宇航员们返回地球后,很多人的大脑灰质都有了变化,有一些变化竟然是永久性的。

6、其他相关

太空居住: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等,在太空中打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是太空探索的宏大目标之一。

太空储物:利用太空中的低温、真空资源,可以拥有地球上需要花巨资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可以便于保存需要长期存储的物质,比如建立太空全物种基因库、冷冻人体。当然,这也需要考虑隔绝单粒子辐射。

生物科技、材料科技、太空酒店等,太空+将是未来新的方向。

或许,创业者的下一站真的会是星辰大海。

三、企业赛道

有关国家的企业“太空抢占”也丝毫不手软:

各大航空企业关于多个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相继提出,SpaceX 的 Starlink、LeoSat公司提出的LeoSat、英国OneWeb、加拿大 TeleSat 公司推出的 TeleSat LEO、亚马逊的 Kuiper、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电子科技集团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银河航天的银河 Galaxy。

其中,OneWeb的初始星座包括648颗卫星和234颗备份星,总数量达到882颗,后来再追加2000颗,卫星总数将达到约2882颗,目前该公司已申请破产;Starlink计划建设一个由近1.2万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而且SpaceX已经利用自己的火箭发射了400多颗卫星,在2020 年计划要发射上千颗卫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星运营商。

资本市场对此兴趣斐然。据太空技术咨询公司Bryce Space & Technology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已有180多家太空科技初创公司获得投资,共吸引了超过184亿美元的投资,例如,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的SpaceX、专注小行星采矿的Deep Space Industries和Planetary Resources,以及进行深空探索的Blue Origin和维珍银河等。其中,仅在2017年,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就达到了25亿美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