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故居展陈具体项目设计分析

 北京绿维文旅 2020-09-17


一、    项目背景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然而,这样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故居旅游却没有释放出应有的魅力,在周边强大的红色旅游气场下显得尤为弱势。

展陈手法单一、旅游模式陈旧、高价值文物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让曾国藩故居开发陷入窘境,如何突破红色故居旅游围墙,形成吸引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旅游项目丰富、收益结构明确的泛博物馆旅游综合体,是本案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    具体项目设计

在项目展陈设计层面上,绿维文旅项目组对白玉堂和富厚堂作了差异化定位,结合历史文化,给予白玉堂和富厚堂不同的角色和价值定位。展馆设计以28岁为节点,将曾国藩一生的历程分两部分展示。白玉堂记录了曾国藩28岁前的生平大事,富厚堂则展示了曾国藩28岁后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1、白玉堂诠释耕读文化,九大主题区定格经典瞬间

白玉堂是曾国藩少年时代的成长之地,28岁前的曾国藩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着中国传统耕读文化氛围的生活环境里读书长大,因此主要展示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湖湘文化、曾氏家族、少年读书,从宏观的地域文化到微观的细节落地,让游客全面感受曾国藩的成长历程。

(1)主题区域分布

受建筑本身结构的制约经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以曾国藩28岁前生平大事为主逻辑线索分成9个主题区和1个农耕文化景观园林展开参观,穿插商业项目。

白玉堂的主题分布

(2)情景化设计

尊重历史,家眷生活区内容不变,尽量按史实复原。把空置的房间按照曾国藩28岁前履历及其家族的简介,分成大区域,一个区域一个重要节点打造,基本按照时间为线索,符合整体前后逻辑关系,做到条理清晰,合理规划。

我们主要采用“实体+虚拟”的展示方式进行情景化设计:曾氏耕读文化是曾国藩成功的基石,对清朝传统厅堂样式的情景化包装,着力反应了耕读文化;在展现“湖湘文化”时,采用照片、字画、物件、展板等实体配合虚拟的艺术影音的方式,让体验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深度感受;展示“少年曾国藩”,我们用蜡像、溪砚、家具等实体展示的方式配合虚拟的湘音读书声,将曾国藩少年时代的趣味事件情景化展现出来。







 

       实体+虚拟展示                白玉堂主厅

 


                情景化还原少年曾国藩书房效果图

2、富厚堂演绎功成名就之道,角色对比汇聚本色曾国藩

富厚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曾国藩个人的影响,因此在富厚堂的展陈中我们采用了人性化设计,从本色曾国藩的视角出发,客观展现作为各个角色,不同面的曾国藩,更好的诠释曾国藩文化这种抽象的理念。

不同角色的曾国藩

(1)主题区域分布

同样,我们根据建筑本身结构的制约经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以曾国藩28岁后生平大事为主逻辑线索分成12个主题区和1个山水文园景观园林展开参观,穿插商业项目。

富厚堂的主题分布

(2)情景化设计

在打造富厚堂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采用了情景化手法,一些雕塑作品“活化”历史文化也成为亮点,例如雕塑作品“对话”,一把官帽椅子和一把现代椅子分别代表了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的思维,形成反差,引发人们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富厚堂“玄龟座椅”风水格局的寓意;家教传承雕塑“握手”预示智慧,游客可以与之握手留影;而根据趣闻而设计的小辈爬树看书的雕塑更是生动形象,引发游客兴趣。

另外,故居有自身的调性,过度的体验产品会破坏文化气氛,因此在藏书楼的打造中,由于求厥斋和归朴斋二层三层受建筑结构及承重的影响以及书籍保护的要求,需要控制参观人数。我们在一楼楼梯间安置书楼的监控显示器,使游客在一楼就能大致了解书楼的状况,知晓参观的人数情况。同时,有强烈参观书楼愿望的人可以在此间休息等待。

求1.jpg

求厥斋书楼一楼效果图

三、项目总结:理念注入细节+科技结合传统+商业融合文化=项目完美落地

曾国藩项目打造过程中,我们坚持策划先行的理念,首先对曾国藩文化进行了梳理,提炼主题为“本色曾国藩”,突破了被红色旅游包围、没有核心展品、图纸遗失等诸多难点,创新性提出基于情景化的展陈手段,配合数字多媒体技术“活化”历史,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激活兴趣点。

我们运用泛博物馆旅游综合体的打造理念,强调对核心吸引物的设计,着力于旅游体验产品设计,以展陈技术创新为要点,以科技结合传统的方式将无形文化转化为有形的体验产品,同时又将商业融于文化,拓展旅游区的商业价值,以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