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曾国藩故居记

 杂货店伙计 2015-10-25

 

去曾国藩故居看一看,已是多年的心愿。

 

元月22日,天晴朗、阳光媚,和老婆、女儿草草整理行装,一家人驾车出游。九点半钟从新康上岳临高速,一路欢奔,十点半从白果下高速上S314线,西行20公即达曾国藩故里——荷叶塘。

 

荷叶塘,是一个自然村落。按指路牌,车右转上坡下岭600到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处于一自然盆地之中,东西南北都是典型的湘南小丘陵。盆地中有一湖一塘一院落,湖近二百亩,植湘莲,冬日只见莲杆丛丛,岗劲直耸 ;湖边柳垂,湖中便是小桥,亭台雨榭,在湖的北面有一40亩左右池塘,麻石修砌,池水清澈,微波荡漾,红色帅字旗高高地飘在塘的东北角。

 

故居“富厚堂”北邻水塘,故进入候户不能从南面进,只能从“宅西门”进。沿故居高墙与塘之间有一条约300的石道至正门,踏入西门进入“石道”,就能深切感受到“高墙深院”的威势。正门悬挂着曾纪泽书“毅勇侯第”4个朱地金字直匾,正对池塘半月型。进门入府,候户是一占地面积约一万㎡的四合院,以大门为中轴线,在院中有条三米多宽的石板道,将院落一分为二,院内草地泛黄,在阳光照射下好似熠熠生辉,与彩灯相映,使候户更显富丽辉煌。通过坪中石板道,直达“富厚堂”二进台阶,“富厚堂”正殿座北朝南,一线摆开,三门、八窗、十二柱,中厅门上悬挂着曾国藩所书的“富厚堂”红底金匾,左边为“ 仁人义溥”,右边为“乡邦蒙庆”。沿正门进入是候户的正堂,正堂分为前后两进,前厅名“八本堂”,厅内悬挂曾国藩所书“八本堂”匾额,额下是曾纪泽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前厅座北是神台,神龛上有曾纪泽直书的“曾氏历代先亲神位”匾;后堂高二丈有余,宽丈许、深约五丈,堂顶梁上悬着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皇上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金匾。两旁墙上挂着赏赐的御书“福”、“寿”二字直匾;神龛照壁上是曾国藩于同治二年自书的“肃雍和鸣”横匾。后厅两旁是正房,一边住曾国藩夫人欧阳氏;另一边是其长子曾纪泽夫妇住房。前栋左大门为南厅,两侧有4间正房,是次子曾纪鸿夫妇住室;右大门为北厅,为曾纪鸿长子夫妇住室。

 
 

“厚生堂”建筑为前房后院的形式,由三个小四合院组成,现如今,前排房内陈设为图片展览,原件实物不多,有展文革期间标语的,有展曾家属兴败历史的,只有后院曾夫人、曾纪泽的卧室按原貌展出,相对简陋。只有建筑还保留原貌,房连房,檐牙交错,青砖燕瓦,画栋雕梁。每个房间都用上了楼板,从室内看宽约丈许,高不过八尺,空间不显阔气,只有透过天井或从楼上往下看,才显得建筑的气派,隐现出当年的豪华。

 

富厚堂最大的特色是建在东西两端三层的藏书楼,东端是曾国藩的公记书楼和曾纪泽的朴记书楼,西端是曾纪鸿的芳记书楼,这是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各类藏书约30万卷,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私家藏书楼。据介绍,现今书都运往湖南省图书馆保藏,唯留原书架及仿藏书格式。

 

富厚堂右后侧,地势略高,建有一馆,名曰“思雲馆”。乃曾国藩亲自营建,那是“父丧守孝”时建的。馆正堂立有铜铸曾国藩座像。

   
富厚堂后为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树木成林,合抱之木数十株,泥筑围墙(原物)高约丈许。

 

去曾国藩故居看一看,已是多年的心愿,余于上学堂之时就知道湖南有个“大官”叫曾国藩,那是小时候和父母亲到湘阴外婆家去拜年,一路上父亲就跟我讲湘阴左崇棠的故事,也就讲到了曾国藩……后反复读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及《家书》、《奏折》,从心里敬重曾国藩。曾国藩于人文荟萃之湖南是有莫大的影响,书生练勇、统兵成功之第一人,是“无湘不成军”的首创者,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典型代表,培养了一批仁人志仕,以至辛亥革命同盟会的许多主要成员,如黄兴、宋教仁、蔡锷等,都是湘军的后代。今日,瞻仰其故居,观赏这片山水,让思绪穿越时空飞到当年,不仅感叹其府第的富贵荣华,更感受到了晚清中兴名臣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轨迹;感叹这样一块平凡的土地养育出了近代第一位“完人”,让人震感、让人顶礼、让人敬畏、让人振奋!

 

在故居参观到下午二点多钟,已是饥肠辘,不得不惜别故居,满意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