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星情报局3》收官,总播放量比上季下降近27%,国产综艺为何频频“遇3”生变?

 话娱 2020-09-17

9月16日,《火星情报局》第三季播出了最后一期,截至发稿前,播放量在两千万左右。虽然从形式上来看,这一季的节目是顺利完结了,但无论在流量还是口碑方面,较之前两季都有不小的下滑。

第一季网播量11.1亿,第二季13.5亿,第三季9.8亿,第一季豆瓣评分7.2,第二季7.4,第三季6.6。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三季的流量和口碑都呈现出先上扬后下降的走向,口碑同流量保持着正相关关系。

作为优酷在网综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节目,《火星情报局》已经变成“综N代”。国内“综N代”身上普遍出现的内容创新乏力、市场表现疲软等弊病,在这档网综节目中也都体现了出来,特别第三季已经成为检验综艺节目能否跨越“综N代陷阱”的重要关口,那么从《火星情报局》的发展脉络来看,能给综艺市场带来哪些启示呢?

为何会出现“综N代魔咒”?

任何一种娱乐产品都有其自身固定的生命周期,综艺节目也不例外。特别在如今资讯泛滥、娱乐形态甚为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娱乐产品的生命周期更是被大为缩短。所以人们常常能感觉到,一个再火爆的节目,往往很快就会被别的事物所取代。信息泛滥所带来的信息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让人们的审美疲劳期变得很短,简单说,就是现在观众的口味变得多变而不易捉摸。

在这样一个群体心理机制的基础上,“综N代魔咒”的产生就有了客观上的合理性。一个节目第一次看,可能会觉得眼前一亮,感觉很新鲜。可是,同样的模式在使用两三次之后就会让观众产生厌倦,进而慢慢失去黏性粉丝。

典型的如《奔跑吧兄弟》,这档引进于韩国的户外真人秀,在第一季的时候曾引发收视狂潮,快节奏的场景推进和游戏对抗让很多人看着很爽。不过好景不长,当节目来到二三季的时候,口碑就出现了严重下滑,不少网友吐槽节目创新力度不够、重走游戏套路,嘉宾之间也不够默契,抛梗接梗都较为生硬。虽然更名为《奔跑吧》(实为第五季),收视率仍排在同时段第一,但较之第一季的市场热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奔跑吧兄弟》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极限挑战》就明显体现了制作方想要做出创新但却遭遇瓶颈的特征。跟《火星情报局》类似,《极限挑战》也已经来到了第三季。这档开播之前被寄予厚望的节目,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观众评价明显不及前两季。第三季豆瓣评分8.0要低于第一季的8.9和第二季的9.2。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为何第二季的表现都要好于第一季,但第三季却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呢?

【话娱】小编认为,对于综艺来说,第一季的成功往往能给制作方带来更多资本上的支持,这个时候内容上还存有不少可以挖掘的空间,可以进行二次创新,从而能够保证节目质量比第一季更好看。但来到了第三季,内容上可供发挥的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节目创新难度迅速加大,对于制作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同时,前两季的成功也会不断推高观众的心理预期,使之成为后续节目难以逾越的高峰。很多节目来到第三季、第四季的时候,虽说能够得到资方的青睐,但资本的注入对节目来说无形中也形成一种掣肘,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节目质量难免受损。

综艺节目的那些“难以承受之坑”

回到《火星情报局》,这档节目此前能够取得如此火爆的市场热度,薛之谦在其中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擅长耍宝、会讲段子、豁的出去,薛之谦不仅在《火星情报局》中担任重要角色,也成为众多综艺的“座上宾”。此前,第三季前几期,薛之谦缺席,播放量就明显走低。

只不过,世事变幻无常。曾为节目贡献笑点和承担流量的薛之谦,现在却是个有些尴尬的存在。经过被前女友爆料包养、医闹、车祸、整容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薛之谦的“深情好男人”人设已经坍塌,而后单薄的回应更是被群嘲为避重就轻之举。

这种艺人突然出现的舆论风波,对于节目来说是不可控的风险之一。钱枫也曾因为激吻门而不得不离开了《天天向上》,陈赫的出轨事件也曾让不少观众对《奔跑吧兄弟》好感度骤降。此次,薛之谦的正面形象不在,对于《火星情报局》的后续节目肯定会产生冲击。刚刚被提拔成副局长,转眼间可能就要丢掉“官职”。

以上的风险分析是从嘉宾出发的,还有一个是来源于节目内容。《火星情报局》虽然从舞美上做了大胆创新,号称是建构了类似英国议会厅的场景,人物角色上也采用“局长”、“副局长”、“特工”等新鲜称呼,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属于群体室内脱口秀。

既然是脱口秀,节目看点除了嘉宾们的舞台表演之外,就是所表达的语言内容了。而随着监管环境的变更,当下脱口秀恰恰成为最容易触碰到“红线”的节目类型。《锵锵三人行》、《金星脱口秀》、《举杯呵呵喝》这些或老牌电视综艺、或新生网络综艺,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停播、下架的命运。《奇葩说》、《奇葩大会》也曾因内容敏感被下架过,后来整改之后才得以重新上线。

目前来看,虽然《火星情报局》对于语言内容尺度上的把控显得较为沉稳,并未出现上述情况,但这些无疑一方面会限制节目的发挥空间,一方面成为潜藏的“雷区”。

综上所述,这些综艺节目的“难以承受之坑”都切切实实的存在着。对于制作方来说,创作难度增大,节目风险上升,无一不在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和勇气。

END

作者:秋实

责编:谭如谦

主编:邱庄

加入话娱33社群

我们一起来嗨聊娱乐资本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