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的名义亦须以艺术的嗓音声张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湖南台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国产狗血剧太多、太烂,这个类别已经被我踢出视线。

    但对此剧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从饭桌到公交车,从办公室到菜市场;从家庭主妇到到各类官员,从退休老同志,到踌躇满志要争取多一点为人民服务机会的年轻后生。

    一部电视剧能够引发如此广泛深入的社会反应,我能想到就是一九九零年的《渴望》。

    只要在那个开播的时间点,只要你家有电视机,毛阿敏的“悠悠岁月”的歌声便在我们、你们的小院、宿舍楼里合唱似的飘荡。

     那是个伦理剧,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非常困难的转型初期,旧有的固化关系、理念开始被颠覆,财富与权力的力量,社会各阶层的动荡不安已经呈现。

     《渴望》在直面社会变化中,超越文革的人伦丧失,去呼唤传统伦理的温情,——有点像长长悠悠的挽歌。

      剧本始终如一的情感穿透力,扣人心扉而紧凑的节奏,李雪健扎实而到位的演技,带起了张凯丽一群。

    我是个好奇的人,所以翻回来《人民的名义》从第一集看。

    仅仅三十分钟,我便要忍耐不住了。

    过于强调紧张与轻松融合的拿捏很欠妥当,剧情推进的节奏张弛混乱;直到出现了个腔调、声音皆对不上国家反贪局处长的演员,让我看得替导演捏把汗。

    要不是想探究热爆的原因,光从看电视剧角度,第一集未完就搞死不愿意再看。

    但我还是想搞清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这个剧。

    周梅森的官场小说非常有特点,它对题材的熟悉度高,纪实含量大,敢开张尺度。但艺术表现力由此受限也是它明显的缺陷,夸周是“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我并不能认同,《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这些个老篇旧本姑且不说,单说以一部官场小说成名的王跃文,你看他的《国画》,与周梅森的一比较,王的人物深度、节奏的从容而紧凑,语言的精化度,明显高出一筹。

    大众对贪官贪腐内容的好奇、刺激,是这个剧热度的助推力。好奇到什么程度?这个是写谁的,那个情节在做怎样的含沙射影,人人都把他们所有的见闻调动出来,一起编写剧情,参与度惊人。

    在《人民的名义》里,人人都是周梅森。

     这个剧与当代空前力度的打虎拍蝇的现实极高的契合度亦是撞了大运,就像过去老革命时期的活报剧,不管演得怎样,狗地主出来老百姓都会捡起砖头砸。是演技好、剧本好,还是群众被点燃的革命激情高?谁都不好定断。

    很有意思的是,公布出来的腐败者的大量案例,单挑哪个都会比这部剧精彩,连周梅森自己都说,现实比电视剧精彩。

    他说的是项俊波案件,要说案件内容的详尽、准确、严谨,从对越反击战勇士,到审计英雄,开创保险界新局面的改革先锋,最后背负声名狼藉的“金融大鳄”罪名,一步一个惊艳;最终高空落坑,就连最有想象力的编剧都不敢如是造个这样的结局,怕要被人骂胡扯。

    把很多案件、社会贪腐现象组合在剧本里,编好了也很好看;但要有前提,人物形象是鲜明的,社会洞察是深刻的,情节推进是紧张的。赶不上案例精彩的电视剧,所谓大尺度,真的是个悬疑。

    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弱化严肃题材带来的刻板、僵化,电视剧可谓用足了心思:反贪斗士的口哨、调侃,陆处长的晚恋逸闻及其老母亲漫画式的爱护夸张,到看了十来集我才稍稍习惯而不是适应了陆毅的表演。尤其是陆毅那个角色的呈现,我的公检法朋友中,最亲切、最幽默的都不及“侯处长”、“侯局长”活泼可爱一成。

    是不是习惯了严肃的场景、严谨的工作、严苛的要求的反贪勇士,真有一两个现实版的“侯局长”?至少我们未曾见过。

    为了保证播出长度,此剧就是尽可能的方方面面展开着情节的使劲拖拉。

    你不要告诉我你用小皮球这个孩子在学校砸烂玻璃的细节处理,是要反映腐败的社会渗透力。一部电视剧并不能充当中国腐败的百科全书,就一个拳头你能攥住多少东西?

    但其奇妙也在这里,你说《后汉书》、《三国志》比《三国演义》差哪里?资料的详尽,人物刻画及来龙去脉的准确,文字的精准、典雅,都是小说远远不及的,但老百姓识字不识字的都爱看《三国演义》,如果由刘兰芳念,那就宁听勿看。



    老戏骨多是此剧的一大亮点,要是没有他们在剧中力道十足的表演,这部戏的表现力就要大打折扣。

    但剧本节奏的张弛无度,让这些老戏骨也乱了阵脚。要在戏里表演极度生活化的状态,又得言说严肃的政治性台词,而编写常常不接地气;一会是刀光剑影,一会又是油盐酱醋,反转之快,找不到过渡的点,真够吃力、难为的。

    一部戏好不好,决不能只看老百姓爱看不爱看,或是以反响是否强烈做唯一标准。

    这个本子运气太好,赶上反腐大潮,上下极为关注,揭露形形色色、类类别别的贪官嘴脸,全民拍手,这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不是说这剧就如何如何的好了。如果仅限于此,那就是潮流剧,浪头落下来,热度就会大变,到那时再看再说瑕疵、漏洞,就显得没文化了,更不要提艺术。

    据说这个班底还要出《天上人间》剧集,我一定会看,那个“天上人间”沸沸扬扬好一阵子,至今还存有大量的吃瓜者没看清楚的东西。会不会再次热爆?就看尺度多大,与看客预期一致性有多高。

    只提一个建议,要以“人民的名义”编导演播,也得有艺术上的苛刻与精益求精,在这个伟大而瑰丽的时代,好好用足气力,留部足以回荡多年的大剧声响。

    至少,它的经久性要能比得上《渴望》,也算对得起近期日日热捧的人民,而且你用的是他们的名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