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事讲点文化,以旅游为例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上篇说到文化的守护功能,感觉意犹未尽。

    这是长城景象。

    你不要呀呀的假装惊奇,类似画面里的这种拥堵,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做过其中的一员。用摩肩擦踵形容难以准确,那是无间缝的水滴涌成的人潮。

    这就是我们干的旅游的事情。

    上海外滩,重庆磁器口。

    一模一样的景象。

    还记得上海几年前外滩搞过什么活动,人潮突然无序,惊涛骇浪的踩伤人。

   这就是我们干过的找死的事。

    在黄山,上山索道排队近三个小时,看到下山等待队伍更长,毫不犹豫的跟同伴每人交50元钱被个清洁工带入提前。

    所以你也不要假装对越南海关私收中国人小费大惊小怪。

    这就是我们干过的说是旅游却不得不贿赂买方便通行的事。


    黄山山顶一步一挪的观看亦是令人印象深刻。

    我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广告词改成“黄山归来再不看”。

    拥堵里层还有更多的心理拥堵:一会儿扮你孙子一会儿当你大爷的导游安排的强制购物;猪食一般的团餐;旅游地个别游客被辱骂、殴打。

    在川西北西藏,一个当地的藏族导游小姑娘把十几个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汉人游客劈头盖脸的训了一个小时,都是你们汉人怎么怎么不行的赤裸裸、恶狠狠的族别歧视。

   直到有一天,我们到近旁——小城自己开发的杏花景区看,车被堵到几里之外。

   累了倦了烦了怕了头皮发麻了。

    开始有人问:我们在干什么?

    游玩么?不是。

    观赏么?不可能。

    答曰:这是中国人在旅游,中国式的旅游。

    这就是我们干的旅游的事情。


     有人说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大美景寡。

    是的,这话深刻到我们没觉察它的至理性。

    中国人多到什么程度?几十年前上下班高峰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就堵,一直堵到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小汽车王国。

    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年代,傍晚在大马路边抢个乘凉的地儿是大城市人幸福的景观。

    我们不会有一点点埋怨,那是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捏着几套房子、一把股票等着涨钱,跌价了亦无怨,愿赌服输。

    但挤出我们的宝贵休假时间,拿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我们在长城、外滩做水滴,在越南海关受辱,到丽江挨揍,到西藏被训,在购物店里让大刀砍宰,我们还能任劳任摆置,且有怨而不能言、不敢言,这都成啥了呢?

                  

    球迷、歌迷、铁粉的甘愿被奴役的疯狂,是内心制造的热爱、梦幻,我们这些中国游客算什么?



    当你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最美的湖,看到的是人头、人流,自己困在其中,你算是看过西湖的本相了么?

    也就是到此一游罢了。

     “旅游景点”这个概念不知是谁发明的,它就是祸害中国人的根子。

    过去穷,没有实力去塑造身边的环境美,就得靠那些天仙丽质的自然环境美,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中国又是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名胜古迹也能满足我们的知识趣味需求,这就构成了“旅游景点”的两大属性。

    但“景点”就是个点,我们又是个迷信名气的文化习性;于是,蜂拥而至,爆棚爆炸,不足为奇。

    “景点”这概念的祸害,它还会普及。现在我们有钱整环境了,或是看到旅游地挣钱眼红了,弄个东西出来就吹是新景点,好家伙,三传四播的,立刻成为人头攒动之处。

     美景一定不能在中国成为“点”,它跟花招粉蝶、蜜蜂一样会淹没景。



      中国式的旅游实在应该往里面填点文化内涵,有点文化的意思。

     我们利用休假,破费钱财,就该享受游玩的乐趣;哪怕是背个旧包,在都市的奢侈名品店跟前扮个傻帽。



    乍一看我们熟悉的这拥堵的场景还以为中国式旅游已经国际化了呢,它却是国外小镇居民强烈抗议旅游者“入侵”的示威游行。什么旅游带来收入增长、腰包更鼓哪一类的事情,人家也意,但更在意日常生活被扰乱,没有了自己喜爱的清静。

     那些老百姓真有文化。

    

       赏心悦目是审美文化的精要,你得是个自由自在的快乐的个体,你有权利享受、体验,你更要懂得文化意义上的拒绝,而不是一趟出行,做了一头任人驱使的驴。

    在单位、在家里、在客户服务对象跟前你忍声吞气、低声下气,在旅游时,即便是再具盛名的风景,你也要拒绝游人如织、团餐猪食、挨训被宰。

    退一万步说,我们哪怕再没有文化,最起码得知道,驴友不是头蠢驴。

    我们能想起的那些古今的描写景物的最好的诗歌,没有一首是在如今的这般旅游情境中诞生的,它也诞生不了;它需要对影成三人的孤寂,需要野渡舟自横的安宁,需要能听到花开声音的安宁。



              

    如果连近旁的风景都被人潮涌满,那你就学老树,趴在家里画风景玩,那一刻,做个文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