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自己好一点,OK?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有眼无珠“是骂人的话,那么明显的东西你居然看不见,白长双眼睛。

     这个意思你也可以用“眼大无光”来说,还是有贬义,但骂人的味道淡漠许多。或许还有理由,长时间视,用眼习惯不良,导致眼轴凸出,看上去眼睛就没有光泽

    但我认为我们实在理解错了有眼无珠“的意思,它实则是上天彰显人类愚蠢的一个警示,我们却没有听见。

    从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大讨论开始,我们就干了一件有眼无珠“的蠢事。

    我们说“人之初”,说的压根就不是“我之初”的针对,而是泛化的类称,那“人”从来都不是个体,而是上纲上线到人类。

    俗话说得好,那么大的林子,啥样的鸟没有?你偏要讨论这鸟是好鸟歹鸟,人打娘胎里出来是善呢还是恶,一争就是几千年,鬼迷心窍一般。

     就像经人介绍谈对象俩人一见,腼腆害羞的装劲刚过,就要很严肃的问清楚“三观”是否一致,处不好都要赖它了。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拿长袖褂子当袜子往脚脖子上套,连“眼大无光”都不够格吧。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大的危害是它把我们自我认识的通道给堵塞了,动辄登高望远,俯视全人类,唯独忽略了自己。

    有眼无珠“,就是眼中有人,目中无我。

    有句话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蠢得很;聪明人都知道要了解森林,就得从吃透一片叶子始,正确的说法叫“一叶知秋”。

    这个祖宗传下来的大而无当看事物的老毛病,实在是害人不浅。

    我能想起来形容它的句子是:我们住的屋子之所以黑暗,是因为早早就灭了“小我”这盏灯,只保留了满天的星空,给自己照亮。

    还是从我们自己说起吧。

    50后、60后出生的很大一部分,从小就缺乏自我认同感,白话说出来就是打出生起就不知道该爱惜、肯定自己。

    那日子穷困到极端,能饿屁掉人,绝少有当娃时就被宝贝长宝贝短的哄着宠着,你是多余的,被嫌弃成为许多人的通感。

    你看祁同伟们,一辈子都要为自己的这个创伤付代价,就要证明自己行,活偏了路。

    我们那一代人有个最动听的名字,叫“祖国的花朵”,整体上是,电影里也是,具体到每一个就是花呀草呀枯叶碎石子的区别了。

    每个人都受到过语言暴力的凌辱,那根本不值一提。调皮捣蛋的天真,被皮带抽老实的不是少数,鸡毛掸子、扫帚头子打是家常便饭;老师最喜欢用她粗胖的二拇指生硬的点着你的脑袋说你笨得象头猪。

    打小就不敢爱自己,也不能爱自己,我们人生的根基就这样扎歪了。

    你现在去想,文革期间的械斗,不同人之间的仇视,践踏尊严的挂牌子游街,给人剃阴阳头,那得多恨自己才能干出来啊。

    我们把从小对自己的厌恶、耻辱感,以激烈革命的样式发泄出来,把人变成非人。

    领悟到中国文化缺了爱自己的脊梁骨的根由,已经是伤痕累累,而且是修复自己心灵创伤许多年之后的自悟。

    我在《我的菩提树》那篇文章里写道:

    “我用心去找寻童年时期每一次的被伤害,看我的恐惧害怕由哪里来,看我曾经的对自己最早的那一次厌恶,那厌恶使我成人后一次次受不了他人,把自我的缺憾恶狠狠投射他人身上,肆意的去践踏。

    它原本不是怪兽、恶魔,就是头受到惊吓的小狗、小猫、羊娃娃,没有人抚慰、爱护过它;被训斥、体罚,附加上自我谴责、自我厌恶,受惊的它不知所措,千锤百炼后变成了狰狞、凶恶的情绪,心理的怪魔。

   这是一次又一次由一片片树叶织成的长途找寻。

    有时你似乎看见了,但它又模糊远去;有时你甚至抓住了五十年前那个孩子的那双纤细的手,但他又挣开了。

    我在那棵树下,最终找到了他,拉着他的手,跟他说对不起。

     当我说我会永远爱你,看到他满面泪涌,我也泣不成声。

    我今日方知,所有对他人的爱,源自对自己的爱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根基在信任、肯定自己。

    愤怒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自己以为的自己的丑陋。

    听我的,咱别勇斗私字一闪念了,别怕人家说你自爱、自尊、自恋什么的,就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对自己好点,满脸的自我肯定的灿烂笑容,你拥有了温暖,世上才有春天。

    这个世界,我们被教导善待他人,其实那是末梢,善待自己才是开掘到大仁大爱的永不枯竭的源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