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当年的样子(4)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学校的最高点在科学馆顶楼天文台。

    站在上面的视觉,不知你还有印象否。

    登此顶而小校园,它就像盆景。

    那时电厂刚刚增加了七号机组,尽管使用除尘装置,粉煤灰还是会一天在校园里落上薄薄的一层。



    抬眼往淮海路望去,新建的人民医院门诊楼算是一花独秀;再就是邮政大厦,电信大楼。

    医药大厦已经由大巫变小巫。

    沿街大多还是单调而整齐的六层楼老样子。

    除了电厂的几栋高层,我们的科学馆的天文台,能上榜淮海西路的地标建筑。

    相山也未见大绿,还裸露着肌肤。

    “皖北江南”与绿金淮北的理念,仍在急着要发展的匆匆脚步中沉睡着。





    会想起三十年前,站在校园高处看到的情景。

    老实验室扒掉前的留影。

    那里做过补习班、教师宿舍。

    王兴奉、岳庆峰、钱步照,几家挤在一起。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绿化美化过的校园。

    那是那时我们最美的样子了。




    一中的制高点一直都是地理组的天下。

    天文望远镜是爱好者的最爱。

    开始是陈万灵老师带着大家玩;后来是李银杰、张振玲老师。

    到小张靖,就玩出国内一等奖了。



    其实一中有许多趣景,当年急急的走来走去,我们未必看得见。



    你比如,雨中漫步,一园的烂漫。



    再比如,灯光初上,喧闹一小会的教学楼顿时安静的情景。

    能听到几个大嗓门老师的讲课声音,走哪儿都跟着你。



    你若是心细,能看见躲到一边僻静处的小海豚在自娱自乐。



    有时,读教室后面黑板报上的一两首诗,都能把人暂时从高中、高考压力下带跑。





    不经意中,我们都成了那年的风景。

作者相关文章

一本书的情怀

嵇康之死

珍藏一本画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