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韵书香飘龙城(4)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有个老段子流传甚广。

    说是很久以前小提琴还是个稀罕物的时候,一位大师曾经到乡下做普及性的演出。一听大师来了,十里八乡的扶老携幼都涌过来,将演出场地挤得满满的。

    可不管大师如何尽力,演奏不到终场,只剩一小娃在大师脚跟前打盹。

    大师心怀宽坦,感觉能普及一人也算是播下种子,问娃儿听出啥没有;娃儿说叔你踩的是俺家板凳,俺等着拿回家。

    遭遇了历史断档的古琴亦然。

    一年之前我还分不清古筝和古琴的分别;初听,对古琴那么细小的声音表现出的自适自在既感惊异,也很是不解。

    习惯了向外展示、宣扬的表演性乐器。

    但时代在剧烈的变化。

    电视台记者随机采访我身边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没有预先的台本,小姑娘娓娓道来对传统音乐的仰慕。

     就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传统段子里的小提琴家的闪闪发光。



    萧县龙城书院的这场雅集,考虑到古琴一弹到底,听众可能会出现的接受难度,设计了相连的文化样式上的点,以寻求观众更多的呼应和共鸣。

    来自淮北的古琴师赵雪、汉服爱好者顾东方两位小姑娘,表演汉族的历史传统场景:琴里花红美,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好奇。

     赵雪学古琴十年,亦在修行香道;而东方对汉人的传统民族服饰的迷恋,近乎于痴。

    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回溯、仰望与追寻,展现了多元化社会形态中一代新人寻根的情愫和高度。

    这是一种文化自觉。



    同样来自淮北的茶道和琴艺的合欢,亦是引人入胜。

    茶艺师张露晨指尖的细腻,神情的端庄,一招一式的优美,堪称画卷。



     与之配合的琴师叫梅厚磊,淮北新当选的古琴协会副会长。

     他的琴音低调、沉稳,非常注重细节处理。

    我是今年夏天在市文化馆举办的古琴雅集会上才结识的他。

    那天上台的大多是长裙长发飘逸的女生,唯见他长衫在身,一介书生的模样。

    让人眼睛一亮。



    梅老师在市一中斜对面开家琴行,就以售琴、教琴为生。

    闲来和上门的朋友喝喝茶,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仅在台上,风雅、风骨更闪亮于我们的日常。




    河南永城市古琴协会副会长刘海燕和书家郑老师的琴书合璧,真是别具一格。

    全场皆惊艳于郑老师,站着写、蹲着写,行草依旧峻拔、流畅。

    古琴妙音,让书法自由飞翔。



    被粉丝奉为“男神”的山东济宁古琴协会会长刘琪,试琴都有粉丝追。





    古琴雅集由他压轴。

    但他新奇,偏不碰古琴。

    箫吹一段换陶笛,陶笛一段来古埙,最后索性引吭高歌。

    端持几种传统乐器的清清雅雅的面目,却又显出出神入化、活色生香。



    这个冬至的龙城书院,就这样成为美丽而鲜活的记忆。

作者相关文章

琴韵书香飘龙城(3)

琴韵书香飘龙城(2)

风情雅致的东篱别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