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暖的棒棒茶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临涣怡心茶楼的郑老板待人真是热乎,而他那肤色、相貌又绝对遭人羡慕。

    这次进老茶馆喝口茶,谁都没招惹,就想安安静静的聊会天。

    没想到郑老板还是认出了我们,忙让进去。

    包房人满了,我们就在僻静处扯张小桌子坐下。

    他记性真好。

   上次我们在这里开过民俗研讨会,就见过一面。



    我喊他“小郑”。

    看上去也就三十多、四十左右。

    朋友说,他可是老郑的年龄了,小不了你几岁。

    我就跟郑老板开玩笑,就你这年龄和长相的反差,完全可以现身说法,把喝棒棒茶永葆青春这一句弄成广告词。





    这大约是真的。

    从我第一次听李宝聚老师唱大鼓,到这次见,总有好些年头了。

    没想到我镜头扫向他,竟没认出人。

    回来选片才发现他也在那里,和一个老姐姐在叨叨事情。

    他也反而显年轻了。



    时间,在老茶楼的那碗茶里,似乎凝滞住了。

    暖暖的棒棒茶,有种将日子融化了的温情。




     每回去临涣,都要见见王利雪。

     说是忘年的朋友,好像又不对号。

     在我们心里,她更像个小妹妹,孤悬于距城四十公里的乡镇。

     总会看看她近来好不好,说一会话。



    前年在东篱与小城文坛“七仙女”结缘,品茶论道,唱和、臭美,发起了东篱汉服社,热热闹闹了一阵子。   

    利雪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文学上最认真、最努力的一个。

    孩子小,才上小学;她又是高中老师,课满满的。

    但她不停笔的在写;报纸、杂志、网络,不时看见她的散文,一篇比一篇厚实。

    我都不知她的时间是如何挤出来的。

    很多人写作,都会说自己热爱,其实充其量只是个爱好。

    文字有光亮,有温度,用它照亮别人,温暖众多的孤寂,更像是穿着令人炫目的旗袍汉服走T台。

    利雪不同。

    她还需经历我们都走过的要更多人认可的阶段。文章出来,会在群里求教老师。

    那种对自己的苛刻,几乎是一种急切。

    写着写着,她就明白了,文字的好坏,更容易是皮相的诱惑。

    如果你热爱,总会有一天形成一种亲密关系,直到相互依存的状态。

    恍然大悟为什么写,如何写。

    利雪的文字从稍硬、表象,到沉浸、沉静,从呼喊着写,倾述着写,到凝视,向内思考。

    由感觉的小器羁绊走出来,更自如的书写大大小小、形形色色。

    她在更宽广的路上稳稳的走去。



    利雪到街面上买来几个烧饼,我们就着火炉撕开烤着吃。

    闲扯些眼前身后的琐屑事。




    上午十点左右是茶楼人最多的时候。

    敞着门屋内也是热气腾腾。

    在这里喝过那么多次茶,没有如此心静过。

    望见“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门对子,便觉乡间的明白人,说得真好。

作者相关文章

到古镇喝茶去(1)——淮北风情

小城七仙女(一)

临涣茶暖,东篱花开——“树屋”的隐喻(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