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叙事:今生今世的乾隆湖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一眼望过去濉溪的乾隆湖里高耸的尚未完工的潜龙阁,就知它注定会是小城水面景象的新地标了。

大手笔的古建气派,伫立于湖中的轩昂。

左桥右亭的整体烘托。

1500亩的水面、岸边,无论你身在何处,抬眼便是它的身姿。

古朴典雅,卓然不群。

成效显著的塌陷区环境治理,形成了相城周边几十里湖连湖、湖邻湖壮观而美丽的地表风貌,亭台楼阁建筑也算不少,但如潜龙阁这等气度的格调,却是独一。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它带着乾隆湖走出了皇帝传说的窠臼,走出了自己的身段。

要说乾隆湖的前世,多少有些高攀的嫌疑。

看一些材料记述,这一片水面曾经是乾隆帝驻足过的地方,因此命名为乾隆湖。

4个镏金大字“惠我南黎”,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此留下的手迹。

我的历史记忆里,“惠我南黎”好像和相地大旱,渗水崖出,地方官上报的天意瑞祥有关。

题字的根由不在这里,而在相山。

更让人觉得不大靠谱的是皇帝改店名的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出巡江浙至此,不思用膳。

恰有徐口麻婆奉豆腐一盘,乾隆食之,顿感豆腐细腻柔软,麻辣爽口,妙不可言,遂将她的小店改名“乾隆豆腐店”。

总觉得是皇帝过年也不过吃饺子那样的淳朴想象了。

在相县与铚城撤销行政建制以后,相城迅速破落、凋敝,断崖式的跌落成乡的规格,而濉溪由集市逐步成长为宿县所辖的商贸大镇。

四十年代日本鬼子占领濉溪城留下的照片里,还可以看见古城墙巍然屹立的模样,甚有气势。

这样的城门楼子建在集镇上,非常罕见。

小城的历史发展线索似乎永远在云里雾里混沌着。

那个宋国的陪都,确凿的留下了共姬墓。

后来所辖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泗水郡、沛国沛郡所在地相县,忽然一下子就在一两千年前消失了。

就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繁华遗存也没有,消失得毫无痕迹可寻。

我始终怀疑相山公园里的奏鸣台前横亘的长堤,是古相城的城墙。

遗憾的是查无实据。

砌个水泥马用铁栅栏围起来,便是刘邦在此饮马的论证了。

一切都在据说、相传里掖着藏着,或者子虚乌有着。

而濉溪境内最有影响力的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嵇康,却叫亳州抢去了落脚点。

濉溪人长眠成了涡阳人。

雨中去看乾隆湖,更增一分感叹。

我甚至为那个淮北地界最高的塔阁,不能命名为“嵇康阁”,却叫个什么潜龙阁而遗憾着。

略有些伤感。

与其在据说、相传里骄傲着,不如结结实实的将我们实实在在拥有的自豪展现出来。

也罢,就让历史的惆怅随风而逝吧。

新生的乾隆湖,用不着再凭借那个到处乱跑、到处留下笔墨或据说的乾隆扬名立万了。

环湖风景区、步行龙图街、老城石板街三块构成的乾隆湖景区,靠自己的风度就足以顶天立地。

石板街是濉溪人自带光芒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它承载着、展现着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过往、今日、未来的满足和快乐。

一口煎包,一脚石板踏足,一声叮当的敲锅补锅的响动。

光阴被我们拉长在目下。

逐步完善、精致的环湖风景,与濉河河堤一道,则是濉溪人锻炼、休闲、养眼的好去处。

湖水引到步行街,小桥、小溪的雅致着。

相对而立的白墙黛瓦的二层联排古式建筑,飞檐翘角,渐渐显出风韵。

真是期盼步行街古建这一块,能形成为小城的另一个文化高地。

别再像大运河古镇那样,已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杂货铺。

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店林立,茶楼、咖啡店比邻。

与老街市井的俗世幸福遥相呼应。

对复兴濉溪城古睢书院深感兴趣的老沈,看中了这块地盘,也想在此出一份力。

用琴棋诗书画茶的展示、讲座,把步行街的儒雅气息、氛围带动起来。

偏重建好,摆出个样子,而轻用好、管好,是国内景区建设、完善的通病;而过于着力于历史形象的塑造,忽略今人的舒适和快乐点,也是一些景区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整修濉溪老街开始,乾隆湖景区就有了建、用、管一并统筹的思路,它的今生今世,想必是可以希冀的美好了。

作者相关文章

小城叙事:在小城舞台上唱歌的罗大佑

东篱故事:天凉秋好

记录:雨寺僧影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