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宅居点滴(2)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早晨四点多起床,夜还昏沉沉。

思绪从点起第一支烟开始缭绕,逐渐饱满着、充盈着,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写完公众号文章发出去。

接着吃早餐,饭后简单收拾一下屋子,然后烧壶水沏上茶。

上网浏览新冠信息,会对不断蹿升的数字揪心;再去看看小城的有关公告、消息,几个确诊、几个疑似,势头如何,我们应当怎么做。

我们实则在心里并没有对这场疫情做好充分准备。

从非典到现在,我们经历了甲流爆发、口蹄疫等等一系列疫情,对小城来说都是有惊无险。

淮北非典专科建在了桃园矿那边,03那年根本就没用上。

我们习惯了站在场边,每一次的心存侥幸都侥幸过了关。

不就是叫在家里宅着么,宅呗。

到封路之前,我们只把湖北、武汉看成一线。

但这次不同,它已经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身边,而且神出鬼没、虎视眈眈。

你能真真切切的听到它的脚步声。

小城的人流被宅居海绵一样的吸干,成为一座空城。

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也站在了严峻的一线上。

你必须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

深知要对新冠信息看得适当、适量,过度关心只会加重忧虑、担心,心思泡在里面,要走出来就难了。

心平气和的翻翻书、翻翻电视。

把一个五十多集的《大明风华》电视剧翻完。

王学圻算不上男一号,但他主演的永乐帝死了,这部戏也就没什么看相了。

闲着也是闲着,还是看到汤唯主演的皇太后和自己的初恋游弋海上,立在船舷,穿着古装的“我心永恒”姿态看着挺穿越的。

这个结局让人笑破肚皮。

暂时忘记了门外还有场灾难继续延烧着。

被封闭在家中,这种“宅居”形态对小城多数人来说,假装适应其实根本不适应。

许多人平生第一次迫不得已的受限生活,自我软禁。

啥也不能干,啥也干不了。

它和宅男样式很不一样。

宅男是一种消闲方式的选择,它有充裕的快递、外卖、网购做支撑,没有镣铐,随时可以自我解禁。

“宅”出的是自由自在感。

就像那些活得朴素、习惯于安静生活的人,这种自我软禁无异于继续修心,人也如鱼得水。

宅居生活最难过的第一关就是你要消除那种自我施压的焦虑感。

好像自己不能在这场灾难面前使上劲便会生出亏欠、内疚感。

盯着全世界疫情,查找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证据,寻觅英雄,对疫情失责者做有罪推断,制造感动或跟着去感动。

你就是明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你这个“责”就是安安生生待在家里,你安全了就是完成了职责,他也不会相信。

这个责太渺小了,怎么得也要有点使命感吧。

结果呢,你会发现你把自己完完整整的扰乱了,宅在家里也没个宅样。

宅在家里的人还要去寻找、推断真相,不是可笑是可怕。

看新闻:当地时间1月31日,马来西亚警方对中国驻槟城总领事馆门外的三个来历不明箱子进行定向爆破,炸飞大批N95口罩。

原来箱子系当地华人捐赠的物资。

我觉得自己要是过度关心,就像这个定点爆破。

如果你真想做点什么,让我们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吧。

上面的七个“抢”,能否控制住咱不去凑这个热闹?

能否意识到双黄连抑制新冠肺炎还是个谜团,而能抑制智商却是确定无疑。

少买几个KN95口罩吧,把它留给最需要的人;希望你能把同城的确诊疑似病患也看成是病魔受害者,不要再用最恶意的推断去施虐他们;去市场,绝不抢购、狂购,对我的城保留点信任。

别让自己的心里也藏着个“美帝国主义”。

有人很幸运的把活动受限的宅居看成是一次人生际遇。

延长的春节假期,不得不让自己闲下来就索性闲下来。

做点好吃的,读几本久违的书,把抖音里的各种庸俗到极点的段子咧着嘴巴扫一遍。

屋里屋外一日游;两个人三个人也掼蛋,硬脱的,两三把打到老A。

男人呢终于兑现给老婆孩子包个饺子的夙愿;女人学个新菜,味道不怎么样也要摆出形状,刷刷朋友圈。

或者干脆学回古人,泡壶茶、点盏香、拨拨弦子。

这个暂时的受限确实有点长,好像是突然刹车,就那么直愣愣的停在了马路中间。

不知啥时候可以松开脚闸继续走。

很多人在滋生着、憋闷着各种各样的委屈。

想爆发,却找不到出口。

就跑网上刷愤怒或存在感去了。

还是老曹好,几千里地跑回来就想会朋友,却憋着酒瘾像吸大烟缺烟吸一样的难受。

他喝酒必须有人陪,否则喝不开情绪。

时不时的晒酒,原打算过年喝的一柜子还是一柜子。

天天都能感受到他的难受劲。

我想叫他多陪陪老爷子、媳妇、孩子,这是上天给你的拐点。

一想又是教育人、引导人的老毛病要犯,忍住没说。

东篱堂主沈怀远宅在家里闷出了创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喝,咖啡壶煮花雕,中西结合。

假戒酒的面目一览无遗。

文友大医精诚留言说:疫情,既是照妖镜又是试金石,疫情下的众生相,既有拿无知当个性的流窜者,也有勇闯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确实,疫情会放大人性。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它说的意思简洁明白,而且你知道这种腔调在农村就是实用、对路。

但还是觉得有点调门不对、动作变形。

谨慎小心变成抛弃、背离;提醒变成恐吓。

是不是少点啥呢?

我们不能拿人性的弱点来补救人性的不足,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都不能丢弃良知与守法的底线。

“封路”、封村、封小区变成野蛮的扒路、堵门。

你只要算算新冠爆发以来卖了多少只口罩,就知口罩的事情和蔬菜短缺一样,源于深深的恐慌。

也有文明素质由此提升的大量例证。

上海的一个小区有个自己的每日排查、检测、通报:确诊零,疑似零,居家医学观察的有几个,哪栋楼;其他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区的住户特别安心、放心。

这就是要最终形成安全健康社区的雏形,据说武汉已经开始构建。

这次疫情,可以毁坏文明,也可以塑造更为坚固的文明形态。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选择。

并不是病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

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屋外的路灯亮着,黑漆漆的夜也有光明。

我在想,不管夜有多黑,我们每个人总得点盏灯让它亮着。

照着我们回家的路。

作者相关文章

宅居点滴

他者

写取一枝清瘦竹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