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闻:车过宁乡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我们坐的旅游大巴由长沙向湘潭行驶。

途经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那就是人们已不太熟知的刘少奇的家乡了。

那段路非常难走,山道弯弯,路窄,车上颠簸,显见长年失修。

导游说:宁乡人有气,刘主席太冤了,他们无法消化这个屈辱。这条通往韶山的必经之路就让它坑坑洼洼吧,再难还有刘少奇难?

几十年过去了,乡间人还是那么情绪很大的看待那一段历史,是我不曾料到的。

 

宁乡县并不富裕,但老百姓就是愿意给刘少奇修纪念馆,整旧居;还要讲讲气派,没有钱盖宫殿似的,就圈好大一块地,就要它开阔,来显示宁乡也有气度不凡的大人物。

心里明显憋着股劲。

我们这辆去往韶山的旅游大巴通过时,路边的宁乡人带着侧目而视的情绪。

是的,当一位共和国主席没有经过任何程序就被打倒,在慷慨激昂的革命群众中饱受凌辱,甚至在临终前得一口水喝而不能,死时登记名册,竟然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我们还有什么颜面怪怨宁乡人的无礼呢?

         

    我们小时候知道刘少奇,是因文革时期的漫画。

    他顶着“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等许多名号,和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并列。

     那个“大”字,定性了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总头目的地位。

    成人以后才知道,在共和国短暂的政治历史中,他是最大的悲剧人物。

    大叛徒是因为他曾经被捕入狱,大内奸是因为他主管过白区地下党工作,大工贼是因为他早期发动过安源工人暴动。

    你的所有九死一生的革命经历、功绩都成为你的反面,还有比这更冤的么? 

   

   研读历史典籍后感觉,刘少奇是个非常谨慎、勤奋的人,擅长技术性管理和对官僚机构的驾驭,处理问题比较理性。

    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一度他的实践管理威信更甚于毛主席。

    但他还是头脑简单。

    当他处于十分危险的威望过高境地的时候,居然毫无知觉其中的凶险。

    有人给其断语:一生唯谨慎,大事却糊涂。

    最终背上资产阶级司令部总司令的黑锅,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有一段时间,毛的话在北京已经不灵;而且毛挥洒性情的诗人气质,与战略家的跌宕气度,在政府管理中已经被认为是有危害的东西。

    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它有自身的程序、规范和严谨要求。

不管怎么说,中国共产党中,有腐败分子、变节分子,从来就没有一个反动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后来的平反定性认为,刘少奇确实是个忠诚、朴素而正派的共产党人。

    

   刘的故居也是门前有小池塘的湘地富裕家庭房子,远看和毛的故居多有相似。

带着对这位共和国主席悲惨遭遇的复杂心情,很多人来到这里。

这里没有神话,甚至少有传说,一位投身革命的乡间富家子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儿时和少年时代。

我始终不解,象刘少奇这样的中规中距的谨严性格,如何走上了在当时看极其危险、前程并不明朗的造反之路的。

只有一个东西可以使之心灵燃烧,那就是青年人的理想,救中国的抱负。

韶山因毛泽东而迅速成为著名旅游地,老百姓每天都能够笑吟吟的迎来送往来自全世界的观瞻者。

花明楼镇,刘少奇的家乡,则显得极为冷清了。

这就是历史。

我们的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

 车行于宁乡坑坑洼洼的田间。

刘少奇就是在这里搞调研,发明了能够激发农民积极性的“三自一包”,而这恰成为他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铁证。

文革后的中国农村改革初始,它就是“三自一包”的延续与深化。

作者相关文章

读史:庐山那段历史的“口语”——《中国名山》庐山系列四
见闻:荒野之元曲孤魂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