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长巡山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萧县龙城书院的正厅中间的孔子像,每回见我都要在心里拜两下。

一拜孔夫子,他是我们教书行当的祖师爷。乱世中不求个人生活的舒适、安宁,选择了大仁大义的人生。

他所树立的为师者的人品标杆,至今仍是准绳。

二拜孔子像边上的两句话,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这两句出自清代石韫玉的对联。

石先生是乾隆五十五年一甲进士,授修撰,官至山东按察使。诗文均显隽才,有《独学庐诗文集》传世。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属平地起波澜,立意真是好。

思想成熟,文章自然深沉老到;学问深厚,气质也会优雅平和。

真学问、真书写是熏陶、滋养,能放射出儒雅。

尤其是“文章老”的遣词用意,醇厚着意趣,莫能名状其妙达。

若是非要切开尝一口其内瓤,便是夫子的“不惑、知天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文字里优游,一景一物一人一瞬间,信手拈来,便是一朵朵莲花。

此回来龙城书院,说句打趣的话,是陪着山长沈怀远“巡山”来了。

书院南面、北面山坡上的杏挂果初熟,漫山遍野的清香。

就跟东篱的果圃,虫咬客人摘,或是落地肥了田。

当初接龙城书院山长的聘书,堂主老沈就把一份责任放到了肩头。

按照他“家活懒外活勤”的自嘲,龙城书院搁心里摆得比东篱山庄的事情还重要。

东篱的事情一次一次的被伤心,心里落了灰尘,长满了疤痕。

有时就到龙城书院寻些安慰。

有事没事过来看看龙城书院,帮着筹划活动,听听曹涯院长的咨询、求教。

心里舒坦许多。

沈山长和曹院长他俩真乃“天仙配”。

老沈擅长灵机一动,奇思妙想迭现;而曹涯则是执行能力极为强悍的行动者。你只要能想敢想,他就能给你做出来形状。

龙城书院一年一年的稳步前行,渐渐成为萧国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坐标。

有时想想,民间热爱传统文化的士绅、乡贤、企业家,不花国家一分钱、不让政府操半点心,一手打造出一个能展示此地文化气派的公益场合,实在是做了可以为后人传颂的极有功德的事情。

读经、讲习、传播中医文化,书院里高朋满座,求学者日众。

河南济源市文化学者王世平先生、济源王屋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广先生一行到访淮北东篱书院,回程中山长老沈特地把客人拉到龙城书院来。

王老师专做济源当地历史文化研究,说起济源的历史名人、生态优势滔滔不绝。

他的口音是靠近山西地界的河南当地土话,听着费劲,得要人翻译。

八五年出生的济源王屋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总虽是第一面,却早有耳闻。

他利用当地山上的野葡萄做红酒,料材虽是上等,却在酸涩、厚甜的口感上止步不前。

结识堂主老沈一班人,请国内知名专家一起合作攻关,造就了东篱干红这样的品质、口感皆有口碑的干红系列。

小伙子实干,想方设法带着当地乡亲致富,还想着开文化旅游民宿再上台阶。

身上洋溢着愚公后人的执着劲头。

山长老沈擅结人缘,新近结识的最有趣的朋友,要算是老孟。

萧县中医世家、普济堂第五代后人,鑫龙置业董事长。

与老沈脾性投合,近来形影不离。

老孟有些怪癖,生人面前无话,几个小时在一旁不吭。

客客气气的与人虚与委蛇那一套压根不会。

来萧县见他与朋友闲话的茶坊里挂幅字,想要气定神闲心安宁的意思,那字却写出努力石破惊天的张扬。

文义和字的声息逆着。

他的环境氛围,不乏这种纠结。

养的一群气宇轩昂的斗鸡,和安详画面的高士图楼上楼下做邻居。

我就猜他的心愿和心情老不在一个调门上。

最近老孟和老沈一起上黄山、去婺源、再赴济源王屋山,就要寻个安放心愿的好地方。

眉目渐渐舒展开,心里也慢慢的山清水秀起来。

你不得不佩服老沈这个山长厉害。

人家山长也就是挂挂牌、讲讲学。

老沈则是广交天下山人,把我们这些市井的大俗人往山里领。

我心想,迟早老孟也要被他拉入山门,做个心思和心情一个调门的山人。

作者相关文章

“堂主开会”

琴韵书香飘龙城(1)

山民老沈变形记(4)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