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咸飘香

 柏涂hyzvi9113s 2020-09-17

 温瑞香

        夏日,行走在家乡埔埕的大街小巷、乡间小道上,空气中时不时就会传来阵阵清香,那香中有糯糯的甜,甜得自然清新;甜中有微微的酸,酸得恰到好处。燥热的夏日吸几口如此甜美的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也许您猜对了,这就是家乡埔埕夏日特有的味道——李咸的清香。李咸是由李子鲜果加工而成,市面上都叫李干,可多少年来,埔埕的男女老少都称之为李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尔雅》收录了“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的这一名句,可见我国在西周春秋时代就种植李子了。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实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因而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李子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作用,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高的惊人,堪称是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级水果”。

        正因为李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埔埕人广植李树。埔埕栽种芙蓉李有近700年的历史,始于元末明初,盛产在明朝万历年间,有诗为证。明代诗人陈鸣鹤所作的《草堂寺》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故社枌榆同佛会,成蹊桃李足斋粮”,足以说明当时埔埕已广植李子。特别是精心培植出来的芙蓉李名扬天下。熟透的芙蓉李,果实的尾部有些小红点,轻轻擦拭几下,从浅绿色的果皮里就会漾出胭脂般的嫣红,如大户人家夫人娇艳的粉面,故又赢得“夫人李”的美名。

        李树种多了,李果也多了,鲜果销售不了,聪明睿智的埔埕人通过“摇青、洗果、摊晒、腌渍、焙李”等工序制成了名满四海的芙蓉李干,让埔埕有了“李果之乡”“李干鼻祖” 的美誉,李干也成了村庄地标性特产。

        每年夏天一到,埔埕家家户户忙于采摘李果,晒制李干,村庄东侧的大樟溪鹅卵石滩成了天然的晒场,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福建省著名民俗专家鲍国忠老师是这样赞美晒制李干的劳动场景:“村庄大樟溪畔的开阔鹅卵石滩,每年夏季那壮观的摇李咸、晒李咸场面,绝对是天下唯一的劳动情景。我一直感叹,埔埕的一切存在,绝对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水平。”多少年来,那李摇与支轴发出的“嘎吱嘎吱”声,那李果在李摇里欢跳时碰撞出的“嚯嚯”声,那摇李人口中有节奏的“嘿嗬嘿嗬”声,组成了一首动人心弦、 催人奋进的劳动交响曲,那音谱跳跃在脑中,萦绕在心头,氤氲了一代又一代埔埕人的心田。

        埔埕人不但善于种植李子,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芙蓉李,还善于经营李子生意。远的不提,就拿清代和民国时期来说,村民们把纯手工制作的李干通过大樟溪水路运转,运抵福州上下杭会馆,再转运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至今还记得李干收成季节,埔埕古渡口南港船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那时,每百斤李干值七八钱黄金,经久不衰。埔埕的李干曾经飘洋过海,在南洋(东南亚)一代颇负盛名。海外商户定购李干,只要在来函中写上“中国埔埕”,就能溯着大樟溪逆流而上,找到李干的根脉,收到称心如意的李干。埔埕林至环(号环庚)家族在福州上下杭开了家“荣升记货栈”,享誉四方,经营的家乡李干销往东南亚诸国一路免检,足见埔埕李干的知名度,特产李干成就了埔埕的美名,埔埕造就了永泰芙蓉李干的品牌。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埔埕人多地少,实施了移李造田,李树被大量砍伐,埔埕人引以为傲的芙蓉李树毁于一旦,那是埔埕无法回避的难,那是埔埕人难以言说的痛。改革开放后,埔埕农民转型,大多数人外出打工经商,没有继续培植,载誉近700年的芙蓉李从此颓败,就这样,承载了埔埕乡民祖祖辈辈甜蜜记忆的芙蓉李干从此淡出了家乡的舞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可李干作坊还在,祖宗流传的制作技艺不能失传。如今,乡亲们为了传承祖先的技艺,延续家乡的味道,去尤溪、古田、嵩口、盖洋等地购买回李果,根据祖先流传下来的配方和技艺,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水准,以及不同人群和地域性特点,在原基础上不断改良,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十几家李干作坊,年产100多吨李干,让家乡的这张名片再次赋予她的历史使命,走向世界各地。

        今年夏天,埔埕龙津农耕文化博物馆李咸作坊,远赴古田精选李果,传承祖宗流传的古法制作技艺,纯手工晒制了3100斤正埔埕李咸,还家乡千年的味道。乡亲们在群里纷纷订购,有的留着自家享用,有的送给亲朋好友。这批李咸是埔埕农耕博物馆李咸作坊劳动者用振兴家乡的雄心、眷恋故土的爱心打造出来的,物美价廉,好评如潮,供不应求。

        埔埕李咸的清香不但飘逸在历史长河的尘烟中,飘溢在时间长河的流里,飘逸在故乡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飘溢在远方游子的心头,她还成了故乡一张崭新的名片,带着她糯糯的甜淡淡的酸,带着她特有的清香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各地。   

        (笔者特别声明:文中所提到的埔埕包含上埕村、中埕村、埔埕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