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纵与连横,靠着一张嘴在六国刀刃上行走,他们是秦国最大的财富

 人众众人 2020-09-17
大家好,我是趣头条作者农家阿鹏,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说一说价值百万年薪的嘴
一字千金,现代是政要身边的翻译官,要是放到春秋战国,那得是纵横家的辩士。说到辩士,鬼谷子的两位学生——苏秦、张仪自然最为有名。他们有着马云当年西湖游船那样不世的口才,在战国七雄之间游历,和大臣们唇枪舌战,几句话说得人人对他们心服口服。
苏秦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既不是历史专家,也不懂辩论之理、人心之术,对历史并没有很深的见地,对人心也无深入的思考,但是我还是好奇,这春秋战国的君主不傻,怎么会先后被苏秦、张仪两个人先后各忽悠一通,忽悠的还是不一样的学说,而且那么心甘情愿,如获珍宝呢?这其中,是怎么回事?
张仪这俩辩士游说六国的事情,古往今来,给他们著述立传的文史学家大有人在。周总理、马云这些人让我们真实见识了人的口才,大概许多人看来,苏秦、张仪两个人不过是历史的夸张,天下真有这样的辩士?不过我们读史,感慨之言实话实说,不管是苏秦忽悠的合纵,一个人身兼六大集团CEO,把秦国堵在关内堵了十几年,还是他的老同学张仪一心一意地服务秦国,帮助秦国东出崤函、横清六合,他们的口才、他们的真知灼见是让我们深深佩服的,相信大家读史都有这种感受。
洪迈南宋文学家洪迈曾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是他们俩的观点啊,那是像冰跟炭、水和火那样不相容啊,这是因为他们俩的出发点就不一样,苏秦或许有侠者情怀,他想把山东的几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挡山西的强秦,所以他天天搞秦国威胁论;但是张仪呢,他是想让六国服务于秦国,所以他天天搞秦国崩溃论。
合纵连横这两个论当然是我的翻译,不过我觉得,洪迈这说法可谓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那就是他们都为了推广自己的政见,创造了一个理论。偏偏他俩的理论都能自圆其说,听起来都太有道理了。比如苏秦到韩国的时候对韩王说:这韩国有九百里的国土,有几十万的部队,这天下最厉害的弓和弩都是made in Han(当然不是Korea)呐,韩国的将士不怕死,战斗力爆表,一个能打100个秦兵。
这话从我们嘴里说出来韩王估计不信,但是苏秦是建立了自己理论体系的专家,而且天天说秦国威胁论,怎么突然就说韩国也很强了呢。这就是苏秦强的地方,他之前造势,天天搞秦国威胁论,弄得六国人人自危,这时突然来韩国一通忽悠,给了韩王心理上的那根救命稻草,韩王自然信了,关键信了之后蜜汁自信,觉得我一国都这么强,那要是六国联合,消灭秦国自然是分分钟。
但是他同学张仪却对韩王说:咱韩国地势不好守,何况就那么二十万的部队,唬谁呢,专家的话你也信?蜜汁自信的韩王听了张仪这另一个专家的话,心都凉了。那咋办,联想到张仪是秦国崩溃论的专家,他的出发点是秦国其实不强呀,就像勾践灭吴,我们现在跟在美国的体系里闷声发大财一样,要是跟在秦国后面当小弟,那是有利可图的,说不定回头还能宰秦国一刀。张仪这样忽悠得六国都成了秦国的跟班,什么以地事秦的事做得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你看,建立了理论体系,抓住了人心,就把治理国家多年的君王搞得团团转。所以洪迈也感慨啊:这些统治自己国家的君王,就像管理一个家庭的家长,他们真的不了解自己家的客观事实吗,怎么就被玩成这样呢?
他当然是知道原因的,所以他也总结了:听了这些辩士鬼话的君主啊,只想着自己的国家,却不想着整体、这个天下的局势,两个辩士的观点,从他们的立场上来看都是能成立的、能自圆其说的,都能满足各国君主的利益,但是恰恰损坏了各国的共同利益。囚徒困境这其实就是博弈论里说的囚徒困境,两个囚徒各自追求自己的最优解,却忽略了总体的最优解,最终导致总体上最为亏损,不能挡住强秦东出的兵马。正如孔夫子说的,不怕人不自知,就怕人对别人不了解。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了解自己却不了解别人的大人物们被囚徒困境困住呢?
今天小编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留言,喜欢本文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