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评论】高骏森:如人饮水,冷暖自在心中留

 高骏森 2020-09-17
如人饮水,冷暖自在心中留

                                           ——徽州雪诗歌印象

                 高骏森


               《斯卡布罗集市》中文版之《百里香》

       徽州雪在她的现代诗《第一颗红豆》发表后告读者书:本不好意思贴出来,但长此以往,写作就失去了趣味和积极性。写作的过程很愉悦,就够了。

       写作的过程很愉悦,就够了。一个优秀的诗人(作家)是绝不会在乎自己一天、一年或一生写了多少,发表了多少,被各大官、民、网刊转载了多少作品,更不会在乎获得了多少稿酬,多少粉丝关注和追捧。他(她)在乎的,是作品发表后有没有给读者产生共鸣,有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间情怀,有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有其民的内心复杂感。

       撇开文坛上赫赫的名家不论,我们说说身边不以写作为生,但以写作为乐,一写就牵动千家万户读者心的徽州雪。

       她笔下的文字除了具有一般女诗人的抒情、纤柔、美丽、悲愁、善感,浪漫外,更让人欣赏、敬仰、刮目相看的,是有着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飒爽,岳飞怒发冲冠收拾河山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身在草泽,胸怀家国,关注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安康的忧郁眸子和怜悯心肠。她是一只多情的蝴蝶,她也是一只愤怒的蝴蝶。她是现代女诗人屈原。

      清朝诗人得舆在《京都竹枝词》里评《红楼梦》:开谈不说不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徽州雪的诗,我们也可以从她的长调《莺啼序·能赋词最苦》为引子说起。

      浮生宛如一梦,落几番雪雨。故人去,秀阁簪花,似说当日春暮。小荷碧,纤腰楚楚,秋来结子心儿苦。傍新凉,独个伤心,作伤心赋。

  月逐金明,梅依瑞兽,素心芳草渡。怎敌那,瘦菊西风,一生华韶辜负。《武陵春》,又《如梦令》,红笺湿,声声低诉。万年愁,天上人间,谁能相吐?

  红楼往事,妹妹横波,草结相思句。怨只怨,雪心璞玉,盘扣丁香,豆蔻年华,薄霜寒雾。古今第一,情花瑶草。常怜瘦影生悲绪,恨曹公,泪筑葬花女。青灯仿佛,梨花微雨盈盈,颦儿临水香步。

  从来低嘒,草迹微吟,水驿凝露语。点点梦:清波碎璐,柳陌晴雯,纸上风光,静潭飞絮。淮阴古甃,徽州孤野,滴沰和月弄锦瑟,忍呜咽,弹入《莺啼序》。伤心都道多情,春色当时,奈何相遇?

        这首长调读者要是能从诗人内心深处去理解,读懂它,那么,此人一定是诗人真正的知音。仿若《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们也从她这首长调翻篇,来解读她众多的诗篇,解读她这个人。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确实,女儿的心性多半都柔情细腻矜持,女诗人更是如此。徽州雪也不例外,从她的《莺啼序·能赋词最苦》可知,她由想到李清照继而把自己比喻成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词界婉约之宗,也是徽州雪的老乡,词之温婉如特级毛尖绿茶,让人忘不了她的早期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里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徽州雪像这样小巧玲珑娇羞的诗歌也多半以古体诗词为主。

       酥肩小,初露半微遮。红玉灯笼香淡淡,盈盈清白女儿家。风动柳腰斜。  

       终日恨,不卷锦罗纱。羞也非羞羞怯怯,给还非给给些些。干急个人哇。

      这首词的题目叫《赏半开红月季》。半开的花儿如将出还未出阁的女儿,红晕铺在脸上,美的实在好看。题目已画龙点睛,词风更是蔚然成趣,一如小家碧玉的小,又不失六分高雅。“初露半微遮、羞也非羞羞怯怯”,这些词完全有李清照的“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和羞走”的影子。诗人以花喻人,把小女子对爱情的娇羞,又渴望全部盛开刻画的细致入微。诗人的心思真的是初露半微遮,让人看见了一个美如半开红月季小女子的可爱。

      我们再来看她是怎样用《如梦令》来填词写桃花的。

      粉粉的裙儿美,婀娜的腰儿细。占尽好时光,春水没她摇曳。风起,风起,折扇在芬芳里。

      洒脱灵动风趣的短句,真如风起摇曳春水。你说它小,她能用一枝吹开一池美丽,散发一池清香。你说她大,可她无论怎么荡漾,也只在一棵树上,只在一池水中央。

      用最少的字写最精致,最伟大的文章,诗和词不仅是中国古文学瑰丽的奇葩,也是现代汉语文学的精髓。33个短到不能再短的字,且没一处提到桃花,且动静相宜,且平仄有韵,且用词考究,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这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般诗人能达到的。徽州雪不费吹灰之力达到了,是天才,更高的是境界。

       像这样的诗词在她的文集里一抓就是一大把,首首精彩,首首上乘,读的你爱不释手,捧腹大笑。只是对一个只懂欣赏意境,不懂诗词格律、平仄韵脚的门外汉,在这里大谈诗词,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好在,她也写现代诗,写的完全能与古体诗词媲美,所涉面积更加广阔。

      莺莺。是谁唤了一声,莺莺

      丢下未完的女红

      去寻那细碎的莲花步

      却只瞧见,飞花黏住成畹的芷若

      碎荫,摇摇落

               ——《莺莺》

      从元朝悄悄溜进西厢房的月亮在今天女诗人徽州雪的笔下,月亮还是这么的清澈,莺莺还是这么的年轻,每一莲花碎步,都如东风叫醒二月的柳条。这样的诗歌是天然的,纯粹的。大自然蓄积艺术之精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徽州的诗歌,是欲求超脱非超脱。

      不在陶公的青简

      不在灵霄,仙境

      往往于磨坊,村庄,这些

      最低矮的地方

      一定要有农人,秀水

      双喜鹊,青草碧

      当然还要有我

      亲手布置的桃花阵

      铺天盖地的美人屏障啊

      让你进得

      出不去

              ——《武陵春》

      如果说《莺莺》有一种小家碧玉的味道,那么,《武陵春》就是小桥流水的清雅。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条轮廓清晰线段分明的工笔画,几条线段合起来,就是一座雨后悠然的桃源村庄。静之中,你能听见清风走过竹林的声音,阡陌上鸡犬相闻,“让你进得,出不去。”

      生活不止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到底有多远?前方。看不见的地方。无论前方还是看不见的地方,我们都要始于足下千里之行,来放大眼界辽阔世界,做一名真正的诗人或作家,如一位婴儿走向成人的成熟。

      说了她的两小,我们再来说她的两大。

      别再叫我臭丫头

      谷雨之后的暖风

      已开始学唱《解衣》

      千里之外,我做了你的女人

                                  ——《漾》

      这是以《漾》为题做短诗的最后一节。我所说的大在这首诗里是大家闺秀,相对前面的小家碧玉《莺莺》“莲花步、遥遥落”的矜持,这首“谷雨之后的暖风/已开始学唱《解衣》”就明显利索大胆多了。这利索与大胆就是她的千里之行,她的远方。更明一些说,是她岁月的成长、人生的历练,书本的阅读、经验的积淀。用两句古诗形容,叫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解诗不能解的太明白,太明白了就失去了诗歌本真的意义,跟魔术一样,朦胧些是最好的,留下悬念,给不同的读者去猜测、臆想,诗歌才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更何况,文学本身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好比这里的“解衣”用书名号括起来,按常规解释,应该是一首歌,可我搜索了多个音乐网站,都没有搜到,这让我想起了法国作家司汤达写的小说《红与黑》开篇引用丹东作家的话一样,事实这话根本就不是丹东作家说的,更不知是谁说的,可司汤达在这里却有名有姓的引用,包括后面许多章节开篇引用xx作家的文字也大都不属实。徽州雪这里的“解衣”同她的另一首诗歌题目“瓦尔碗篮”,同司汤达引用名人的文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到底想说什么,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猜测,真正的答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出面解释,自有他们的隐私。任何读者都没权利强迫他人的答案必须跟自己的统一。好比“解衣”用书名号括起来,既然不是一首歌,那么根据诗的原文分析,我完全可以理解就是脱衣睡觉,只是诗人羞涩故意做的小手脚。但我相信,一定有其它读者会完全反驳我的观点,这不奇怪。但不管怎样,这是诗人写作生涯的蜕变,是人生的成长,是由小到大的进步,是一种精神人格品质的高风亮节。

      鹰之说:鲁迅文学奖价值几何

      闻一多大奖文都不通

      新诗十九首,什么玩意儿

      周金平老弟说:远离诗坛,接近诗歌

      徽州雪说:得了吧,回家种地去

       关博

               ——《博客上的诗人们》

      这诗歌写得很滑稽,很风趣,很幽默。但当你认真起来边读边想,不知不觉,你的眼前就会出现诗人无比愤怒的眼神与面颜。网络时代的文学家诗人们,对网络写作的状态是再清楚不过。网站、论坛、博客、QQ群、微信群、微博、公众号等等,文学本属于高雅如荷花般纯净,却被这个以商业以高科技的“先进”时代洪水给冲浊。但无论怎么浊,还是有清的在。如战火纷飞年代的屈子,世人皆醉唯他独醒。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有他路漫漫远兮上下求索;而今,有徽州雪愤愤然关博回家种地去。这月白风清铮铮朗朗的性情风骨,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唯一澄澈,是悲哀中唯存的幸运。

       这也是一种大,这大不是范围,不是境界。是豪放,洒脱,大江东去浪淘尽。

      由诗可见,徽州雪有江南水乡女子吴侬软语的温柔,有典型山东女汉子的奔放,文得起,武得起,笔杆握得,锅铲儿抓得,舞台上得,讲台站得,主席台坐得,菜园子进得,战场挥得。是一只温顺的小猫咪、乖巧的小羔羊,也是一匹驰骋疆场的烈马、河东怒吼的狮子。

       她中外毓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今中外许多名著都读过。除了文学,哲学、医学、政治、宗教、美术、音乐、园林、建筑、物理、化学……似乎都懂一些。作为女诗人,她笔下的诗歌除了书写爱情,更多的是政界的清明与污浊和民间百姓生存命运的离合悲欢,这清明与污浊,离合与悲欢的书写太像屈原关注祖国的命运一样,徽州的眼界比屈原放的更宽,她除了关心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外,她还为全球人的命运欢歌和泪流满面。她是站在平安夜的中国土地一隅向七大洲四大洋虔诚遥祝天涯每一个人都和平、健康、平安。

城里的路是柏油的,不长草,不开花

行的是书生,小姐,飞的是摩托,奔驰,宝马

乡下的路是泥土的,长野草,开碎花

行的是老伯,脚婆,飞的是蜻蜓,蝴蝶,手扶拖拉

城里的楼房是高耸的,入云,比天

人踩着人,人比着人

看得高看得远,看不见脚下,楼下,天桥下,阴暗下

乡下的小屋是低矮的,潮湿,轻薄

挨着麦田,稻花,住着的人也是低矮的

泥土一样,粗粝,沉默,柔软的易于摆弄,拿捏

城里的夜色是辉煌的

女人,高脚杯,政客,流氓,小市民

人们一边忙着下饵,一边陆续沦陷圈套,陷井

乡下的夜色是恬静的

月亮在水里破碎,焚心

女人的呻吟比蛰声还低,比夏雷还闷

城里盛产暴发户,神经病,裸奔者,妓女,乞丐

乡下盛产懒汉,小偷,寡妇,光棍,强奸犯

吼一嗓子吧

在乡下你听到的是自己碎裂的声音

在城里你甚至张不开嘴

那么多的脚印踏过去,踏过去

其实这个国家只盛产一种物什:母亲的眼泪

                                                     ——《城乡差别》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用鲁迅先生这八个字来形容徽州雪这诗再恰当不过。如果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个国家只盛产一种物什——母亲的眼泪。我一定相信她说完这句话后,会接着自言自语嘀咕一句:其实我是多么的爱我的祖国和人民啊——这个“啊”字会拖得很长,然后一声叹息,两行浊泪。

       这首诗只是她此类型作品中的一个代表。《紫禁城》、《我的祖国》、《致那些矿难中离世的兄弟》、《诗人,我不要你们赎罪》、《瘦冬》、《我们都生活在别处》、《底层》、《底层人民》、《人民》、《捏花女工》、《装卸工》、《电瓶厂》、《市场经济》、《伤害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工地上端着瓷碗吃饭的老妈妈》、《心酸的几个时刻》……不用读诗,只看题目,就足以让心颤栗颤抖,让眼泪发涩发酸,这些都是关注市井百姓命运悲壮的伟大诗篇,是社会底层一个个聚焦镜头的真实缩影,是一个个人血管里流出的鲜淋淋的血。

       除了这些,她比央视记者柴静的《看见》看的还要深、阔、高、远。

我听见,魔鬼在狂笑

撒旦狰狞

全人类沦陷于此

到处是邪恶的抓牙,恐怖地嘶吼:

屠城!屠城

我跪下去听,六百万颗心跳,六百万个生命

老人,儿童,美丽的卷发姑娘

车轮碾过去,炮火轰过去

                   ——《耶路撒冷》

       徽州雪是不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有一颗普天下芸芸众生大慈大悲观世音的菩萨心肠,她高唱《国歌》,也高唱《国际歌》。在中国安徽省濉溪县的一个小小房间里对着电视里的画面跪下去听异国的恐怖哭声,她哭出的眼泪却比他们的还要苦涩,于是,她的身和心也比那些车碾炮轰在老人、儿童、美丽的卷发姑娘身上还要撕心裂肺的《疼》——

圣城撕裂,约旦河血流不止

四百五十万人民,一百五十万儿童

你们不是犹太人,不是异教徒,不是亲吻耶稣的犹大

不是千百年来被驱逐被杀戮的流浪民族

你们不在远方, 不在几万多张遗照里

你们在我的眼泪中包裹,在我的双手中颤抖

你们是我的同胞,我的手足

是我趴在血泊里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日日夜夜向我

呼救

            ——《疼》

       无须多解释,这样的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所有读者都能读懂,看的只是读诗的人有没有感觉,有没有一颗仁慈的人心在悸动。也无需继续再多举例,仅这两首足以,诗人作品猎取的范围广度已经超越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她悲悯的人间情怀,是四大洋的水,滔滔不绝。关于她自己,她也多次用诗歌阐述。徽州雪、薄小凉是她常用的两个笔名,我们可以在她的文集里找出类似的作品来读,深入去了解她这个人。在《孤独》里,她提笔就说“这是一个孤独的时代”,这话一针见血戳穿了亿万人的心声,想必,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你也一定有着和她一样深深的感喟和共鸣。在长题目《公元2015年7月17日6.20分濉溪合欢路御景园21栋308》作品里,当读到最后一节“我只想说,于这芸芸众生,于这空濛的宇宙之间/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有一个徽州雪的女人,活过”。善于幻想的读者读完这首诗后,特别是这最后一节,头脑中一定会浮出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身穿碎花白底锦缎睡衣的赤脚美丽女子手捧一本诗集蜷缩在餐厅一角,头发蓬乱,目光呆滞。房间里除了CD机里循环放着范宗沛的《错过》外,没有任何声响。如果不是音乐的伤感蛰疼了女子的心魂,从眼角流出来的泪水,一定会让人完全误以为她失去了知觉。墙壁油画右侧挂着一面钟,秒针在无声规律的嘀嗒,北京时间:2015年7月17日6.20分。这时,宁静的窗外开始有了车声人声,早餐店卖馒头油条小笼包稀粥的吆喝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一天的生命也这样过去了。

      梦影含心说:这个叫徽州雪的女人很有个性。

      戈眉说:在北京的大街上读雪儿的诗,感觉到了雪儿的心跳,令北京的街足有八级地震……

      我也曾半戏谑半认真的说:公元2115年7月17日6:20分,濉溪合欢路御景苑将会有万人诗者为一名一百年前叫徽州雪的女诗人朗诵她全部的诗歌作品,荧屏上,放出来的是徽州雪2015年7月17日6.20分的肖像画。主席台上,放的是左拾遗诗集,但丁诗集、花间集、徽州雪诗集。主持人拿起她的一本诗集开场白:徽州雪,100年前,读者们最爱的一位女诗人……

       这小小的幽默说不定到时真的会一语成谶,如王小波,如他的《时代三部曲》。

            2016年端午节  落笔于杭州下沙

 徽州雪简介

徽州雪,另有笔名薄小凉,女,70后,山东济宁人,现居安徽淮北濉溪。古体诗、词、曲、现代诗及其他体裁文章都有涉及。主要成就以古体诗词、现代诗为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