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余华《活着》,浅谈主人公“福贵”的 人生观

 高骏森 2020-09-17
 

读余华《活着》,浅谈主人公“福贵”的

人生观

曾昌华

余华先生曾为这部作品写序时谈到,“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它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的分界在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在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居然伤心地哭了,为福贵而哭,同样也为生活而哭。在当时的我的眼中,福贵是一个悲剧的存在,他的生活里没有幸福与快乐,有且仅有的是苦难与悲痛。

他身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由最初的一个风光的纨绔子弟变成一个只有老牛作伴的地道农民,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而去,送走白发人却又送走黑发人。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生活似乎从没有忘记过要停止摧残他,而这些他都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放弃生活。

当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他是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同样也是一个生活者。经历了二十年的纨绔生活,感受了四十年的炎凉世态。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所有的世间百态都一一不落地发生在了这位不幸又有幸的福贵身上,同时也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他幸运的是,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有一对可爱懂事的儿女,有一位可靠孝顺的女婿,生活平淡幸福。不幸的是,他败光了所有的家产,父亲也被他气死了,母亲没过多久也因病去世,女儿没钱看病而变成了聋哑人,儿子献血过多丧失了生命,在迎接小外孙的幸福时刻女儿却失血过多而死,女婿从此也一蹶不振,在工作中突发意外离开人世,最后连他唯一的小外孙也撒手人寰。

我不知道在他的人生里,究竟是幸福快乐多还是悲痛苦难多,但我知道的是,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他弥足珍贵的经历,是他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只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我还知道,他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这便是他的人生观吧。

作者简介

曾昌华

曾昌华,在校大二学生,就读于江西省九江学院。爱看书,爱写读书笔记。毕业后想从事编辑撰稿类工作。

文学

人生

欢迎你

心旷得以宁静,

文学畅谈人生。

微信号:134181639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