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惴真情上路 ——心旷诗歌猎观 文/梦影含心 “站在旷野,如果要想对绿色植物多吸收一些氧气/就必须深呼吸,再深呼吸。然后/吐出肚子里积郁太多的废气/心就旷达、辽阔,高远了”。 读着这样诚朴的诗句,不得不感喟身在尘世的种种滋味,心里真的想起那些沁人心脾的绿,连绵的山脉、青青草木,原野气息,许多情思在绿色里起伏,疼痛。这诗行中的诗心点亮的是心灵火把,带给读者的是宽厚,高远的内心况味,是一种积极面世的态度。故,作者的笔名为“心旷”,一切都心照不喧了。 从古至今,无论何种体裁的文字,以情动人是最基本的要素。诗歌,做为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更是以情动人为基调,所抒发的心灵感喟绵延不绝。但这个情如何使诗情可靠?如何令心中波澜在诗意里圆融?不妨来读一读心旷的诗。 写我的眼泪,一滴凿出一口井 两滴渗出一汪清泉 晨起,舀水洗葱花,为你油煎荷包蛋 幕落,文火清炖玉米排骨汤 这些渗透着灵魂的诗句,字字珍贵。由诗句延展的画面与情思足以打翻平静的心湖,眼泪可以凿出一口井,渗出一汪清泉。内心的痛处没有让诗人颓丧,而是以深挚情感打造真切诗情,画面与情感陌生得可以生出花来,熟悉的可以跌出空旷来。此情此景谁言不美,不润,不真。爱尔兰诗人山姆斯·希内说:“诗人总的来说比较关注去激发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读者的感觉,唤起可能的或渴望的甚至想象出来的事物。”心旷的《为你写诗》系列诗正是这样用真情唤起和激发出读者内心的情绪与想象,表现出的诗歌肌理细致,妥帖。眼泪、水、荷包蛋、排骨汤之间的某种逻辑关联,被心旷恰到好处地建立并运用起来,使得诗情与真情交集出温厚诗性,诗情的真与生动也有了可靠抒发。 诗歌,是心灵之音。面对物欲横飞的时代,用诗歌浇心中块垒,抒心中波澜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的梳理。但这种至真至情的抒发是否激起时光的涟漪,心旷做到了,虽然这个涟漪并不是太大,但诗中情感足以令岁月有痕。 “来自故乡只识方言不识普通话的风/被困在路上多日”(《离别赋》)。 “许多关于秋的心事,都在这个问题季节里流浪/我以游子的身份,立于城市边缘/看芦苇被秋风舞起的身姿/故乡起来越近”(《九月末,抒写八月的忧伤》)。 “此时的夜空,象国酒茅台播报北京时间般庄严/银霜落下来,落在思乡人的心上/冷露无声,湿了老院儿里年年飘香的桂花树/湿了,故乡亲人望远欲穿的泪痕”(《望月怕团圆》)。 这些诗句不花哨,更没有玩弄技巧,也貌不惊人,但诗情中的情感沉稳,真实,优美。从这些诗句里可以看到心旷身在异乡多年,所见所闻,所观所感都是缘于内心对尘世的那份真情实感,并散发出朴实无华的色彩,象复苏的春天,有鹅黄、嫩绿。也有冷冬落下枯黄、旧绿。“今夜,一个人在异乡醉酒/用一颗流浪的心/把风喊疼”。心田虽然叠满伤感,但都不能阻止他怀惴真情,拥有最质朴的诗心。那些洋溢着心旷真切情态的诗行无不渗透出他对命运、人生、时光的珍视与感伤。他似乎与柳宗元、李清照、陶潜等诗人有着心灵共振,“异乡漂泊,喜欢独上高楼/不看月亮是否如钩”、“如果再远一点想/是东篱下的菊花/南山下的夕阳”,其实,诗心本就是千古共通的。心旷从古诗词中吸收了一些诗歌元素,令诗境绵长,有情味。 人生路上,有相聚亦有离别,走过的风景,有丑陋亦有美好。心旷没有去写那些丑陋的面貌,而是采撷尘世中的美好,并将尘世中的形状轻轻的嵌入诗情,让读者自己去感知,补充其余细节。 “拾荒者,或是流浪人/如果不喝点酒/城市就会更加让人头晕目弦”(《凉》)。会喝酒的人皆知,酒饮之过量会头晕目眩,但城市的繁华,只有用酒才能辩清,这其中的关联,孰轻孰重,读者心里定有论数,这样的描述超出了诗句本身,发散的是异乡人皆有的共性,从质朴的诗情里融入一个身在异乡人共同的心灵嘶鸣。“夜蘸着露水,陪诗人一起忧伤/仰望,城市不是一盏渔火/游走的鱼,无家可归”(《怀壁其罪》)。诗句贴近现实,融情入境,这不仅仅是对城市的感喟,更多是尘世中行走时的那份卑微、疲惫、忧虑等诸多情绪的写照,虽低沉,但很真实。 从心旷的诗中,你会发现那些美丽的景色里最美的是他的真情,是他借景描绘的人生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一杯酒、陌上的花朵、故乡的桃花、城市的季节等诸多意象无不打上他真情的烙印,读着心旷的诗,你可以看到尘世间的距离,也会感动着人世间的美好。《未名湖里的双鱼座》、《最后的春天》、《回乡记》、《最后的献词》皆融入心底挚情,他的清泪打湿的是纸上春秋,心灵净土。诗中跌宕的情感,令你鼻酸并从心底一直涌到眼眶。 诗的最终出品,仅有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诗人经过情与思的沉寂之后,理出岁月中的阳光与阴霾。心旷的诗多是以景衬情,照应心灵,吐露一个远离家乡在异地行走的各种情愫,折射的画面是层层叠叠的,反映社会的一个缩影,离乡之苦,思乡之切,谋生之艰,皆在诗行里洒下情节。那种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抒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也是众多在异乡人的共同感喟。 在心旷的诗意中,你回避不了尘世的酸苦,忧伤。也可以感受到那份真挚诗心的跳动。心旷诗中流露的朴素情感是可感可知的,那些真诚、朴实、情味如一片片花瓣向你涌来,于是,你看到从高家湾的桃花村走出的英俊小伙,一个用心旷做笔名的诗人高骏森。相信,他会一直怀惴真情,“以情的名义,抽取身体里三分之二的血液”(《饮尽秋风》)去读着,品着尘世的种种,将更深厚更有力的意象呈现在诗意中,揭开掩藏在岁月的痂,并更理智的描绘诗的春天。 2015年5月9日 文学与人生欢迎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