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AGLaw亚太地区年会关注哪些中国新机遇?中国律所如何构建国际朋友圈|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主笔|王博

两年一度的TAGLaw国际专业律师联盟亚太地区上海年会上关注哪些中国机遇?

研讨会现场

律新社在现场感受到中外律界论道浓浓的专业氛围,很多律师深感交流“很爽”!TAGLaw不愧为世界级的律师联盟!

与此同时,律新社注意到,作为TAGLaw联盟的上海唯一成员所,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办了此次年会和研讨会,吸引了大批商会人士参与。作为一家专业化的大型所,海华永泰律所的国际化之路值得关注,其实早在2016年,海华永泰就加入TAGLaw律师联盟。

随着律所国际化浪潮不断推进,中国律所如何融入国际化交流,构建国际朋友圈,不妨一起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1
国际律师联盟眼中的中国机遇

TAGLaw

一个由独立律师事务所组成的全球联盟,成立于1998年,是世界前五大律师联盟。同时,TAGLaw是TAG联盟成员之一,TAG联盟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员超过290家,专业人士逾16000名,是国际领先的专业联盟。

新形势下,中资企业在“走出去”中应该如何应变,升级策略和提升合规水平自然成了海内外法律界、企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年度的TAGLaw亚洲年会选择在中国上海举行顺理成章,这不仅表示了TAGLaw联盟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关切,更表达了亚洲乃至世界法律行业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关心。在当天论坛上,很多嘉宾都表示对当下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相当看好。

正如此次TAGLaw亚洲年会研讨会的主题所展示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都将成为中国律所发展的国际机会,无论是企业合规问题,还是一般的法律服务如合同等都将为中国律所国际化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当前环境下,法律服务国际化也是法律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律所国际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境外法律服务,而是要提供一揽子服务。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律师的要求就不仅仅只是协调,更是要能满足中国企业更高层级的服务需求。

TAG Alliance主席兼CEO Richard Attisha

TAG Alliance主席兼CEO Richard Attisha在开幕辞中称:“今天研讨会的主题对联盟在中国的发展也很有意义,非常高兴来到上海参会。”Richard表示,研讨会主要关注合规问题,过去二十多年一直到现在,有很多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持续在加拿大开展经营活动,存在大量本地化的合规需求,联盟希望和中方合作伙伴加强关系,共同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美国Coblentz Patch Duffy &Bass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ul Tauber

美国Coblentz Patch Duffy &Bass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ul Tauber从美国的视角介绍了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近几年的情况。Paul认为,美国市场对投资者而言肯定是有利可图的,但目前可能来自中国的投资会经常碰到审查,这是新的形势。中国投资者需要关注变化中的审查趋势和具体规定,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

“目前我们合作的中国律师大多成长于本地,在海外接受教育后回到中国执业,在沟通和理解精细的法律问题上已经没有障碍,这对合作非常重要。”有着和中国律所长期接触和合作经历的Paul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律新社,过去外国律所因为多方面的限制和障碍很难和中国律所开展合作,而现在双方可以很好展开合作。

2
中国律所的角色扮演

中国律所要参与国际法律服务,首先要融入国际朋友圈。

作为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办的TAG联盟亚太地区年会的一个环节,研讨会由海华永泰北京分所执行主任沈宏罡律师主持。TAG联盟主席Richard Attisha和作为上海市律协代表的海华永泰律师律所高级合伙人徐珊珊律师分别发表开场演讲。

在近两年律界新一轮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浪潮中,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已然是快速领跑的佼佼者,国际化虽然并不是目前的“头牌”,但是发展中绝不放弃布局。

在海华永泰2018年会上,主任张诚公布了这家沪上名所过去一年靓丽的成绩单:

全体人员规模已超700人,国内分支机构一年内新增7家(总数达到14家);2017年在总所人员未增加情况下,创收增长24%,达到2.68亿余元(不含分所),实现了11年连续高速增长;继美国洛杉矶之后,事务所在欧洲、澳大利亚海外网点布局有条不紊推进中。与此同时,张主任透露,海华永泰的目标直指2000人规模、15亿元创收……

而这优秀成绩的取得是与其发展战略分不开的。海华永泰自2015年提出“三个十”战略(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开十家分所;加入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律师联盟;打造十个品牌专业)后,律所发展进入快车道。这其中加入排名前十的国际律师联盟就是律所当初定下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成员余盛兴

“律所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三步”,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成员余盛兴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说道,“加入TAGLaw只是第一步”。

随着海华永泰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专业化能力的逐步增强,海华永泰在国际领域的知名度也在迅速提高。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考察和充分的研究分析,2016年8月海华永泰正式加入了被钱伯斯评为全球律师联盟前三的国际专业法律联盟TAGLaw。通过加入TAGLaw联盟,海华永泰初步建立了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服务于中国和国际客户的网络。

“海华永泰作为联盟在上海的唯一成员,在上海法律市场中很有分量,为其他成员机构提供了涉中国法律业务的重要支持。”Richard告诉律新社,这是联盟第二次在上海举行年度峰会,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目前,联盟在中国大陆地区还有3家成员律师事务所,分别位于北京、广州和厦门,以及2家会计师事务所。

“加入国际化律所联盟只是第一步,这也是基于其客户服务的现有条件下的最优方式;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考虑在客户需求最多的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余盛兴律师告诉律新社,2018年3月6日,海华永泰在上海总部设立国际业务委员会,对接下来的国际业务进行了规划。目前,海华永泰律所已经在美国洛杉矶、西雅图设立了分支机构,此外还在积极筹划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等地建立分所。

“在不久的未来,律所的国际分所还将吸纳本地法律人才,深入当地社会开拓业务,进行自我扩张,这是我所设想的律所国际化的第三步。”余盛兴律师还强调说,海华永泰的国际化并非为了扩张而扩张,而是基于扩大和延伸服务网络,实现国际分所的点到线的扩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的目标是客户需求到哪里,甚至是潜在需求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要跟到哪里。”

海华永泰的国际化布局秉承了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即用最佳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因为只有客户价值最大化,律师价值才能最大化。

3
律所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才储备

律师是法律服务行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看一个律所的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作用。

对于“三个十”战略,海华永泰的另一个诠释是:1000(“10*10*10”),即成为一个千人大所,其核心和落脚点归于法律专业人才。如果这十家分支机构、国际上排名前十的法律机构、十个品牌专业背后没有足够的专业服务人员,也是无源之水。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冯加庆

“只要把人培养好了,以后律所才能走出去!”海华永泰律所副主任冯加庆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说道, “律所走出去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人才储备”。人才储备量是决定一家律所能否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指标,更是律所国际化的基础。海华永泰一致认为,青年律师是海华永泰的未来,即便在选择分所时,分所的青年人才储备和培训体系也是其重要考量标准之一。

海华永泰对每一个入职的青年律师,都是按照合伙人标准培养,而且非常注重其专业化培训,除了团队内部的业务技能培养,还会为其作职业发展层面的路径规划。“万金油”律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专业化发展才是能在法律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的路径。

每一个青年律师从进入海华永泰所之后,律所合伙人会有意识地为青年律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文化,这些不仅仅依靠规则去支撑,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平等、开放、民主的氛围。对于执业5年以上的律师都会给出明确的专业化方向,必须要求一主两辅。

此外,海华永泰专门设立有青年律师发展基金,为那些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青年律师提供参与培训与修学的资金,也为青年律师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徐珊珊

当问及律所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时,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徐珊珊认为,除了人才储备之外,律所所在国及律所的海外分所所在国的法律对律所设立分所的界定都不大清楚也是律所国际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地位界定不清晰容易导致国际分所所在地对于律所分支机构的态度不友好。因为律所要比客户更先走出国门,只有建立服务网络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所以推动国家加快对律所国际分支机构的相关立法工作是律所国际化可能要先做好的工作。

4
中国律所的国际化布局之路

律所的国际化本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00年前后,司法部就提出要在律师行业普遍建立并推广“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律师事务所,业内普遍称之为“四化”。“四化”是律师行业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律师行业能够飞多高、走多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律所国际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大律所也加快了国际化布局的步伐。

律新社了解到,目前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大致有三种模式:

第一类是传统模式,中国律所与境外律所一对一地进行合作。这是中国律所国际化早期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种合作方式有一定深度,但效率相对较为低,不利于律所的快速扩张。

第二类是中国律所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本地律所结成长期伙伴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合作体系。国内很多律所都采用了这种国际化模式,例如2015年1月27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与全球十大律所之一的Dentons律师事务所签署合并的框架协议,合并后的律所在全球统一使用中文名称“大成律师事务所”、英文名称“Dentons”,以实现中西融合;2011年,盈科律师事务所与韩国Logos律师事务所达成初步合作,进军韩国市场。金杜律师事务所在2012至2013年间以“瑞士联盟”(Swiss Verein)的形式与澳大利亚的Mallesons Stephen Jaques和英国的SJ Berwin两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合并,形成了中国的第一家国际性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

第三类是中国律所加入大型的全球律师联盟,利用律师联盟在各国各地区的成员所形成国际化法律服务网络。例如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在2006年参加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联盟US LAW NETWORK,具体详情请戳律新社专访文章《海外"朋友圈"瞬间扩大!段和段加入欧洲律师联盟提升国际化》; 2009年,世界服务集团WSG(World Service Group)正式批准大成律师事务所加入该组织,成为中国地区的唯一成员;金杜律师事务所在2003年分别加入了Pacific Rim Advisory Council (“PRAC”)(环太平洋法律顾问联盟)和World Law Group(世界律师联盟);2015年,中伦律师事务所受邀加入World Law Group(世界律师联盟,以下简称WLG),成为其成员律所。海华永泰律选择加入TAGLaw国际专业律师联盟也为这第三种模式。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变化,催化了传统的中国律所模式的改变。律师联盟的架构可以考虑客户的需求,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而一站式服务不仅对律所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考验着中国律所的国际“朋友圈”。

海华永泰北京分所执行主任沈宏罡

海华永泰北京分所执行主任沈宏罡律师对律新社分析了律师联盟的架构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可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导向。客户很多都是中国企业,所有海外需求都是和客户一起梳理的,这样,中国律所对客户的需求了解和把握程度远比其他地区律所的同事要好。可以针对客户量身定制方案,与客户导向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个好处,控制成本和项目进度。因为可以把控所有平台上的律师以及所有的价格和整个进度。“TAGLaw国际专业律师联盟规定,收到联盟成员的邮件必须24小时内回复,但实际上一般只要8个小时就可以收到对方的回复了。”

如一家中国企业有一单海外法律服务需求,传统的做法就是联系认识的外国律所合作。但这个缺点是对成本的控制和项目进度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毕竟是合作关系。但现在这种机制是不一样的,中国部分是直接深入到项目里面,去领导这个项目,而海外的律师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可以降低沟通成本,因为对客户更了解,对项目需求更了解,对海外律师团队的习惯特点也更了解。这样沟通起来会更直接,效率更高。

第三个好处,可以借助外所的品牌和规模提升自身的认可度。“大家同在一个联盟之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律师有机会可以相互了解,互相介绍业务,借助对方的品牌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与业务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